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博炫富的郭美美聚焦了太多的“羡慕嫉妒恨”,大别墅、名牌包、豪华跑车……一夜之间,奢侈品突然成为许多中国女人的日常话题,而总有一些人会奋不顾身地把财富贴在脸上,“走自己的路,让穷鬼们羡慕去吧!”——这样的心理绝不仅仅是因为虚荣,也不完全是商品社会的心理折射,更多时候,是奇怪的“凡勃伦心理”在作怪。
来访者自述:
寂寞的孔雀爱炫耀
张强银行职员/31岁
我出生在重庆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农民。大学毕业后,我到银行工作,后来又跳槽到一家商业银行,月薪两万左右,奋斗五年后,我在重庆买了一套新房,虽说手头还算宽裕,但从小父母灌输给我的就是勤俭节约、勤勤肯肯的生活观念,因此,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人。
半年前,我遇到了现在的女友优优,我们有点一见钟情的感觉,优优的家庭条件很好,她姿色、身材都不错,所以我很珍惜这份感情。
但是,通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发现我们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她的生活理念、价值观跟我很冲突,总之,我们完全不属于一个生活层次!
我夏天穿的衣服就那么两件,所以优优特意拉我去商场,准备给我添置一套。她带我去的地方我从来没去过,那里的衣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牌子,全是英文,价钱基本上是万元以上的,虽说不是我承受不了,但这完全不是我的消费习惯,所以逛了一会儿后,我就把她拉出来了,带着她到我经常买衣服的地方。她看了半天,惊讶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半天,她才跟我说:“怎么说你也是个金融小贵族吧,怎么能穿这样的衣服呢?怪不得你平时看上去那么土,一脸农民相。”
我一听很生气,当时就撇下她回家了。
回到家,我很郁闷,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错。也许是我真的跟不上时代了,以前我也交往过两个女朋友,都说我土。那时候,我很坚持自己的观点,总觉得节俭没什么错,也许她们就是冲着我的房子和工作来的,并没有真正喜欢我这个人,所以,我坚决地和他们提出了分手。
但优优不一样,她的父亲在贵州有一家矿产企业,在重庆的高档社区里有复式住宅,就连婚房,优优的父亲都给女儿准备好了。优优说和我在一起是喜欢我的勤奋、踏实、靠谱,不像别的男孩子那样浮夸。
就在我苦恼的时候,优优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她一脸委屈的神情让我心里很难受,说实话,我无法割舍优优温柔的情意。把优优迎进门的那一刻,我几乎要立志改变自己了。
那天,优优跟我讲了很多她生活的细节。她在一家外企工作,周围的同事大多很重视穿着,说白了,就是都很看重牌子。尤其是来自香港、台湾的同事,对名牌货更是青睐有加。耳濡目染,公司里买大品牌的人(以女性为主)越来越多。兰蔻的口红、SK-II的面膜、CHANEL的香水、TIFANY的饰品、PORTS的套装、DIOR的包包……公司俨然就是秀场。
“其实我也知道节俭没错,老爸的家业也是靠血汗才打拼出来的,没有理由挥霍他老人家的银子啊!”优优说,“但是你得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名牌就是孔雀身上的羽毛,没有了这些羽毛,你连只鸡都不如。”
优优的理论头头是道,我听得云里雾里的,也许我真的需要改变!
后来的约会中,我也学着给优优买哈根达斯、Cucci手袋、Ferragamo的鞋、CD的香水、MaMara的套装……然而,除了在优优的笑容里得到安慰,我的心总是空落落,我会在和优优一起吃完浪漫的西餐后,悄悄地在巷子口一个人吃一碗担担面或者酸辣粉。
在我这里取得全胜以后,优优越发开始迷恋名牌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优优的QQ空间里,竟然全是她拥有的名牌展示,甚至还有我们一起在豪华西餐厅吃饭的自拍照。
我开始厌恶这些名牌了,是这些可恶的名牌像令人窒息的空气一样,包围了我可爱的优优,而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法拯救她。
心理关键词:
凡勃伦心理
炫耀性消费是指努力获得并展示昂贵、珍稀的物品,以向他人彰显自己的财富与地位的行为,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提出,完美地描述了消费社会中,人们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和心理。
出于炫耀目的购买的物品也被称为“凡勃伦物品”,它们除了一般商品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炫耀其他功能。富有不光是自己受用的,更是给别人看的,凡勃伦物品便是富有的证明,作为一个标签将暴发户和穷人区分开来。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男性,炫耀性消费行为意味着追求短期的伴侣关系和低投入倾向,并且其关键激发因素是对于短期伴侣关系的追求。对于女性,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倾向于非炫耀性消费的目标;而选择约会对象时,倾向于炫耀性消费的目标。
心理专家:
炫富”是价值观的扭曲
“炫富”的主观因素,是价值观的扭曲和心理的不成熟。奢侈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审美心态,而不健康的奢侈品消费,带给人们的是拥挤的攀比和令人恐怖的空虚。炫耀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满足感,其行为背后则是渴望被人尊重。炫富一族的畸形行为反映了他们自己的自卑心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受不到他人的重视,而是通过奢侈品来炫耀自己的奢侈,这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来访者自述:
寂寞的孔雀爱炫耀
张强银行职员/31岁
我出生在重庆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农民。大学毕业后,我到银行工作,后来又跳槽到一家商业银行,月薪两万左右,奋斗五年后,我在重庆买了一套新房,虽说手头还算宽裕,但从小父母灌输给我的就是勤俭节约、勤勤肯肯的生活观念,因此,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人。
半年前,我遇到了现在的女友优优,我们有点一见钟情的感觉,优优的家庭条件很好,她姿色、身材都不错,所以我很珍惜这份感情。
但是,通过几个月的接触,我发现我们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她的生活理念、价值观跟我很冲突,总之,我们完全不属于一个生活层次!
我夏天穿的衣服就那么两件,所以优优特意拉我去商场,准备给我添置一套。她带我去的地方我从来没去过,那里的衣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牌子,全是英文,价钱基本上是万元以上的,虽说不是我承受不了,但这完全不是我的消费习惯,所以逛了一会儿后,我就把她拉出来了,带着她到我经常买衣服的地方。她看了半天,惊讶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半天,她才跟我说:“怎么说你也是个金融小贵族吧,怎么能穿这样的衣服呢?怪不得你平时看上去那么土,一脸农民相。”
我一听很生气,当时就撇下她回家了。
回到家,我很郁闷,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错。也许是我真的跟不上时代了,以前我也交往过两个女朋友,都说我土。那时候,我很坚持自己的观点,总觉得节俭没什么错,也许她们就是冲着我的房子和工作来的,并没有真正喜欢我这个人,所以,我坚决地和他们提出了分手。
但优优不一样,她的父亲在贵州有一家矿产企业,在重庆的高档社区里有复式住宅,就连婚房,优优的父亲都给女儿准备好了。优优说和我在一起是喜欢我的勤奋、踏实、靠谱,不像别的男孩子那样浮夸。
就在我苦恼的时候,优优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她一脸委屈的神情让我心里很难受,说实话,我无法割舍优优温柔的情意。把优优迎进门的那一刻,我几乎要立志改变自己了。
那天,优优跟我讲了很多她生活的细节。她在一家外企工作,周围的同事大多很重视穿着,说白了,就是都很看重牌子。尤其是来自香港、台湾的同事,对名牌货更是青睐有加。耳濡目染,公司里买大品牌的人(以女性为主)越来越多。兰蔻的口红、SK-II的面膜、CHANEL的香水、TIFANY的饰品、PORTS的套装、DIOR的包包……公司俨然就是秀场。
“其实我也知道节俭没错,老爸的家业也是靠血汗才打拼出来的,没有理由挥霍他老人家的银子啊!”优优说,“但是你得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名牌就是孔雀身上的羽毛,没有了这些羽毛,你连只鸡都不如。”
优优的理论头头是道,我听得云里雾里的,也许我真的需要改变!
后来的约会中,我也学着给优优买哈根达斯、Cucci手袋、Ferragamo的鞋、CD的香水、MaMara的套装……然而,除了在优优的笑容里得到安慰,我的心总是空落落,我会在和优优一起吃完浪漫的西餐后,悄悄地在巷子口一个人吃一碗担担面或者酸辣粉。
在我这里取得全胜以后,优优越发开始迷恋名牌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在优优的QQ空间里,竟然全是她拥有的名牌展示,甚至还有我们一起在豪华西餐厅吃饭的自拍照。
我开始厌恶这些名牌了,是这些可恶的名牌像令人窒息的空气一样,包围了我可爱的优优,而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法拯救她。
心理关键词:
凡勃伦心理
炫耀性消费是指努力获得并展示昂贵、珍稀的物品,以向他人彰显自己的财富与地位的行为,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提出,完美地描述了消费社会中,人们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和心理。
出于炫耀目的购买的物品也被称为“凡勃伦物品”,它们除了一般商品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炫耀其他功能。富有不光是自己受用的,更是给别人看的,凡勃伦物品便是富有的证明,作为一个标签将暴发户和穷人区分开来。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男性,炫耀性消费行为意味着追求短期的伴侣关系和低投入倾向,并且其关键激发因素是对于短期伴侣关系的追求。对于女性,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倾向于非炫耀性消费的目标;而选择约会对象时,倾向于炫耀性消费的目标。
心理专家:
炫富”是价值观的扭曲
“炫富”的主观因素,是价值观的扭曲和心理的不成熟。奢侈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审美心态,而不健康的奢侈品消费,带给人们的是拥挤的攀比和令人恐怖的空虚。炫耀的目的是获得一种满足感,其行为背后则是渴望被人尊重。炫富一族的畸形行为反映了他们自己的自卑心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受不到他人的重视,而是通过奢侈品来炫耀自己的奢侈,这是自卑心理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