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宁塔山瑶族乡是湖南省衡阳常宁市下辖的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位于常宁市西南山区,面积87.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7868人,属湖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本文从民间传承、媒体传承、教育传承三个方面描述和分析了塔山瑶歌传承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塔山瑶歌传统音乐如何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协调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塔山瑶歌;传承;发展
自古以来,瑶民就愛唱歌。清代诗人屈大均曾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的诗句。瑶民生活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以歌代语,以歌传情,以歌交流情感,倾慕爱恋。歌声伴随着瑶民生活的全部过程,是瑶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当瑶族孩童们进入少年期,就开始跟随“歌爷”、“歌奶”、“歌爸”、“歌妈”、“歌哥”、“歌姐”系统地学习唱歌,学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所学的内容有源流歌、时政歌、生活生产歌、情歌,以及谜语歌、拆字歌、婚嫁歌、丧葬歌等,包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当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塔山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改变,瑶歌的传承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塔山瑶歌的传承
1. 民间传承
塔山瑶歌在民间的传承主要有“自然习得”和“口传心授”两种习得方式。“自然习得”在上世纪70年代前是主要的习得方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表达情感而随口吟唱,其受众面广,在不经意中客观上起到了传承的作用。而由于70年代后,塔山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唱歌已经不再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然习得”的习得方式在70年代后已不多见。“口传心授”是通过口而来传其形,以内心领悟传其神韵,以师徒的模式有意识地将瑶歌传播继承,是塔山瑶歌在70年代后的另一个主要的习得方式,由于“口传心授”大多是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模式,受众面较小。
塔山村落青壮年人群中本民族语言被弃用,一些传统的民俗民间节日日益淡化,生活社交习俗有所改变,以歌为媒、以歌代言、以歌择偶的习俗也已随之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可供人们选择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喜欢丰富多彩的现代音乐生活,而对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则是逐渐忘却甚至变得异常陌生。观众的流失、文化的市场化和商品化都在深深地影响并改变着江华梧州瑶歌的发展。
2. 媒体传播
传播媒介,也可称为传播渠道、信道、传播工具等,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应组织力量,搜集、挖掘、整理了瑶族的历史资料、传说、故事、诗歌、习俗等,使瑶族文化通过强大的媒体重放异彩。组织收集瑶歌和瑶歌曲调,以及民间流传的舞蹈,不能全部用文字、图解等形式录入到了丛书中保存,成为瑶族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关部门结合当代旅游文化产业,将民族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搬上舞台并录制成音像制品,给古老的瑶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 学校传承
(1)艺术学校中的传承
政府在出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意愿,采取社会办学方式,开办民族艺术职业学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职业学校,瑶族文化艺术培训基地。但要考虑到由于生源较少、学生交费困难等原因。此现象应引起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经过综合调研,有关领导扶持解决民族艺校在办学过程中资金、设备、设施缺乏等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2)中小学校中瑶歌的传承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塔山瑶歌在青少年人群中传承的现状,笔者对塔山瑶族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们对瑶歌的认知情况,学生们对音乐的价值判断,对瑶歌的态度,接触瑶歌的方式,以及对瑶歌走进课堂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学生对塔山瑶歌了解不多,塔山瑶歌在中小学习音乐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导致此结果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一是因为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极少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二是因为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音乐文化的冲击,学生们对自已的家乡音乐感到越来越陌生。
二、塔山瑶歌传承的思考
以上现状引发了笔者对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地处常宁塔山也被纳入华南经济圈,随着塔山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塔山瑶歌的传承也将难以为继。针对塔山瑶歌的传承现状,要想使其能很好地保护、传播、继承下去,首先应该将塔山瑶歌的价值和意义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抱着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在保证传承发展的前提下,将本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向实现经济价值方面转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对一些传统节日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以保证正常的民俗文化活动的进行,从而为塔山瑶歌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作出贡献的民间艺术家,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贴,使民间艺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为瑶族民间音乐保存丰富的研究和传承资料。对于塔山瑶歌面临的窘境,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和存立档案,加大对塔山瑶歌博物馆式的原生态保存力度。
政府文化部门应联合各单位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将中老年人纳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系,可以引导中老人在满足于自己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向年轻人传播。
2. 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一方面需要挖掘塔山瑶歌的民族文化内涵。自宋元年间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山地以来,湘南为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淳厚的民俗民风,积淀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间音乐,为瑶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民俗旅游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开创民族文化艺术的新途径。
西江是塔山乡的重要河流,发源于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内海拔1265米高的天堂山。西江漂流起于西江村万木园,止于蒲竹村蒲竹园,途经拦财坡、西江口、蛇形湾、捡宝山各景点,全程约10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有“中华瑶乡第一漂”之誉。漂流河段,滩险湾急,落差高达100米,共有险滩16个,急灣20多处。沿途风光配上转动的筒车,古老的瑶寨,动听的瑶歌,美妙的传说,构成了一幅古朴、浓郁、独特的瑶乡风情漂流画卷。
塔山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但是在当地,瑶民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其自有财产都是滴水为界,界内为栖身地,界外为集体或国有生产资料。后来虽然从集体调剂了部分自留地,但是数量少且土质差,人均拥有水田和旱土不足一分,4个高寒山区村更是无可耕之地,瑶民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可以说那时的塔山就是一座不会发光的石头,然而2008年的一份提案却引起了政府对塔山特别关注,这些关注擦亮了这座石头的微微光亮。
可凭借瑶族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为特色开展旅游业,将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结合发展。
3. 发挥学校传承的优势,确保民间音乐的传承
首先,在民间原有的传承方式受到冲击,无法维系运作下去时,我们应该把民间传承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找到适合当地瑶民的生活状况、乡土背景的新的传承方式,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及家庭音乐教育有机结合。
其次,各高校的音乐院系可与少数民族地区合作,在民族艺术重镇建立文化保护基地。一方面可以为高校的民族音乐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促成了高校对少数民族地区重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坚信通过多种可行手段,政府文化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经济扶持,塔山瑶歌将永远散发着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何芸,伍国栋,乔建中.瑶族民歌[J].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6.
[2]乔健,谢剑,胡起望.瑶族研究论文集[C].民族出版社,1988,7.
[3][美]弗里乔夫·卡普拉著.冯禹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黄枉样.评皇券碟集编[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5.
[5]黄钰,黄方平.瑶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6]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1.
作者简介:
许孔轩,男,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合唱与指挥。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塔山瑶歌的艺术价值及传承研究》,课题编号:2017D106.
关键词:塔山瑶歌;传承;发展
自古以来,瑶民就愛唱歌。清代诗人屈大均曾有“瑶俗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的诗句。瑶民生活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以歌代语,以歌传情,以歌交流情感,倾慕爱恋。歌声伴随着瑶民生活的全部过程,是瑶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当瑶族孩童们进入少年期,就开始跟随“歌爷”、“歌奶”、“歌爸”、“歌妈”、“歌哥”、“歌姐”系统地学习唱歌,学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所学的内容有源流歌、时政歌、生活生产歌、情歌,以及谜语歌、拆字歌、婚嫁歌、丧葬歌等,包含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当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塔山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改变,瑶歌的传承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塔山瑶歌的传承
1. 民间传承
塔山瑶歌在民间的传承主要有“自然习得”和“口传心授”两种习得方式。“自然习得”在上世纪70年代前是主要的习得方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表达情感而随口吟唱,其受众面广,在不经意中客观上起到了传承的作用。而由于70年代后,塔山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唱歌已经不再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然习得”的习得方式在70年代后已不多见。“口传心授”是通过口而来传其形,以内心领悟传其神韵,以师徒的模式有意识地将瑶歌传播继承,是塔山瑶歌在70年代后的另一个主要的习得方式,由于“口传心授”大多是一对一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模式,受众面较小。
塔山村落青壮年人群中本民族语言被弃用,一些传统的民俗民间节日日益淡化,生活社交习俗有所改变,以歌为媒、以歌代言、以歌择偶的习俗也已随之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可供人们选择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喜欢丰富多彩的现代音乐生活,而对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则是逐渐忘却甚至变得异常陌生。观众的流失、文化的市场化和商品化都在深深地影响并改变着江华梧州瑶歌的发展。
2. 媒体传播
传播媒介,也可称为传播渠道、信道、传播工具等,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应组织力量,搜集、挖掘、整理了瑶族的历史资料、传说、故事、诗歌、习俗等,使瑶族文化通过强大的媒体重放异彩。组织收集瑶歌和瑶歌曲调,以及民间流传的舞蹈,不能全部用文字、图解等形式录入到了丛书中保存,成为瑶族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关部门结合当代旅游文化产业,将民族民间歌舞表演形式搬上舞台并录制成音像制品,给古老的瑶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 学校传承
(1)艺术学校中的传承
政府在出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意愿,采取社会办学方式,开办民族艺术职业学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职业学校,瑶族文化艺术培训基地。但要考虑到由于生源较少、学生交费困难等原因。此现象应引起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经过综合调研,有关领导扶持解决民族艺校在办学过程中资金、设备、设施缺乏等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2)中小学校中瑶歌的传承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塔山瑶歌在青少年人群中传承的现状,笔者对塔山瑶族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们对瑶歌的认知情况,学生们对音乐的价值判断,对瑶歌的态度,接触瑶歌的方式,以及对瑶歌走进课堂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学生对塔山瑶歌了解不多,塔山瑶歌在中小学习音乐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导致此结果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一是因为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极少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二是因为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音乐文化的冲击,学生们对自已的家乡音乐感到越来越陌生。
二、塔山瑶歌传承的思考
以上现状引发了笔者对民间音乐传承的思考: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地处常宁塔山也被纳入华南经济圈,随着塔山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塔山瑶歌的传承也将难以为继。针对塔山瑶歌的传承现状,要想使其能很好地保护、传播、继承下去,首先应该将塔山瑶歌的价值和意义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抱着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在保证传承发展的前提下,将本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向实现经济价值方面转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对一些传统节日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以保证正常的民俗文化活动的进行,从而为塔山瑶歌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作出贡献的民间艺术家,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贴,使民间艺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为瑶族民间音乐保存丰富的研究和传承资料。对于塔山瑶歌面临的窘境,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和存立档案,加大对塔山瑶歌博物馆式的原生态保存力度。
政府文化部门应联合各单位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将中老年人纳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系,可以引导中老人在满足于自己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向年轻人传播。
2. 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一方面需要挖掘塔山瑶歌的民族文化内涵。自宋元年间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山地以来,湘南为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淳厚的民俗民风,积淀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间音乐,为瑶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可以民俗旅游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开创民族文化艺术的新途径。
西江是塔山乡的重要河流,发源于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内海拔1265米高的天堂山。西江漂流起于西江村万木园,止于蒲竹村蒲竹园,途经拦财坡、西江口、蛇形湾、捡宝山各景点,全程约10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有“中华瑶乡第一漂”之誉。漂流河段,滩险湾急,落差高达100米,共有险滩16个,急灣20多处。沿途风光配上转动的筒车,古老的瑶寨,动听的瑶歌,美妙的传说,构成了一幅古朴、浓郁、独特的瑶乡风情漂流画卷。
塔山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但是在当地,瑶民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其自有财产都是滴水为界,界内为栖身地,界外为集体或国有生产资料。后来虽然从集体调剂了部分自留地,但是数量少且土质差,人均拥有水田和旱土不足一分,4个高寒山区村更是无可耕之地,瑶民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可以说那时的塔山就是一座不会发光的石头,然而2008年的一份提案却引起了政府对塔山特别关注,这些关注擦亮了这座石头的微微光亮。
可凭借瑶族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为特色开展旅游业,将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结合发展。
3. 发挥学校传承的优势,确保民间音乐的传承
首先,在民间原有的传承方式受到冲击,无法维系运作下去时,我们应该把民间传承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找到适合当地瑶民的生活状况、乡土背景的新的传承方式,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及家庭音乐教育有机结合。
其次,各高校的音乐院系可与少数民族地区合作,在民族艺术重镇建立文化保护基地。一方面可以为高校的民族音乐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促成了高校对少数民族地区重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坚信通过多种可行手段,政府文化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经济扶持,塔山瑶歌将永远散发着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何芸,伍国栋,乔建中.瑶族民歌[J].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6.
[2]乔健,谢剑,胡起望.瑶族研究论文集[C].民族出版社,1988,7.
[3][美]弗里乔夫·卡普拉著.冯禹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黄枉样.评皇券碟集编[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5.
[5]黄钰,黄方平.瑶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6]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1.
作者简介:
许孔轩,男,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合唱与指挥。
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塔山瑶歌的艺术价值及传承研究》,课题编号:2017D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