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透析及教育对策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除了遭遇经济上的贫困以外,其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文章通过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探究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探索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透析  教育对策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已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切实减轻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除了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以外,我们更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
  大学生正处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出现不适应。较之非贫困生,贫困学生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因此更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压力磨炼着他们的意志,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变得自强,社会资助使他们学会感恩。
  (1)独立性强,意志坚强
  贫困学生大多来自于经济落后、生活相对闭塞的地方,艰苦的环境使他们较早目睹了生活的艰辛,经受了生活的磨炼。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在自律性、意志力、独立性等方面均优于非贫困生;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他们在生活中继承了父辈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2)自尊心强,成就动机强
  多数贫困生需要克服较差的经济条件和恶劣的生存条件获得读大学的机会,他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不甘落后、争强好胜,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希望通过自己的成绩得到周围人的肯定,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被人同情和关注。进入大学的贫困生不想像父辈一样奔波劳苦,所以他们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积极向上,坚韧独立,希望通过读大学努力改变家庭和自己的命运。
  (3)自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
  经济方面的匮乏使得贫困生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加上大学对于个体的评价标准更加多样化,仅靠成绩带来的优越感越来越少,贫困生更容易产生情绪和情感上的波动,越来越敏感。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感觉跟比自己优越的学生不在一个世界里,有意识地封闭自己,拒绝别人的善意,缺少情投意合的朋友,感情变得脆弱,而且消极情绪得不到倾诉,久而久之变得孤僻,人際关系较为敏感。
  (4)仇富敌对,嫉妒心强
  有些贫困学生内心过于敏感,思维狭隘,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将这种想法迁移到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身上,产生仇富嫉妒心理,怀疑对方“故意显摆”,甚至还会做出伤害对方的事。
  另外贫困大学生生活相对拮据,与非贫困生相比相形见绌,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加之目前贫困生评定过程中不断有“假贫困生”现象出现,“假贫困生”使得真正的贫困生落选,这样有些贫困生就会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产生敌对心理。
  (5)文饰心理,痛苦压抑
  文饰心理是指在遭受挫折或无法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时,为了缓解由于失败而带来的不安,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以达到受挫“合理化”的目的。
  贫困生的标签让他们认为贫穷是他们最大的弱点,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就产生了掩饰自己贫困生身份的心理企图,故意装作很富有的姿态,趾高气扬,对许多的人和事都表现出不屑一顾。他们企图用自己的出类拔萃来掩饰贫穷,表面上可以使其保持心理平衡,其实他们内心承受着痛苦和压抑。
  (6)紧张焦虑,悲观迷茫
  很多贫困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导致他们经常处于紧致焦虑状态。一方面,他们为学费、生活费、贫困的家庭焦虑,害怕因为经济的负担、家庭的变故而失去读大学的机会;另一方面,一旦遇到生活、学习上的挫折,他们便用消极、焦虑和紧张的心态来面对,这种习惯性的受挫心理会对贫困生造成一定的困扰。
  接受社会资助的同学,想要更好地回报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这种精神压力也会使其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家庭条件差、学历低、综合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能力差、自我效能感低,加之就业环境严峻,改变自己命运困难等因素使得高校贫困生变得悲观迷茫。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方面因素,也有贫困生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与教育理念
  家庭是子女最先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多数贫困生来自于经济落后的家庭,经济贫困造成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学生个体发展得不到满足,本身又背负家庭经济负担,导致自卑等心理问题;家长自身封闭、敏感、抱怨等不当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导致学生对贫困形成错误的认知,自我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中;家庭中秉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理念,只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忽视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2)学校因素----学校关注不够,朋辈影响
  学校对参评贫困生的学生情况进行的公示,“贫困生”身份的标签效应,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贫困学生感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关爱,进而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学校对于这些心理问题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在处理过程中表现的力不从心,不能给贫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如果这些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
  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这对贫困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有些贫困生因为囊中羞涩害怕被同学瞧不起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相互攀比和吹捧的风气也给贫困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思想仅仅是为了迎合他人、融入消极的校园文化氛围,自我表现与真实自我失调,虚荣心、嫉妒心由此产生。   (3)社会因素----社会不良现象和就业压力
  高校贫困大学生,往往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社会部分人群对贫困家庭的偏见或同情都会给贫困生带来压力。现在很多人都抱有“金钱至上”的态度,做任何事都明码标价,导致贫困生很难融入一些团体和人群,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资助贫困生,但在资助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的大肆的渲染和附加的广告宣传让贫困生感觉自己是资助单位邀功争名获利的载体,他们感受到的是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施舍与怜惜,虽然经济上得到资助,但自尊心却受到极大伤害;此外,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就职过程中,作为弱势群体的高职贫困生对高薪酬的渴望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矛盾,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非公平竞争现象,以及贫困生占有的有效社会资源的有限性,都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消极悲观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4)个体因素----个体认知和自我调整
  在面对贫困、自身能力不足、家庭条件差等问题时,有的学生把这些归结为家庭出身问题,有的归结为社会的不公平,有的归结为国家政策的欠缺,错误的归因导致他们生活态度消极。尤其是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巨大反差时,会引起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强烈的振荡。有些人开始不断否定自己、嫌弃自己,对社会和他人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导致不平衡的心态;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性格内向,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缺乏自信心,敏感多疑,人际沟通能力也较差,而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多数贫困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试方法,不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常识,不知道怎么宣泄不良情绪,自我调适能力较差。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合力采取多种措施全力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真正关注贫困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
  (1)国家层面
  国家应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扩大对于贫困生资助经费的比例,完善“奖、助、贷、补、免”多元资助体系,可以考虑设立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学习进步奖学金、精神文明奖学金等,更好地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2016年实施的对国家精准扶贫家庭的子女设立助学金的举措,很大程度地免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减轻其心理压力;建立金融信用系统,对于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学生,建立个人征信档案,屏蔽其一切金融业务,以此作为对所有贷款学生的警示,从而保障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转,更好地发挥其资助作用。
  (2)社会层面
  在国家积极完善贫困生政策和加大资助范围的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团体或个人积极捐资助学,设立扶贫助学基金,给贫困生提供物质资助,关注、接纳、支持贫困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援助,放宽限制,挑选合适的岗位,接受贫困学生到本单位就业,另外,尽可能为贫困生提供求职补助、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等,缓解其就业难带来的心理压力。
  (3)学校层面
  学校要做好贫困生的评定工作和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评定标准,全方位调查和评估学生的生活消费和家庭收入情况,一年一申请,一年一评定,动态管理,保证评定的公平公正性,减少学生因不公平不公正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活动为载体,通过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门的贫困生档案,引导他们用积极的眼光发现自身的优点,认识到自身价值,指引他们学会自助和他助,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贫困生的勤工助学工作,提供合适的岗位,引导和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自身学习和生活费用问题,培养其自强自立的精神;优化育人环境,树立贫困生励志典型,构建积极向上、艰苦朴素、互助互爱的校园文化,培养贫困生积极乐观的性格。
  (4)家庭层面
  家长是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父母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该在各方面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努力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子女的的學习、生活,多肯定和鼓励,少批评和责备,培养子女乐观、自信的性格,给予他们最大的社会支持。
  (5)个人层面
  首先贫困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贫困不是耻辱,贫困不是命运,要将贫困看作财富和考验,正视贫困,让它成为磨炼自己意志、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其次,要有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抵制享乐和拜金思想,把金钱和精力用到提升自我、促进个体发展的事情上去;牢记感恩和诚信,在实际行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悦纳自己,树立正确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增强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耐挫折能力。
  综上,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相互配合,不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实现精神帮扶和心理援助,并做到他助与自助相结合,使其真正脱离“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从而促进贫困大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身心健康成长,进而实现高校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余秀兰.60年的探索: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

[2]刘和忠,赵贵臣.试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J].黑龙江高教究,2010(01).

[3]杜德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刘峰,田志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援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5]周燕琴,王思.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7).

[6]郝健强.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7]杜长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及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4 (12).

[8]易善武.高校贫困生生活的三维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01).

[9]刘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1(09).

[10]靳贤胜,高成庄,李军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本就源于生活之中的表达需要,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即在回归生活,回归交际表达,所以,即便是作为外语存在的英语学习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但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和静态课堂形式的传统英语教学中,此种需求的满足程度几乎微乎其微。在素质教育被大力倡导和社会发展愈加注重学生综合化素质的趋向下,英语教学便有了更为灵活广阔的转变空间,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的校本课程的挖掘便是其一。在此之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传统课堂焕然一新。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出发,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该如何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小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来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一些教学难
期刊
摘 要: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巧用英语歌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花功夫做好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为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 歌曲 文化背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下快速转移到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生词复现率低、教师讲解词汇缺乏科学性等缺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科学讲解词汇,在实践中科学指导和实践词汇教学策略等方法来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教学策略  在高中阶段,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和句型都有了基本的了解,词汇教學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学生词汇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在新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当中的两极化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家庭因素,也有小学课程设置因素还有学生的个人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利用好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校要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 两极分化  农村初中是面向广大农村地区适龄儿童、青少年所提供的义务教育,学生基数比较大,为了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英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这既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把培养学生优秀书面表达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本文针对农村书面表达的提高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期刊
常态课是教师在非特殊情况下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活动,此处的“非特殊情况”通常包括自然状态、平实、甚至不尽完善等特性。它有别于公开课,公开课是经过老师们集体研讨,并反复修改教案、反复试教、反思后再研磨出来的课,甚至是有专业引领或专家指导的课,是展示水平和研究价值的课,甚至是经过预先“彩排”之后达到“演出”水平的课。这样的公开课未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未能体现现代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不可能节节课
期刊
摘 要: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学习一种语言离不开背诵,学习英语更离不开背诵。背诵的方法有很多。掌握适当的背诵方法,背的好,背的快,记得牢的关键,对英语学习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背诵的意义 背诵材料 背诵方法  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任何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在语言学习环境相对缺乏的非母语语言学习中,在初学阶段都有一个记忆和存储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的过程。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者才能
期刊
常听老师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但这其中有苦也有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美好的。   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那么,他们都有发芽、开花的可能,只不过花色五彩缤纷,也只不过有的可能开在初春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不言而喻,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是让孩子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的必经阶段。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 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是怎样从低年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