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我是如何加强计算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
一、创境激趣,培养品质,让学生说:“我能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针对小学生一见难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我采取“每日一题”、“难题找家”、“谁是常胜将军”、“我的解法最奇特——一题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战胜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上述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自己的成绩;每组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本组成绩,定期评比,定期表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团队精神。学生们会通过活动记录,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让学生说:“我也行”
(一)全方位引导
1.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充分地”说”的同时,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
2.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估算,学生计算起来积极性会更高。
(二)合理训练
1.加强口算训练。在所有的计算中,口算是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训练的特点,进行长期的不断训练。在进行口算训练时,要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24×5=120,还有要学会把复杂的计算进行转化,如÷0.25转化成×4,×0.25转化成÷4,÷0.5转化成×2,÷0.01转化成×100等等,不仅要算对算快更要算巧。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当然这种形式不一定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组内进行。
2.对比练习。学生在口算中有一些错误比较集中,很典型,对于这样的题目老师要重点讲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如一些同学在计算55+45-55+45会算成0,125×8÷125×8算成1等等,老师可以把错题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自己来找错,这样能够很好的防止类似的错误。 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3.改错练习。教师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收集错题,定期上一节纠正错误课,让学生会诊,当“错题医生”,反复练习,便于对症下药。
三、克服粗心,培养习惯,让学生说:”我真的能行”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学生大都不能认真审题,往往提笔就算。碰到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就会抄错题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
2.养成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要抄题的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要做到三核对:抄好题目要和原题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和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结果要和竖式结果核对。
3.积极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不出错,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是不能自觉验算的。如果能养成积极及时验算的习惯的话,那么他的计算正确率将有大的提高。
4.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及运算符号也要书写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中,草稿上的书写也要工整。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境激趣,培养品质,让学生说:“我能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针对小学生一见难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我采取“每日一题”、“难题找家”、“谁是常胜将军”、“我的解法最奇特——一题多解”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战胜困难,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上述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自己的成绩;每组设计一个统计图,记录本组成绩,定期评比,定期表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和团队精神。学生们会通过活动记录,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让学生说:“我也行”
(一)全方位引导
1.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充分地”说”的同时,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
2.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估算,学生计算起来积极性会更高。
(二)合理训练
1.加强口算训练。在所有的计算中,口算是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训练的特点,进行长期的不断训练。在进行口算训练时,要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00,125×8=1000,24×5=120,还有要学会把复杂的计算进行转化,如÷0.25转化成×4,×0.25转化成÷4,÷0.5转化成×2,÷0.01转化成×100等等,不仅要算对算快更要算巧。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当然这种形式不一定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组内进行。
2.对比练习。学生在口算中有一些错误比较集中,很典型,对于这样的题目老师要重点讲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如一些同学在计算55+45-55+45会算成0,125×8÷125×8算成1等等,老师可以把错题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自己来找错,这样能够很好的防止类似的错误。 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3.改错练习。教师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收集错题,定期上一节纠正错误课,让学生会诊,当“错题医生”,反复练习,便于对症下药。
三、克服粗心,培养习惯,让学生说:”我真的能行”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要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马虎做错的题,没事”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学生大都不能认真审题,往往提笔就算。碰到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就会抄错题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
2.养成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要抄题的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要做到三核对:抄好题目要和原题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和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结果要和竖式结果核对。
3.积极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不出错,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是不能自觉验算的。如果能养成积极及时验算的习惯的话,那么他的计算正确率将有大的提高。
4.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及运算符号也要书写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中,草稿上的书写也要工整。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