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采用大棚套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产量,提早上市,效益较好。现将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以提早上市为目的的,需选用特早熟或早熟品种;以增加产量为目的的,应选用晚熟的高产品种。
二、种薯处理 播种前必须对马铃薯进行种薯处理。首先,将种薯晾晒1~2天(选择晴暖的中午晾晒),并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和过小种薯(20克以下),100克以上的薯块需切成小块,每块至少带2个芽眼。在播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甲醛1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闷6~8小时。其次,用赤霉素處理以打破休眠,即用5~10毫克/升的赤霉素将整薯浸种30分钟,如是切开的薯块需用0.5~1毫克/升的赤霉素浸10分钟,然后晾干表面水分,置于湿砂土中催芽。一般采用铺一层种薯盖一层砂土的方法,堆放2~3层种薯,上部覆盖稻草并加盖薄膜,保持15~20℃的温度。砂土应干湿适宜,以手捏成团、撒手即散为好,严禁湿度过高和有积水。一般10天后就能出芽。芽长1~2厘米时将种薯取出,在有光的地方放置3~5天,使芽变绿、粗壮,然后播种。
三、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播种前10天左右应扣好棚膜,整地做畦施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6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或尿素20~25千克(或碳酸氢铵50~70千克),过磷酸钙50~70千克,硫酸钾40~50千克。缺锌地块还应施入2千克硫酸锌,缺硼地块则应施入1千克硼砂。做宽1.5米(包沟),高25~30厘米的畦。
四、适时播种 当棚内气温达5℃以上,10厘米地温稳定在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间,长江以南地区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长江以北地区可延迟20~30天,北方地区宜在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时,选择无风、无寒流的晴天进行,当天播种当天扣大棚。一般每亩用种量为150~200千克,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经过预处理的种薯芽长1~2厘米时即可播种,可穴播或开沟播种。播种后覆盖草木灰或其他质地疏松的面肥(如砻糠灰与细土的混合物、木屑等),然后喷施二甲戊灵除草剂,每亩60~7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要喷均匀,不要漏喷,然后再覆盖地膜。
五、田间管理
1. 破膜引苗。播后2~3天,当有30%左右的苗长出时应及时破膜引苗。破膜的口要小,周围用土封口。
2. 温度管理。播种后应密闭大棚,出苗后若外界气温较低,小拱棚应用遮阳网、无纺布等进行多层覆盖保温。当白天大棚内温度在20℃以上时,应在每天上午9时开始在拱棚两端通风,若温度还高,再在中端揭膜通风,使温度控制在白天22~28℃,夜间12~14℃的范围内,下午3时左右封闭风口。大风天拱棚既要背风也要通风。当气温逐渐稳定时,可对拱棚进行昼夜全揭膜,全揭膜前3~4天,要白天揭,晚上盖。
3. 生长调控。冬季马铃薯在施足基肥后一般不再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即可,但在生长期间有时会出现徒长现象,可用50毫克/升烯效唑或用100毫克/升多效唑叶面喷洒。
4. 肥水管理。在水分管理上,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全生育期浇3次水即可。第一次在出苗后(若底墒足、出苗齐可不浇水);第二次在团棵期;第三次在封顶后。需要补充水分时,浇水不要浸过垄顶。水分的补充必须在晴天中午进行,并加强通风降湿。结薯后期,则应控制水分,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冬季栽培马铃薯长势弱的可结合第二次浇水进行追肥,长势强的可结合第三次浇水进行。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生育后期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每7~10天喷1次,连续2次。
5.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是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灰霉病等,可选用霜霉威、甲霜灵锰锌等防治晚疫病,选用氢氧化铜等铜制剂防治青枯病,选用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铜等防治病毒病,选用百菌清、腐霉利等防治灰霉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小地老虎、蝼蛄、二十八星瓢虫等,可选用晶体敌百虫、辛硫磷等灌根防治地下害虫,选用吡虫啉、抗蚜威等防治蚜虫。
六、及时采收 当马铃薯叶色由绿变黄逐渐枯萎,块茎脐部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落,块茎表皮较厚、韧性较大、色泽正常时即达生理成熟。应选晴天收获,收获时要防止碰伤薯块和擦伤薯皮。通常在3月中旬采收结束。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邮编:413002)
一、品种选择 以提早上市为目的的,需选用特早熟或早熟品种;以增加产量为目的的,应选用晚熟的高产品种。
二、种薯处理 播种前必须对马铃薯进行种薯处理。首先,将种薯晾晒1~2天(选择晴暖的中午晾晒),并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和过小种薯(20克以下),100克以上的薯块需切成小块,每块至少带2个芽眼。在播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甲醛1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闷6~8小时。其次,用赤霉素處理以打破休眠,即用5~10毫克/升的赤霉素将整薯浸种30分钟,如是切开的薯块需用0.5~1毫克/升的赤霉素浸10分钟,然后晾干表面水分,置于湿砂土中催芽。一般采用铺一层种薯盖一层砂土的方法,堆放2~3层种薯,上部覆盖稻草并加盖薄膜,保持15~20℃的温度。砂土应干湿适宜,以手捏成团、撒手即散为好,严禁湿度过高和有积水。一般10天后就能出芽。芽长1~2厘米时将种薯取出,在有光的地方放置3~5天,使芽变绿、粗壮,然后播种。
三、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播种前10天左右应扣好棚膜,整地做畦施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60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或尿素20~25千克(或碳酸氢铵50~70千克),过磷酸钙50~70千克,硫酸钾40~50千克。缺锌地块还应施入2千克硫酸锌,缺硼地块则应施入1千克硼砂。做宽1.5米(包沟),高25~30厘米的畦。
四、适时播种 当棚内气温达5℃以上,10厘米地温稳定在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间,长江以南地区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长江以北地区可延迟20~30天,北方地区宜在元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时,选择无风、无寒流的晴天进行,当天播种当天扣大棚。一般每亩用种量为150~200千克,株行距为25厘米×30厘米。经过预处理的种薯芽长1~2厘米时即可播种,可穴播或开沟播种。播种后覆盖草木灰或其他质地疏松的面肥(如砻糠灰与细土的混合物、木屑等),然后喷施二甲戊灵除草剂,每亩60~70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雾。要喷均匀,不要漏喷,然后再覆盖地膜。
五、田间管理
1. 破膜引苗。播后2~3天,当有30%左右的苗长出时应及时破膜引苗。破膜的口要小,周围用土封口。
2. 温度管理。播种后应密闭大棚,出苗后若外界气温较低,小拱棚应用遮阳网、无纺布等进行多层覆盖保温。当白天大棚内温度在20℃以上时,应在每天上午9时开始在拱棚两端通风,若温度还高,再在中端揭膜通风,使温度控制在白天22~28℃,夜间12~14℃的范围内,下午3时左右封闭风口。大风天拱棚既要背风也要通风。当气温逐渐稳定时,可对拱棚进行昼夜全揭膜,全揭膜前3~4天,要白天揭,晚上盖。
3. 生长调控。冬季马铃薯在施足基肥后一般不再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即可,但在生长期间有时会出现徒长现象,可用50毫克/升烯效唑或用100毫克/升多效唑叶面喷洒。
4. 肥水管理。在水分管理上,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全生育期浇3次水即可。第一次在出苗后(若底墒足、出苗齐可不浇水);第二次在团棵期;第三次在封顶后。需要补充水分时,浇水不要浸过垄顶。水分的补充必须在晴天中午进行,并加强通风降湿。结薯后期,则应控制水分,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冬季栽培马铃薯长势弱的可结合第二次浇水进行追肥,长势强的可结合第三次浇水进行。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生育后期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每7~10天喷1次,连续2次。
5.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是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灰霉病等,可选用霜霉威、甲霜灵锰锌等防治晚疫病,选用氢氧化铜等铜制剂防治青枯病,选用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铜等防治病毒病,选用百菌清、腐霉利等防治灰霉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小地老虎、蝼蛄、二十八星瓢虫等,可选用晶体敌百虫、辛硫磷等灌根防治地下害虫,选用吡虫啉、抗蚜威等防治蚜虫。
六、及时采收 当马铃薯叶色由绿变黄逐渐枯萎,块茎脐部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落,块茎表皮较厚、韧性较大、色泽正常时即达生理成熟。应选晴天收获,收获时要防止碰伤薯块和擦伤薯皮。通常在3月中旬采收结束。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邮编: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