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好画好技也:字含文气,画求意境,题跋藏思想,文書画印喻情理世故不着痕迹。以小见大,藏宇宙万物于一滴墨中,无争之大争,道也!晤面交谈,一举手一投足见性;入展厅读字读画读文,线条枯湿文字见心,得一结论:刘云泉先生真乃高山。
刘云泉先生书画之名显著,犹如高山可仰而望之,凡结交之文友写文章美言几句也符合情理,至于先生领不领情那是先生的事。然而我却不愿意去讨好人,你做你的高山,我当我的牛郎,两不相干也。
说这些话我还是有底气的,我自知我的身上有股子传统文人的骨气和酸气。你越是有名,越是显贵,我越是敬而远之,绝不巴结。当然也因此吃过不少亏,至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这种事在我的生活中当然很多:我曾经做过《草地》和《四川文学》期刊的主编,上至高层,下至底层,因为工作的便宜,认识的名流和官员自然不少。所幸的是我并未因此趋炎附势,趁机谋求晋升的机会。我说这话不是显示自己清高,而是想说刘云泉先生在我心里也是这样的“显贵”。
我知晓刘云泉先生的大名已年深月久,而第一次有了某种联系一一记得是1997年我调到《草地》文学双月刊当主编的时候。美编告诉我:刊物“草地”两个字是书法家刘云泉先生的手笔。这是两个极具草地味道的文字:它的笔意、流动的线条完全是一种象形的暗示;缠绕的牛羊犄角、飘舞的藏族哈达、静静流淌的草原河流等等意象元素仿佛都在字间自然浮跃。那时我接触刘云泉先生的作品还不多,只是凭我爱好书法的本能猜想:他一定是个高人。
今年三月,作家、书画家伍立杨约我去拜望刘云泉先生,夫人蔓琳开车,一行三人,直奔温江“芙蓉古城”的刘云泉工作室。坊间都传云泉书画品位高,在全国的影响力大,虽然已经退休,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声望。然而,这种人往往门庭若市高朋满座,由于赞美的人太多,一般都会养成虚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习惯。对刘云泉的名号我虽然“如雷贯耳”,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一我怀着几分激动与期许。一路少言,胡思乱想一阵路途也就变得短了,很快就进了芙蓉古城。
“刘府”大门紧闭,门前也没有保安,更没有石狮子,倒是一幅刘云泉先生亲题的匾额“锄园”有些醒目。扣动门环半天,终于来开门的正是房主刘云泉。他个头不高,长相朴实,身上还真有几分农夫气息,正如庄子先生所云:“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我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眼睛:先生目光明亮而神采毕现,真不像是一个1943年出生的人。笑容清澈,步履稳健而灵活轻盈,神态庄重而鲜活自在——这个“神”在我眼前一下子回归到了“人”。
我们刚刚落座,他便直接带我们出门到院子里,从屋前到房后,如数家珍般兴奋地给我们一一指看他的石头、木头和花草——他说得出园子里所有花草的名字、原产地,喜旱还是喜湿、如何栽种一一他也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顾自激情澎湃地介绍完才罢休。介绍到“龟居”时,他因找不见乌龟而显出遗憾,一再地说:刚刚还看见它在这里,不止一只,好几只呢!满院子跑,一会儿肯定能看得到……等我们把房前屋后都看遍了,回到“龟居”时,他再次寻找小乌龟。这次果真找到一只,他乐呵呵地望着我们:“我说嘛,肯定在呢,它还藏起来不见人呢!”一一他说这里不仅是“锄园”,也是他的“龟居”:像乌龟一样缩着头住在这里。
回到房间里,刘云泉先生开始洗壶烧水泡茶,我们四个人随意地坐着品茶聊天。初春的阳光透过玻璃懒洋洋地照进屋子里,一些暖意伴着茶水的蒸汽在室内形成强烈的明暗差度。阳光正好将云泉先生的身体分成两半,上半身在阳光里显得特别突出。我这时才注意到他右下巴有一颗痦子。痦子上长有一缕白须,最长的一根已经过胸,同他的头发一样花白,配上两颗突出的门齿、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一这张脸让我的大脑闪现一个语词:奇人异相。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只需见一次就终生不会忘记的脸。
跟云泉先生的聊天轻松愉悦。虽说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久未见面的老朋友的感觉。几杯茶下肚,我便知道了他是流沙河先生的故交挚友。他说他从沙河老师那里“搲了很多油”一一作家和诗人都是语言高手,有思想有智慧,可以在他们那里“搲油”,他就是这么一路搲过来的,得益不少。我随手翻到一本书,书里有刘云泉先生1993年1月份写的一段话:“小居本名锄园,有田自耕……书画犹锄禾,笔笔皆辛苦。园以锄名,寓意在此。多年种田,初有所悟。”这时我方恍然明白:锄园之田地,乃以纸墨勤耕苦习,自然也是不能错过季节,自然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不得半点欺瞒“土地”的事。
喝了一会儿茶,他起身带我们去看他的书画陈列室。我被那些国画上的书法题跋深深吸引:他的国画题款往往机巧谐趣,与画意浑然天成,在机巧谐趣中蕴藏智慧,看似不经意,实则大文章。题款语言多为市井常见的俚语村言,川味十足,烟火气浓烈。一如:一幅水墨纸本画,画面两间木屋掩映于几棵高高矮矮的铁甲松树林中,松树树身歪歪扭扭,旁逸斜出,似乎都在争取阳光的宠爱、争夺自己的生长空间,背景几笔是淡淡的山峰。画面上方中间留白处题款日:“高会招风,矮受阴气;空间自挣,歪来斜去”一一恰是借诗歌托物言志罢;又如:国画《画竹》,画面上几竿竹子,唯有一竿夸张地高出其它竹子两倍而直抵顶部。题款更绝:“一截生在泥巴里,一截长在云里头。”这分明说的是再高的职位,无不是从基础的“泥巴”里生长起来。伸进天空越高扎入泥土越深,不要忘了泥土;再如:国画《画猫》,画面简单,不说亦能猜想得到。题款日:“墙外几只鼠宝宝,见到老子就发慌”,猫的自鸣得意与鼠的张皇便浮现眼前……从刘云泉先生的题款进而可以窥见他画画、书法的妙趣与智慧,细品味,常常是会心一笑,如醍醐灌顶、尝蜜品酒——仅举三例,以为窥斑见豹。
刘云泉先生有很多类似的妙语,即使是离开画作,独立成句也颇有意趣与深意,完全可以辑录成《刘云泉语录》出版传世。譬如:
卧观浮云起,久坐瞌睡多。
一一题山水小品
最大享受是隐悦,腾出精力爱江山。
一一题画蜀山
脑袋一邪就画瓢,畸形古怪挂藤梢,一弄几个丑疙瘩,哲学原来不用教。 一画葫芦
無牙装上假牙,怎敢碰硬;白发染成黑发,咋能还童。
一一龟居题小品
已经立下宏图志,长大一定做牙签。
一一题竹
散了浮云去,忘了真山来,搜了奇峰稿,赏了野花开。
一一写生题画
未求闻达投靠山,投来投去渺无间。
诩我成事有逆力,画座大山当靠山。
一一题写蜀山
信手拈来皆为妙句,诸君可不能将这些妙语箴言简单视为打油诗或四言八句,个中况味、妙理、机趣,非文化学养、文学修养功力深厚者不能为也。刘云泉先生一边带着我们参观他的展览室,一边在他得意的作品前给我们讲解创作时的心得感受。那种喜悦,那种快乐,我看到的是一个老农在劳累了一个季节后,站在田边地头望着成熟的金黄的稻谷和麦子的快乐。这是汗滴禾下土后丰收的喜悦,刘云泉先生是一个好庄稼汉,“锄园”实至名归。
字好画好技也:字含文气,画求意境,题跋藏思想,文书画印喻情理世故不着痕迹。以小见大,藏宇宙万物于一滴墨中,无争之大争,道也!晤面交谈,一举手一投足见性;入展厅读字读画读文,线条枯湿文字见心,得一结论:刘云泉先生真乃高山。先生与许多艺术家不同,不同就在一个“真”字上。他的画,他的书法题款:无呻吟无病态,皆出于本心,非追名逐利又非远离现实的虚假创作,仅此可称高洁,世人不如。他的锄园、他的龟居、他的朵庐、他的书画、他的妙言、他的旷达……我想到了许由,想到了陶渊明,当然还有老子庄子列子诸君:身居思想的高处,却藏匿于江湖、混迹于市井。以普通人的形态择君子而交,醉心于生活、艺术、文学之中,游刃有余,自得其乐;不与人争,寄情于自然、书画,独善其身。
我送上了我的散文集《落叶成土》和诗歌集《诗藏》,云泉先生也送了我两本他的作品集《云泉说画》《锄园杂什》。拙作《诗藏》,我欲结集出版,以谢友情一一我将书命名为《师说(诗藏)》,礼请著名诗人杨牧先生主编,流沙河先生的题字排为扉页,特请刘云泉先生墨字。
正文:有草啃啃,无草乐乐;牛在原上,放声诗歌。小款:云泉于龟居。
美哉,文字正当契合我的名字牛放,我与刘云泉先生虽然仅一面之交,他却看我入木三分。
牛放
NIU FANG
本名贾志刚,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平武县,籍贯四川仁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四川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历任《草地》《四川文学》主编。先后在《诗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江南》等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入编《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散文年选》《中国诗歌白皮书》《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诗歌排行榜》《星星诗刊50年作品选》等数十种选本。著有诗文歌、散文集《展读高原》《落叶成土》等5部。曾获冰心散文奖、四川文学奖、首届四川散文奖、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等奖项。
书法作品被河南女娲故里风景区、福建九仙山风景区、泉州崧洋山风景区等刻石,被巴金纪念馆、白鹿书院、杜甫草堂博物馆等收藏,赠送联合国官员、寺院道观、文化名流等收藏。
刘云泉先生书画之名显著,犹如高山可仰而望之,凡结交之文友写文章美言几句也符合情理,至于先生领不领情那是先生的事。然而我却不愿意去讨好人,你做你的高山,我当我的牛郎,两不相干也。
说这些话我还是有底气的,我自知我的身上有股子传统文人的骨气和酸气。你越是有名,越是显贵,我越是敬而远之,绝不巴结。当然也因此吃过不少亏,至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这种事在我的生活中当然很多:我曾经做过《草地》和《四川文学》期刊的主编,上至高层,下至底层,因为工作的便宜,认识的名流和官员自然不少。所幸的是我并未因此趋炎附势,趁机谋求晋升的机会。我说这话不是显示自己清高,而是想说刘云泉先生在我心里也是这样的“显贵”。
我知晓刘云泉先生的大名已年深月久,而第一次有了某种联系一一记得是1997年我调到《草地》文学双月刊当主编的时候。美编告诉我:刊物“草地”两个字是书法家刘云泉先生的手笔。这是两个极具草地味道的文字:它的笔意、流动的线条完全是一种象形的暗示;缠绕的牛羊犄角、飘舞的藏族哈达、静静流淌的草原河流等等意象元素仿佛都在字间自然浮跃。那时我接触刘云泉先生的作品还不多,只是凭我爱好书法的本能猜想:他一定是个高人。
今年三月,作家、书画家伍立杨约我去拜望刘云泉先生,夫人蔓琳开车,一行三人,直奔温江“芙蓉古城”的刘云泉工作室。坊间都传云泉书画品位高,在全国的影响力大,虽然已经退休,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声望。然而,这种人往往门庭若市高朋满座,由于赞美的人太多,一般都会养成虚妄自大目空一切的习惯。对刘云泉的名号我虽然“如雷贯耳”,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一我怀着几分激动与期许。一路少言,胡思乱想一阵路途也就变得短了,很快就进了芙蓉古城。
“刘府”大门紧闭,门前也没有保安,更没有石狮子,倒是一幅刘云泉先生亲题的匾额“锄园”有些醒目。扣动门环半天,终于来开门的正是房主刘云泉。他个头不高,长相朴实,身上还真有几分农夫气息,正如庄子先生所云:“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我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眼睛:先生目光明亮而神采毕现,真不像是一个1943年出生的人。笑容清澈,步履稳健而灵活轻盈,神态庄重而鲜活自在——这个“神”在我眼前一下子回归到了“人”。
我们刚刚落座,他便直接带我们出门到院子里,从屋前到房后,如数家珍般兴奋地给我们一一指看他的石头、木头和花草——他说得出园子里所有花草的名字、原产地,喜旱还是喜湿、如何栽种一一他也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顾自激情澎湃地介绍完才罢休。介绍到“龟居”时,他因找不见乌龟而显出遗憾,一再地说:刚刚还看见它在这里,不止一只,好几只呢!满院子跑,一会儿肯定能看得到……等我们把房前屋后都看遍了,回到“龟居”时,他再次寻找小乌龟。这次果真找到一只,他乐呵呵地望着我们:“我说嘛,肯定在呢,它还藏起来不见人呢!”一一他说这里不仅是“锄园”,也是他的“龟居”:像乌龟一样缩着头住在这里。
回到房间里,刘云泉先生开始洗壶烧水泡茶,我们四个人随意地坐着品茶聊天。初春的阳光透过玻璃懒洋洋地照进屋子里,一些暖意伴着茶水的蒸汽在室内形成强烈的明暗差度。阳光正好将云泉先生的身体分成两半,上半身在阳光里显得特别突出。我这时才注意到他右下巴有一颗痦子。痦子上长有一缕白须,最长的一根已经过胸,同他的头发一样花白,配上两颗突出的门齿、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一这张脸让我的大脑闪现一个语词:奇人异相。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只需见一次就终生不会忘记的脸。
跟云泉先生的聊天轻松愉悦。虽说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久未见面的老朋友的感觉。几杯茶下肚,我便知道了他是流沙河先生的故交挚友。他说他从沙河老师那里“搲了很多油”一一作家和诗人都是语言高手,有思想有智慧,可以在他们那里“搲油”,他就是这么一路搲过来的,得益不少。我随手翻到一本书,书里有刘云泉先生1993年1月份写的一段话:“小居本名锄园,有田自耕……书画犹锄禾,笔笔皆辛苦。园以锄名,寓意在此。多年种田,初有所悟。”这时我方恍然明白:锄园之田地,乃以纸墨勤耕苦习,自然也是不能错过季节,自然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不得半点欺瞒“土地”的事。
喝了一会儿茶,他起身带我们去看他的书画陈列室。我被那些国画上的书法题跋深深吸引:他的国画题款往往机巧谐趣,与画意浑然天成,在机巧谐趣中蕴藏智慧,看似不经意,实则大文章。题款语言多为市井常见的俚语村言,川味十足,烟火气浓烈。一如:一幅水墨纸本画,画面两间木屋掩映于几棵高高矮矮的铁甲松树林中,松树树身歪歪扭扭,旁逸斜出,似乎都在争取阳光的宠爱、争夺自己的生长空间,背景几笔是淡淡的山峰。画面上方中间留白处题款日:“高会招风,矮受阴气;空间自挣,歪来斜去”一一恰是借诗歌托物言志罢;又如:国画《画竹》,画面上几竿竹子,唯有一竿夸张地高出其它竹子两倍而直抵顶部。题款更绝:“一截生在泥巴里,一截长在云里头。”这分明说的是再高的职位,无不是从基础的“泥巴”里生长起来。伸进天空越高扎入泥土越深,不要忘了泥土;再如:国画《画猫》,画面简单,不说亦能猜想得到。题款日:“墙外几只鼠宝宝,见到老子就发慌”,猫的自鸣得意与鼠的张皇便浮现眼前……从刘云泉先生的题款进而可以窥见他画画、书法的妙趣与智慧,细品味,常常是会心一笑,如醍醐灌顶、尝蜜品酒——仅举三例,以为窥斑见豹。
刘云泉先生有很多类似的妙语,即使是离开画作,独立成句也颇有意趣与深意,完全可以辑录成《刘云泉语录》出版传世。譬如:
卧观浮云起,久坐瞌睡多。
一一题山水小品
最大享受是隐悦,腾出精力爱江山。
一一题画蜀山
脑袋一邪就画瓢,畸形古怪挂藤梢,一弄几个丑疙瘩,哲学原来不用教。 一画葫芦
無牙装上假牙,怎敢碰硬;白发染成黑发,咋能还童。
一一龟居题小品
已经立下宏图志,长大一定做牙签。
一一题竹
散了浮云去,忘了真山来,搜了奇峰稿,赏了野花开。
一一写生题画
未求闻达投靠山,投来投去渺无间。
诩我成事有逆力,画座大山当靠山。
一一题写蜀山
信手拈来皆为妙句,诸君可不能将这些妙语箴言简单视为打油诗或四言八句,个中况味、妙理、机趣,非文化学养、文学修养功力深厚者不能为也。刘云泉先生一边带着我们参观他的展览室,一边在他得意的作品前给我们讲解创作时的心得感受。那种喜悦,那种快乐,我看到的是一个老农在劳累了一个季节后,站在田边地头望着成熟的金黄的稻谷和麦子的快乐。这是汗滴禾下土后丰收的喜悦,刘云泉先生是一个好庄稼汉,“锄园”实至名归。
字好画好技也:字含文气,画求意境,题跋藏思想,文书画印喻情理世故不着痕迹。以小见大,藏宇宙万物于一滴墨中,无争之大争,道也!晤面交谈,一举手一投足见性;入展厅读字读画读文,线条枯湿文字见心,得一结论:刘云泉先生真乃高山。先生与许多艺术家不同,不同就在一个“真”字上。他的画,他的书法题款:无呻吟无病态,皆出于本心,非追名逐利又非远离现实的虚假创作,仅此可称高洁,世人不如。他的锄园、他的龟居、他的朵庐、他的书画、他的妙言、他的旷达……我想到了许由,想到了陶渊明,当然还有老子庄子列子诸君:身居思想的高处,却藏匿于江湖、混迹于市井。以普通人的形态择君子而交,醉心于生活、艺术、文学之中,游刃有余,自得其乐;不与人争,寄情于自然、书画,独善其身。
我送上了我的散文集《落叶成土》和诗歌集《诗藏》,云泉先生也送了我两本他的作品集《云泉说画》《锄园杂什》。拙作《诗藏》,我欲结集出版,以谢友情一一我将书命名为《师说(诗藏)》,礼请著名诗人杨牧先生主编,流沙河先生的题字排为扉页,特请刘云泉先生墨字。
正文:有草啃啃,无草乐乐;牛在原上,放声诗歌。小款:云泉于龟居。
美哉,文字正当契合我的名字牛放,我与刘云泉先生虽然仅一面之交,他却看我入木三分。
牛放
NIU FANG
本名贾志刚,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平武县,籍贯四川仁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四川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历任《草地》《四川文学》主编。先后在《诗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江南》等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入编《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散文年选》《中国诗歌白皮书》《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诗歌排行榜》《星星诗刊50年作品选》等数十种选本。著有诗文歌、散文集《展读高原》《落叶成土》等5部。曾获冰心散文奖、四川文学奖、首届四川散文奖、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等奖项。
书法作品被河南女娲故里风景区、福建九仙山风景区、泉州崧洋山风景区等刻石,被巴金纪念馆、白鹿书院、杜甫草堂博物馆等收藏,赠送联合国官员、寺院道观、文化名流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