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阅读是一个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途径,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每个人学习语文都是从阅读开始,并从阅读中逐渐丰富起来的。正如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所说:“人因为阅读而高尚!”时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低迷,这是初中阅读教学效益提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从设计主问题层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 效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阅读。阅读是学生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形成能力和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有赖于他的阅读能力,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课堂阅读教学效益不高的原因不少,其中主要原因是课堂上老师碎问,学生碎答。围绕问题存在的根源,根据新课程的主要理念和要求,结合多年阅读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得打破传统的碎问碎答的现状,从三个关键角度设计主问题,引领课堂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真正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根据文本的标题设计主问题
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初中阶段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目,多数出自名家的名篇。名家都非常重视文章标题的拟定,透过标题这双“眼睛”,文章的风景逐渐展开,引人入胜的效果随之而来。抓住文章精彩的开头,精心设计主问题,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开展高效的文本阅读,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益。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一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笔者曾根据课题的特点,采用设计主问题的方法优化了阅读教学,引领课堂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设计了如下主问题:(1)“依依”是什么意思?(2)有哪些依依往事?(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依依往事?在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很快整体感知了文本主要内容,对上述问题有较好的感悟:“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看山水画,醉心大自然。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历其境,乐在其中。读《千家诗》,沉醉不已。听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深受感染。上述四件往事的回忆和叙写,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启发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二、根据文本的开头设计主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了开头的重要性。优秀的作家,经典的作品,都非常注重精心构思好开头。例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开篇点题,奠定了浓厚的感情基调。黄飞先生的《甜甜的泥土》一文,开篇写初春残雪烈风,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开篇状写清国留学生公园赏樱花的丑态,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抓住文章好的开头,设置主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口技》一文时,曾抓住该文的开头,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课文的开头是:“京中有善口技者”,根据这个开头,笔者设计如下主问题:“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这个技艺高超的口技表演者用丰富的声音演绎哪些场面?课文从哪些方面凸现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通过展现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作者要表现什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很快解决了口技表演的内容,就是描述了一场火灾的过程,具体的是三个场面:一家人梦中惊醒,又渐渐入睡,火灾暴起。课文从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宾客的反应以及道具的简单这三个角度,表现口技者高超的表演才能。通过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赞扬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与才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好的解决了提挈全文的阅读主问题,实现了师生围绕文本的对话,同时在师生交流中,笔者对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回答给于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根据文本的结尾设计主问题
好的文章往往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给读者以“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的享受。好的结尾,或总结上文,点明文章中心;或自然收束全文,深化文章主题;或是照应开头,表明态度、发出号召;或是荡开一笔,余音袅袅……好的结尾不仅是一个生花的妙笔,而且是文本阅读教学应该抓住的一根敏感的神经。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抓住文章的结尾,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文的结尾如下:“雨住了一会儿,又下了一会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抓住这个结尾,笔者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透过这个精彩的比喻句,你发现作者对祥子的情感态度如何?通过阅读揣摩,回顾上文,学生很快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弄清了“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风雨中的树叶”没有自由,不能自拔,不能自控。是挂在枝头挣扎,还是飘向黄土,一切听从风雨的安排。如果说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是人生的风雨的话,那么这树叶就是在那个没有光明,没有平等,只有剥削,只有压迫的社会背景下的可怜的祥子,更指当时像祥子一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只有无止尽的劳累,只有收到无止尽的剥削和压迫。在那个凄惨的世界里,他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死路一条,不是被累死,就是被压榨死。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经过笔者的点拨,学生也较顺利的解决了第二主问题,认识到通过这个饱含深情的比喻句,表明了作者对祥子和祥子式的劳动人民的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它们悲惨的命运无比同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情的揭露和血泪的控诉。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抓住文章的关键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可以快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可以抓住文章的标题设计主问题,可以抓住文章的开头设计主问题,可以抓住文章的结尾设计主问题。当然,还可以抓住文章更多的关键内容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含金量高的内容,抓住阅读文本的最敏感的神经,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大面积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抓住关键内容设计主问题引领阅读教学这个课题,积极投身阅读教学改革滚滚的时代洪流,不断思考,大胆实践,锐意进取,我们的阅读教学必将取得更高的效益。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问题 效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阅读。阅读是学生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形成能力和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都有赖于他的阅读能力,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阅读能力。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课堂阅读教学效益不高的原因不少,其中主要原因是课堂上老师碎问,学生碎答。围绕问题存在的根源,根据新课程的主要理念和要求,结合多年阅读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得打破传统的碎问碎答的现状,从三个关键角度设计主问题,引领课堂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真正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根据文本的标题设计主问题
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初中阶段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篇目,多数出自名家的名篇。名家都非常重视文章标题的拟定,透过标题这双“眼睛”,文章的风景逐渐展开,引人入胜的效果随之而来。抓住文章精彩的开头,精心设计主问题,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开展高效的文本阅读,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益。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一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笔者曾根据课题的特点,采用设计主问题的方法优化了阅读教学,引领课堂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设计了如下主问题:(1)“依依”是什么意思?(2)有哪些依依往事?(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依依往事?在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很快整体感知了文本主要内容,对上述问题有较好的感悟:“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看山水画,醉心大自然。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历其境,乐在其中。读《千家诗》,沉醉不已。听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深受感染。上述四件往事的回忆和叙写,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启发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二、根据文本的开头设计主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强调了开头的重要性。优秀的作家,经典的作品,都非常注重精心构思好开头。例如,萧乾先生的《枣核》一文,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开篇点题,奠定了浓厚的感情基调。黄飞先生的《甜甜的泥土》一文,开篇写初春残雪烈风,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开篇状写清国留学生公园赏樱花的丑态,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抓住文章好的开头,设置主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口技》一文时,曾抓住该文的开头,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课文的开头是:“京中有善口技者”,根据这个开头,笔者设计如下主问题:“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这个技艺高超的口技表演者用丰富的声音演绎哪些场面?课文从哪些方面凸现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通过展现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作者要表现什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很快解决了口技表演的内容,就是描述了一场火灾的过程,具体的是三个场面:一家人梦中惊醒,又渐渐入睡,火灾暴起。课文从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宾客的反应以及道具的简单这三个角度,表现口技者高超的表演才能。通过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赞扬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与才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好的解决了提挈全文的阅读主问题,实现了师生围绕文本的对话,同时在师生交流中,笔者对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回答给于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根据文本的结尾设计主问题
好的文章往往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结尾给读者以“余音缭绕,三日不绝”的享受。好的结尾,或总结上文,点明文章中心;或自然收束全文,深化文章主题;或是照应开头,表明态度、发出号召;或是荡开一笔,余音袅袅……好的结尾不仅是一个生花的妙笔,而且是文本阅读教学应该抓住的一根敏感的神经。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抓住文章的结尾,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文的结尾如下:“雨住了一会儿,又下了一会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抓住这个结尾,笔者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透过这个精彩的比喻句,你发现作者对祥子的情感态度如何?通过阅读揣摩,回顾上文,学生很快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弄清了“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风雨中的树叶”没有自由,不能自拔,不能自控。是挂在枝头挣扎,还是飘向黄土,一切听从风雨的安排。如果说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是人生的风雨的话,那么这树叶就是在那个没有光明,没有平等,只有剥削,只有压迫的社会背景下的可怜的祥子,更指当时像祥子一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只有无止尽的劳累,只有收到无止尽的剥削和压迫。在那个凄惨的世界里,他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死路一条,不是被累死,就是被压榨死。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经过笔者的点拨,学生也较顺利的解决了第二主问题,认识到通过这个饱含深情的比喻句,表明了作者对祥子和祥子式的劳动人民的命运的深切关注,对它们悲惨的命运无比同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情的揭露和血泪的控诉。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抓住文章的关键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可以快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可以抓住文章的标题设计主问题,可以抓住文章的开头设计主问题,可以抓住文章的结尾设计主问题。当然,还可以抓住文章更多的关键内容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含金量高的内容,抓住阅读文本的最敏感的神经,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大面积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只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抓住关键内容设计主问题引领阅读教学这个课题,积极投身阅读教学改革滚滚的时代洪流,不断思考,大胆实践,锐意进取,我们的阅读教学必将取得更高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