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小剂量吗啡中枢呼吸调节抑制效应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了 50例无心、肺疾患,ASA I~Ⅱ级的子宫或卵巢部分或全切除的患者术后硬膜外注射2.5mg吗啡的CO2通气反应、止痛效应、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出气CO2分压(PETCO2)变化。硬膜外注药后1、3、6、9和12小时的CO2通气反应值,分别自术前8 573(均值)降至5 513、3 945、3 398、4 268和5 235ml·kPa-1·min-1。最大降低值发生在注药后6小时有29例,3小时11例,9小时10例。4例于注药后145~450分钟SpO2降至92%~95%,15例PETCO2于注药后100~480分升达6.13~7.20kPa,而呼吸频率无明显改变。呕吐(44%)和困倦(16%)发生在注药后80~100分。认为硬膜外小剂量吗啡的中枢呼吸调节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9小时。但因有较大个体差异,临床上监测呕吐、困倦、PETCO2和SpO2变化应持续12小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对比观察了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ASA I~Ⅱ级成年患者36例。随机分成阿芬太尼组(AF)和芬太尼组(F)。在诱导和维持时,AF组静脉泵入阿芬太尼 40µg/kg和每分钟1µg/kg,F组静脉泵入芬太尼 4µg/kg和每分钟0.1µg/kg.皆吸入0.5 %~1.5 %安氟醚和氧,并辅助维库溴胺维持麻醉。观察入室、给药后 1、3、5分钟、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硫喷妥钠后、插管后 1、
期刊
期刊
期刊
通过监测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和呼出25%、50%、75%用力肺活量(FVC)时瞬时呼气流速(FEF)25%、FEF50%和FEF75%等指标,对25例不同麻醉方法下(全麻、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小气道功能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小时MMF为术前的32.7%,术后第7天为术前的68.2% 。 表明上腹部手术后小气道功能严重减退。
期刊
选择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23例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作为用药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小剂量抑肽酶降低术后失血量的作用。结果显示:用药组术后失血量比对照组减少了 50.2%,输血量减少了67.0%。抑肽酶可减缓血小板计数的骤然下降趋势,但并不阻止其下降。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粘附功能的下降在用药组明显较轻,而胞浆游离[Ca2+]i、膜磷脂酶A2和环氧比酶活性的上升明显被抑制。结论:小剂量抑肽酶可明显减少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