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音乐社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音乐社团,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由此社团出版发行的音乐刊物、培养的音乐骨干,对抗日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此社所发表的歌曲集《解放新歌》的作者群、歌曲内容及创作风格进行探析,从而对抗战时期音乐界对歌曲的关注重点以及新音乐社在抗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做一个整体的概括。
[关键词]新音乐社;《解放新歌》;歌曲集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6-0081-04
新音乐社自1939年10月15日在重庆成立之初,至1950年12月,历时11年又两个月。该社以“新音乐”为号召,组织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如孙慎、舒模、郭乃安、谢功成、夏白、吉联抗、陈良、汪秋逸、石林等人先后在桂林、昆明、长沙、万县、柳州、香港、广州、西安、贵州、上海,乃至缅甸仰光、越南西贡以及新加坡等地,分别建立分社或以新音乐社名义进行活动。从已有的记载看,新音乐总社及各个分社,出版了丛书共二十六种、歌集二十二种。这些刊物分别是一些音乐知识启蒙读物和一些音乐创作技术手册,它们都深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并且有力地配合了各地音乐普及教育及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1]。1949年上半年至当年底,新音乐社迁到北京,全国各地文艺工作者相继云集北京,许多专业艺术团体与组织在首都相继成立。1949年中期,新音乐社又重新建立,[2]《解放新歌》曲集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歌曲集共两册,第一册由上海新音乐总社编印,共15页,收录了歌曲10首。第二册于1949年7月发行,由上海新音乐社编,文光书店印行。共28页,收录歌曲15首。
歌曲集涉及词曲作者18位,分别以合唱、独唱的音乐形式呈现。第二册较第一册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第二册的封面是人桥,转载的是第四十八期《东北画报》,即“十人桥班”的故事。第二册中增加了“音讯”这一栏,其间记载了当时的部分音乐社会活动,如“六月十九日下午六时,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主办慰问晚会……节目有淮海战役组歌,军乐,秧歌剧及淮海战役胜利腰鼓等,获得一致好评”“育才学校,音乐组同学配合戏剧组,每天到工厂里去演出,工作非常紧张”“上海广播乐团,解放后改在人民电台播送节目,其中放歌一页备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从这些音讯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参加,各种艺术形式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新音乐社作为抗战时期最重要的社团之一,给当时集结的很多优秀的音乐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联络的平台。[3]这些音乐家通过期刊、歌曲集、音乐文论把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这片抗战的土地上,为抗战文艺宣传和群众歌咏活动的发展,创作了大批新的、富于群众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张文纲、董源、王震亚、孙慎、李焕之、沈亚威等。
一、《解放新歌》歌曲集作者简介
从表2来看,该歌曲集大概有四种体裁形式,分别为群众歌曲、民歌、合唱、进行曲。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叙事性的歌曲、合唱等体裁相继出现,但在创作体裁方面仍以直接反映当时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短小精悍的群众歌曲为主。它占整个歌曲集中总数的50%。这些音乐作品大部分内容都反映了当时军民的英勇抗战,体现了军民如歌如泣的抗战精神。如由章明作詞、章枚作曲的《乘胜追击》便是淮海大战中第一首战地歌曲。这些新民歌和民歌改编曲不仅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也歌颂了劳动群众勇于向前的形象,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解放新歌》的影响及意义
歌曲集第一册中《为谁扛起枪》这首歌曲的后面刊登了这样一段文字:“音乐是统一广大群众的一种工具,它不仅是群众的领导者,并且是一种组成的力量,因为音乐对听众有激动情绪的力量,好的音乐提高、鼓舞、启迪大众努力工作——它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斗争中的一个有生命的武器。”正如图三这段文字所说,《解放新歌》的发行和出版不仅向社会介绍了大量解放区(主要是陕甘宁边区)的音乐作品,同时这些爱国的、反帝反封建、具有进步意义的音乐,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乃至整个音乐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解放新歌》这本歌曲集我们不难看出,新音乐社的所有音乐,充盈着近代音乐家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这些歌曲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要永远保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崛起前仆后继、奋勇抗争。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社团,新音乐社为我国抗战音乐文化增添了一抹辉煌的色彩。[4]
注释:
[1]高 秋.新音乐社述略[J].音乐研究,1982(02):96—100.
[2]刘新芝.赵沨与新音乐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3):20—23.
[3]万俪婷.浅谈民国时期我国管乐团的发展[J].当代音乐,2016(21):93—94.
[4]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家之现代命运[J].当代音乐,2016(22):01—03.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关键词]新音乐社;《解放新歌》;歌曲集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6-0081-04
新音乐社自1939年10月15日在重庆成立之初,至1950年12月,历时11年又两个月。该社以“新音乐”为号召,组织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如孙慎、舒模、郭乃安、谢功成、夏白、吉联抗、陈良、汪秋逸、石林等人先后在桂林、昆明、长沙、万县、柳州、香港、广州、西安、贵州、上海,乃至缅甸仰光、越南西贡以及新加坡等地,分别建立分社或以新音乐社名义进行活动。从已有的记载看,新音乐总社及各个分社,出版了丛书共二十六种、歌集二十二种。这些刊物分别是一些音乐知识启蒙读物和一些音乐创作技术手册,它们都深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并且有力地配合了各地音乐普及教育及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1]。1949年上半年至当年底,新音乐社迁到北京,全国各地文艺工作者相继云集北京,许多专业艺术团体与组织在首都相继成立。1949年中期,新音乐社又重新建立,[2]《解放新歌》曲集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歌曲集共两册,第一册由上海新音乐总社编印,共15页,收录了歌曲10首。第二册于1949年7月发行,由上海新音乐社编,文光书店印行。共28页,收录歌曲15首。
歌曲集涉及词曲作者18位,分别以合唱、独唱的音乐形式呈现。第二册较第一册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第二册的封面是人桥,转载的是第四十八期《东北画报》,即“十人桥班”的故事。第二册中增加了“音讯”这一栏,其间记载了当时的部分音乐社会活动,如“六月十九日下午六时,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主办慰问晚会……节目有淮海战役组歌,军乐,秧歌剧及淮海战役胜利腰鼓等,获得一致好评”“育才学校,音乐组同学配合戏剧组,每天到工厂里去演出,工作非常紧张”“上海广播乐团,解放后改在人民电台播送节目,其中放歌一页备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从这些音讯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参加,各种艺术形式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新音乐社作为抗战时期最重要的社团之一,给当时集结的很多优秀的音乐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联络的平台。[3]这些音乐家通过期刊、歌曲集、音乐文论把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这片抗战的土地上,为抗战文艺宣传和群众歌咏活动的发展,创作了大批新的、富于群众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张文纲、董源、王震亚、孙慎、李焕之、沈亚威等。
一、《解放新歌》歌曲集作者简介
从表2来看,该歌曲集大概有四种体裁形式,分别为群众歌曲、民歌、合唱、进行曲。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叙事性的歌曲、合唱等体裁相继出现,但在创作体裁方面仍以直接反映当时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短小精悍的群众歌曲为主。它占整个歌曲集中总数的50%。这些音乐作品大部分内容都反映了当时军民的英勇抗战,体现了军民如歌如泣的抗战精神。如由章明作詞、章枚作曲的《乘胜追击》便是淮海大战中第一首战地歌曲。这些新民歌和民歌改编曲不仅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也歌颂了劳动群众勇于向前的形象,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解放新歌》的影响及意义
歌曲集第一册中《为谁扛起枪》这首歌曲的后面刊登了这样一段文字:“音乐是统一广大群众的一种工具,它不仅是群众的领导者,并且是一种组成的力量,因为音乐对听众有激动情绪的力量,好的音乐提高、鼓舞、启迪大众努力工作——它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斗争中的一个有生命的武器。”正如图三这段文字所说,《解放新歌》的发行和出版不仅向社会介绍了大量解放区(主要是陕甘宁边区)的音乐作品,同时这些爱国的、反帝反封建、具有进步意义的音乐,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乃至整个音乐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解放新歌》这本歌曲集我们不难看出,新音乐社的所有音乐,充盈着近代音乐家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这些歌曲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要永远保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崛起前仆后继、奋勇抗争。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重要的社团,新音乐社为我国抗战音乐文化增添了一抹辉煌的色彩。[4]
注释:
[1]高 秋.新音乐社述略[J].音乐研究,1982(02):96—100.
[2]刘新芝.赵沨与新音乐社[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03):20—23.
[3]万俪婷.浅谈民国时期我国管乐团的发展[J].当代音乐,2016(21):93—94.
[4]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家之现代命运[J].当代音乐,2016(22):01—03.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