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丝线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ita8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是下层丛林的秘密武器,动物们用丝的方式千奇百怪。而在所有使用丝线的动物中,没有一种能比得上蜘蛛的花样多、技能全。蜘蛛用丝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绝命追魂索、霹雳流行锤、三维立体网……任何猎物只要碰上这些,就别想有逃脱的机会。
  
  真菌蚋
  
  这是在一个洞穴里:洞里似乎满天繁星闪烁,熠熠生辉。每一个蓝色小亮点的周围都有一幅发光的珠帘,好像天际的银河星市(图1),呈现出一派稀世奇观。这些微小的亮光是一种叫作小真菌蚋的昆虫的幼虫发出来的,这是它们吸引猎物的方法。其实,它们都是诱饵,而且是致命的诱饵。这个令人惊异的洞穴就在新西兰小镇维多摩的附近。
  
  


  (1) 洞穴里一幅幅发光的珠帘如同繁星闪烁
  
  每一点亮光都来自一个小真菌蚋幼虫的腹部末端,这个幼虫躺在一个透明的黏液管子里,管子通过柔软光滑的丝线悬吊在洞顶。这些亮光产生于一而种能发出磷光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产自幼虫一个开口于肠道侧壁的特殊结构。丝线则来自于小真菌蚋幼虫口腔内的腺体。
  小真菌蚋幼虫四处活动。它们把一条条丝线固定在岩石上,然后慢慢沿着丝线组成的网络, 一点一点地在洞顶上移动。每到一个新位置,幼虫就会产丝,让丝线倒垂下去。从口中吐出一段丝线后,幼虫就会把一滴黏液加到丝线上去。经过不断重复,最终编成一根“钓鱼线”(图2)。而到最后,一根丝线能达到1米多长。在一平方米的洞穴顶部有数百条幼虫。它们都在努力工作,产出一条条丝线。吐出的丝线越多,捕到猎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下方,蜉蝣正在溪流里孵化。这条溪流从洞穴中流过,当蜉蝣还是幼虫的时候,就被这条溪流从洞外带到了这里。现在,它们必须寻找配偶了。当它们发现了上方泛蓝的亮光,诱惑难挡,于是奋不顾身地向着这些微弱的亮光飞了过去,结果被粘住了。震动沿着丝线传来,小真菌蚋幼虫觉察到了猎物的挣扎。一旦有猎物自投罗网,它就会把“灯”熄灭,它要节约能源。
  
  


  (2)“珠帘”就是这样一滴一滴编成的
  
  然后,它费力地来到发出震动的丝线旁边,把线拖上来,将吊在丝线上的猎物连同丝线都一起吃掉(图3)。
  细细的丝线能一招致命,看来真不能小看了它们。
  
  


  (3) 细细的丝线也能一招致命
  
  昆虫的丝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物质,它比同等粗细的钢丝还要强韧,而且更具有弹性。其实,动物利用丝线的方式有无数种,小真菌蚋巧妙的捕猎技巧只是其中之一,还有更绝的呢。
  
  雌性草蛉
  
  这是一只雌性草蛉。它正在寻找一个可以存放卵的安全之地。这位母亲要产下300枚卵,这几乎是它自身体重的2倍。周围有太多的昆虫,这些卵一旦被它们发现,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雌草蛉不能把卵直接产在植物上,它得想个办法才行。用丝线或许是个好主意,怎么用呢?首先,它分泌出一滴黏液,随着腹部上翘拉成一条细丝,而卵就产在细丝顶上。卵悬浮在空中非常安全。丝产自雌草蛉腹部的腺体,起初是液体形式,把它拉出去的这个动作使得它从液体变成了固体,所有无脊椎动物的丝都是这样。每一枚卵都有自己的丝柄,柄有弹性,这样就算卵粒重也不会掉下来(图4)。而这些丝线确实是让人叫绝,蚂蚁之类的昆虫掠食者从草蛉的卵旁边经过,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几毫米开外就有可口的美味。因此,尽管正在寻找食物的蚂蚁近在咫尺,草蛉的卵却安然无恙。三天之后,卵开始孵化了。现在,如果危险袭来,雌草蛉的孩子们至少能够自救了。
  
  


  (4)雌性草蛉将卵产在一根根细丝的顶部,悬在空中多安全
  
  足丝蚁
  
  在特立尼达岛郁郁葱葱的雨林中,人们发现有一层层的丝缠绕着树木。这些丝的主人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生物,它用丝的方式也非同一般。丝网的制造者就生活在网的下面,它们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昆虫,叫作足丝蚁。足丝蚁躲在丝网层下面,以藻类和苔藓为食。它们的丝线并非来自腹部或口腔,而是来自前足跗节的腺体。每只前足都有大约150个小小的丝线喷射器。
  一只正在寻找猎物的蚂蚁从足丝蚁的帐篷上经过(图5)。这层丝网虽然很薄,却密不透气,只要足丝蚁的动静不是太大,蚂蚁就发现不了它,尽管它就在蚂蚁脚下1毫米的地方。
  
  


  (5)一只蚂蚁爬在足丝蚁如同帐蓬的丝网上
  
  足丝蚁的帐篷质地很好,防水绝湿。但这顶帐篷的防水性能好得有点过头,以致于足丝蚁都面临着缺水的危险。因此,暴风雨过后,足丝蚁就会在帐篷上聚有雨水的地方开一个小洞,喝干里面的雨水。当然,喝过水后,足丝蚁还要修复洞口。但对于足丝蚁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6)头顶活盖,爪联丝线,进退自如
  
  在马来群岛雨林中,有很多丝线从一小块地方向四周辐射开来。只要摸一摸丝线,就会有一只(读作:die dang)从密密的丝网活盖下探出头来(图6)。饥饿的时候会紧紧蹲在活盖的后面。外面所有的丝线都和一个套在洞口的线圈相连。的每一条腿都和外面的丝线保持着联系。丝线最轻微的震动都足以让它感知。如果只是震动一下,就不予理会,因为可能是一片落叶或一滴水触到了它的丝。但如果是反复的震动,特别是震动从一根丝传到了另一根丝,那就有可能是猎物了。比如这只甲虫, “哦,抓住了”!现在,要大开杀戒了(图7)。
  
  


  (7) 抓住甲虫不放手
  
  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蜘蛛。它的背部很独特,具有分节的背板,这表明,它和先驱猎手蝎子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和蝎子一样,也具有毒性很强的毒液。一旦被咬过,猎物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人面蜘蛛 寄居姬蛛
  
  人面蜘蛛,热带一种金圆网蜘蛛,它们织的网有好几米宽,而且非常强韧,小鸟撞到它们的网上也挣脱不掉。
  这次是一只蛾子。人面蜘蛛给了蛾子致命的一口,之后就回到网中央,它要把蛾子捆起来。但大网也有自身的问题。要想控制外部局势并不容易。
  寄居姬蛛的体重只有人面蜘蛛的百分之一,因此,它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沿着丝线走过这个巨大的蛛网。注意,它是个窃贼!一只苍蝇刚刚落网,就在它的不远处,这给了它偷盗的机会。但人面蜘蛛也觉察到了苍蝇的落网。
  它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苍蝇(图8)。又一只苍蝇落网了。现在,寄居姬蛛的机会才真正到了,因为人面蜘蛛正忙着进食。
  
  


  (8)小小的寄居姬蛛和人面蜘蛛体型相差悬殊
  
  寄居姬蛛只有斩断了苍蝇和人面蜘蛛之间的蛛丝,这样苍蝇挣扎产生的震动才不至于传到人面蜘蛛那里。人面蜘蛛还在蛛网中央,好像对蛛网外围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苍蝇就吊在一根蛛丝上。它的体重是寄居姬蛛的5倍,寄居姬蛛根本扛不动这只苍蝇,它必须想个妙招。它把一根蛛丝拴到自己身上,爬到蛛网外,把蛛丝拴到一根树枝上。然后再来一根丝线,保证万无一失。
  寄居姬蛛这时就可以剪断连接人面蜘蛛的那最后一根蛛丝,把苍蝇拖走了(图9)。
  
  


  (9)剪断最后一根蛛丝盗走了苍蝇
  
  终于远离了人面蜘蛛的蛛网,人面蜘蛛还在埋头苦吃。寄居姬蛛可以安安心心地享用偷来的食物了。
  
  奇三角姬蛛
  
  这棵红豆杉里有一个蛛网,是三角形的,好像是从圆网上取下来的一片(图10)。这是奇三角姬蛛的网。要想发挥作用,这张三角网必须绷紧。奇三角姬蛛用力拖动“主绳索”并在身体上方缠绕,张力在一点点增大。紧点儿……再紧点儿……。它必须耐心等待。有时候如果蜘蛛不能尽快抓住苍蝇,落网的苍蝇可能就会挣脱。但是面对现在这张网,苍蝇不再有逃脱的可能。猎物触网了,奇三角姬蛛迅速出击。利用慢镜头你就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奇三角姬蛛迅速放下手中的线轴,它的网立刻下陷,几乎在一瞬间缠住了猎物。现在,开始享用大餐吧!
  
  


  (10)奇特的三角形网
  
  红背蜘蛛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蜘蛛已经把蛛网建造技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它们建造的蛛网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立体的。通常情况下,它们喜欢在人们的后院和走廊上安家落户。它们就是声名狼藉、毒性极强的红背蜘蛛。雌性红背蜘蛛通常在夜间建造这种精美复杂的蛛网。它们的网不仅宽,而且深。为了织出这样的网,雌蛛需要两个平坦的表面,一上一下,这就是它在植物架子下面发现的目标。首先,它背后牵着一根丝线下来了。它把丝线的末端粘到走廊的地面上。接着,它又回到上面,拖着另一根丝线,并把它粘到第一根丝线上,起到加固作用。然后,它把这根线拉紧了。这是建造蛛网当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它又下去了。为了造这个网,它会这样循环往返多次。到收工的时候,它将垂直固定住几十根这种绷得紧紧的粘性丝线(图11)。一般的蜘蛛网是没有办法抓住蚂蚁的。一只蚂蚁从远处过来了。它在植物架下搜寻,眼看着撞到了红背蜘蛛的蛛丝上。蚂蚁挣扎着,但无济于事,后面的蚂蚁也纷纷陷入这个埋伏圈。丝线的震动传回到正等在上方的红背蜘蛛那里。蜘蛛根本不需要着急。它的食物就悬吊在蛛丝上,而且不可能逃脱。想吃的时候再拉上来就是了。
  
  


  (11)建造一个三维立体的蛛网
  
  流星锤蛛
  
  一整天,这只流星锤蛛都一动不动。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准备行动了。流星锤蛛放弃了伪装,开始走动了。它慢慢地向下,来到了这片叶子的下方。在那里,它从一根水平的蛛丝上悬吊下来。接下来,它开始吐出一根坚韧的蛛丝,并用后腿把蛛丝从吐丝器里拽出来。蛛丝的末端有一个粘性的丝球。这就是它的流星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它爬回到树叶上,重新占据在水平蛛丝上的位置,流星锤就悬吊在她的一条前腿上(图12)。第一次没有打中,不过没关系,它有引诱飞蛾回头的办法。它能产生一种信息素,这种化学香水会对飞蛾产生诱惑力。而且,它还能根据周围飞蛾的种类改变“香水”的味道。飞蛾回来了。 “看我的流星锤”!……这次它成功了,它的流星锤击中了飞蛾。
  
  


  (12)“看我的流星锤!”
  
  现在,它开始捆绑飞蛾。但它没有收工,它还要继续捕捉更多的猎物。不同的飞蛾,不同的信息素。流星锤蛛要好好地饱餐一顿。
其他文献
罗星塔,位于福州市马尾闽江入海口。自明朝后期起,它就是一座航标塔(图1)。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1)古时作为船标的罗星塔    1866年,晚清洋务派大员左宗棠、沈葆桢在紧邻罗星塔一带建造起中国第一个专业造船基地和船政学堂,通称福州船政局。当时,中国自制兵船的74%建造于此,号称“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图2)。而中国近代海军军官的五分之三都来自马尾船政学堂,因此它又被
期刊
1984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35个国庆节。  庆祝活动从阅兵式开始。上午10点45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点,广场上爆发出的欢呼声和掌声压过了牵引车的轰鸣声:中国第一次公开展示了自己制造的各种型号的导弹(图1)。      (1)中国首次向世界展示自己制造的各种型号的导弹    主持人:当年火箭部队在天安门广场用7分钟行进了69米的路程,这69米的路程却是几代航天人所走过的相
期刊
白、黑、蓝、红、黄,这些五色相间的同心圆便是射箭竞技场上的“众矢之的”。箭靶的直径为122厘米,称为“牛眼”的靶心直径仅12.2厘米。运动员要从90米开外射中10环,相当于站在足球场一个球门去射中对面球门里的一只苹果。或者说,整个靶子的大小看上去就像眼前的一枚图钉。要想做到“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民族,历史上从来不使用弓箭。丘比特的“金箭”和“铅箭”管
期刊
科举制度在中国已经废止了100年,却被西方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它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当今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它的是非功过呢?    3000多年前,为治理庞大的帝国,选拔官员和人才成为历代中国帝王最操心的大事。除世袭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举荐。  然而,世袭和举荐的公正性总是不能令人信服,以至官场结党营私、贪腐舞弊之风盛行。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
期刊
在浙江东部的群山中,层峦叠翠间,一个名为前童的村落隐匿其中。在宁波,前童被称为 “诗礼名宗”。一个远离尘嚣,如此隐蔽的村落竟可以在文人荟萃的浙东地区占据一席之地,也称得上是一件令人称奇,惹人探寻的事情了。  ?今天在地图上我们要想找寻前童的位置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仿佛真的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隐匿于群山之中,徜徉在溪水环绕间,独自品味着远离喧嚣尘世的宁静与美好。前童,位于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部
期刊
有一种动物和我们人类惊人地相似:它们酷爱吃肉。  黑猩猩是食肉动物(图1)。       (1)人类的近亲黑猩猩    黑猩猩是非常危险的种类,它们猎食其他动物,先开始吃脚爪,再吃内脏和肉。   这种动物会攻击同类。它们抓住并控制同类,然后又咬又打又踩,就像是一场凶杀。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好莱坞影片中爬上纽约帝国大厦的金刚,应该算是一只最知名的大猩猩。这只虚构出来的大猩猩看上去很聪明,它与人类
期刊
在江西东北部的群山中,有一个叫盘岭的村庄。这个不足60户的村庄坐落在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中,周围都是起伏的石林山。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普通的村子竟然没有一口水井(图1)。      (1)从外表看,盘岭村似乎不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    村民:吃水不太方便,吃不上水。  为什么全村没有一口水井?难道是村民们至今没有掌握打井的技术吗?  村民:打过井,就是没打成。打得很浅,打深就难了,因为下面全是石头。
期刊
7千万年前的地球,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星球截然不同。那时,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是形体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如今,恐龙虽然已经灭绝,但是地球上还生活着这样一类有着和恐龙相似的恐怖外表,可以瞬间将猎物撕成碎片有着锋利爪子的动物,这就是蜥蜴。  蜥蜴和恐龙有亲缘关系。它们都出现于距今3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共同在地球上称霸长达1亿年之久。由于生存环境发生突变,爬行动物骤然衰落,曾经横行一时的恐龙早已变成了
期刊
舞台承载千年历史,七彩脸谱记录过往成败。然而200年的风雨沧桑后,京剧剧目急剧减少,只有一张张鲜活的脸谱仍在诉说传奇。是谁记录下淡出京剧舞台的人物脸谱,一只画笔如何撑起消逝的国粹?    在一幅25米长的画卷上,绘制了580多个不同的京剧脸谱形象(图1)。      (1) 京剧脸谱画长卷(局部)    是谁绘出如此众多的脸谱形象?京剧脸谱是一种怎样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呢?  这个长幅画卷的作者是中
期刊
一种曾经现世,瞬间又神秘消失的古老动物,一直活在一个教师的心底,她的命运也因它而改变。    有一种奇特的古老生物,它的出现要远远早于恐龙。  人类第一次发现并记载它是在1866年,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神秘的生物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没有人再见到它。  45年前, 一位中国女大学生在课堂上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牢牢地把它记在了心里(图1)。      (1)喜欢动物,是王秀玲后来与新疆北鲵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