一米线与道德底线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不少银行都辟出了“一米线”。所谓“一米线”,即指在各类服务设施中,在离服务工作柜台一米远的地方画有一道白色的隔离线,将正在办手续或付钞的顾客与后面排队的顾客分开,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明接触,以奠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保护个人隐私。
  “一米线”是双重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也可以说是这双重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先说物质文明。如果那个公共设施不够大,硬要在面积很小的地方人为地划出一条线来,那么队伍就要排到外面去,排到街上去,这显然会造成另外的不便之处。所以,只有当一个国家相对发达、经济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搞基础设施时才会把一切内容统统考虑在内,这时才有搞“一米线”的物质基础。再说精神文明。公民有自觉排队的习惯是搞“一米线”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人们才会乐于接受“一米线”并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试想,当人们上公共汽车时一窝蜂地往上挤,当人们在售票处随心所欲地“加塞儿”,在由只具有这样的觉悟和公共道德修养的城市里设置“一米线”,岂非形同虚设!
  在国内,大家都对拥挤和不排队现象司空见惯并头痛不已。不排队似乎成了国人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不把一个窗口堵成一个蜂窝绝不罢休。有时即使只有一两个人,插队者也会满不在乎地挤到窗口前,甚至心安理得地把拿着钱或信的手径直伸进窗口。这实在是很不文明的行为。但不文明礼貌仅是表象,在这表象的后面隐藏着私心。有人会说。这都是些小事情,不就是插个队吗,何必小题大做?其实不然。小事不小。从个人的角度说,它反映了不排队者的个人素质及教养;从社会的角度说,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呢?笔者曾亲眼目睹过美国的“一米线”及其“神韵”:一下飞机,在海关柜台就有一条白色的“一米线”,但实际上,有的线长达三米甚至更多。所谓“一米线”,在机场海关只是一个起码的距离。而在机场问询处,服务者全是老人,以老妇人居多,那里并无“一米线”。但我看到当有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上前问讯时,后来的人也自觉地与前面的人保持一定距离。笔者当时十分惊讶:想不到美国人的道德水准这么高!
  后来,笔者足迹所到之处,不仅看到在各种公共场所人们都自觉排队,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而且到处都有“一米线”:在银行汇兑柜台、餐馆候座台、旅馆登记处、邮局寄信窗口、影剧院售票处、机场行李托运处、换登机牌点、公园游乐场所售票处、超市结账处……总之,在一切公共场所都有这种“一米线”,大建筑物内还有很多“三米线”。
  也许有人认为在餐馆和影剧院设置“一米线”意义不大,只要自觉排队就是,何必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在美国人看来。设置“一米线”首先是体现“先来后到”的绅士原则。其次,尽管在这样的场合也许确实并无重要隐私可言,但美国人不喜欢别人知道自己吃什么饭菜,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有几个人一起看电影、看什么影片、看什么场次、坐在什么位置。这真是对于个人行为的极大尊重和保护。
  笔者有一次陪亲戚去美国一个州的土地局办事,那里属于政府机关,没有“一米线”。当我的亲戚办手续时,我坐在厅里的沙发上翻看杂志。后来,陆陆续续又进来了几个人。当公务员招呼其中一个上前时,他马上指着我说:“该他啦!”我当即声明我是陪别人来的。由此可见,即使在没有设置“一米线”的地方,在美国人头脑中也有一条无形的“一米线”。这就是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
  “一米线”是每一个公民的公共道德底线,也是我们做人处事的道德底线。
其他文献
又有几个同事因为工作不来钱而改行不干了,不免觉得有点郁闷,正好有机会到日本去旅行,于是就顺便去散散心。躺在“苏州号”游船上没事干,读了一篇日本作家兼著名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关于“瓢亭蛋”的文章,所以一到京都,就特意去南禅寺门前的参道上,找到了那家墙上挂着葫芦,建于1837年的著名餐馆:瓢亭。据说这里的“怀石料理”特别精致,走进静谧的庭院里,我看到这里客人并不多,有几个人却是和我一样,特地慕名而来吃“
那天是星期一,第二天报纸就要出版了,社里忙得紧。所以当主编接到那个女孩的电话时,心里有些不耐烦,要知道,手边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女孩的声音非常轻柔,她说:“请问贵报正在招聘记者吗?”  两周前报上的确刊登了招聘启事,社里急需人手,不过现在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新招的一批人这周三就会前来面试。这几天,这样逾期的咨询电话他已接了数十个了。每次他都客气地回答道:“不好意思,已经过了招聘期限,人
月亮不辜负太阳的情意,便有了昼夜的轮回  写下这三个字“不辜负”,忽然有些无言的慈悲——因为这世上,到底是辜负的多。辜负了春秋明月,辜负了纯纯皓雪,辜负了桃花灼灼,又辜负了这人间的真意和天地荒荒的清澈。  我们辜负光阴,也被时间辜负着——昨天小试粉面新春,今朝掉第一根白发开始唏嘘。  开始的时候,当然是要不辜负。总怕辜负,所以,一再盟誓,我们要永远在一起——爱得最浓时,真是恨不得立刻死在一起才好,
“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    ——比尔·盖茨    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连续多年列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从另类学生到IT奇才,从微软之父到全球首富,30多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奇迹,站在了财富王国金字塔的顶端。  现在,盖茨又在创造一个他个人和世界富豪的奇迹:“裸捐”后,他将终其下半生从事“播种快乐”的慈善事业。  两年前,在加州硅谷的一次会议上,发生了一件让盖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历来是名利的发源地,小沈阳上了春晚,出场费由500元上升到10万元,而刘谦也是财源滚滚。一夜成名了,让人充满幻想。但是,2009年的春晚,有一个人不会逊色于他们,这个人就是农民歌手:马广福。  一位来自乡间的汉子,用美妙的民歌在“星光大道”节目上拿了亚军,,接着又在央视春晚舞台上与歌唱家吕继宏、王宏伟同台合唱。如报道所说,上了春晚的那个仅靠演“二人转”糊口的小沈阳是“苦尽甘来”
拂去功利的灰尘,   心的世界才能澄澈    最近这段时间,不知原因地懈怠,整个人就像一块从繁华尘世滚落到山脚的石头,密密麻麻的青苔和绿草,葳蕤茂盛地覆盖了灵魂。  一度坚持了很久的工作,只能搁浅在那里,什么都不能做,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眼睁睁地看着时光从身边箭一样地飞掉,百爪挠心,百计莫出。  更让人绝望的是,身边的人都在挤着赶着晒成绩。看到别人的优异成绩,愈发急、恼且忧伤。可是,灵魂好像一只
在芬兰的一个小村庄里,原来有一家并不起眼的木材加工厂,它小得就像一只蚂蚁,没有人把它放在眼里。可是,就是这个并不起眼的小工厂,却由小变大,逐渐发展成了一家世界知名的大型通讯企业。而公司之所以能有这样骄人的业绩,源于公司老总的一次惊人之举。  1993年的一天,这家企业突然就刮起了一场改革风暴,公司的总裁下达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命令:将移动通信公司之外的所有公司通通卖掉,一个不留,不管它们现在是多么
痛失爱子,英雄母亲迎来生命中的“第二个儿子”    1997年4月20日晚,一位十五六岁模样的农家少年敲响了位于郑州市绿云小区的元玉珍的家门,少年说他叫李飞。是从河南省固始县叶集乡来郑州打工的。“我是从收音机上听到向伟哥哥的英雄事迹的,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元阿姨,我知道您现在非常不容易,我想帮助您照顾向叔叔……我不要工资。您一定要留下我……”  向伟就是元玉珍的儿子,因勇敢地与抢劫的飞贼搏斗不幸牺
劳伦斯11岁时,在便利店买了一瓶洗发水,谁知,这瓶洗发水她用了几次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头发脱落得厉害。当时她以为这可能是正常的脱落现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的头发脱落的现象,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是洗发水出了问题。她观察自己每次洗过头发的状况,认为化学合成的洗发水对人的头发存在很大的副作用,使她的头发经常断裂分叉。这个发现让年少的劳伦斯很震惊,她开始对摆在货架上各式
一家工厂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聘质检员的启事,失业已有三个月的我衡量了一下自身的条件,决定报名应聘。初试很顺利地通过,我心里很是兴奋,积极准备迎接三天后决定命运的复试。  通过复试的有20多人,那天大家集中到复试现场,公司宣布只录用4人,我想,又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前途依然未卜。  考官拿出一篇公司作宣传时用的文章,要我们在30分钟内看完,并用最精练的话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公司领导随后会与每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