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坚持贯彻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该思想同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随着学校教育的进步,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中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也正处于情感叛逆期,这个时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小学教师人文关怀中论证,强调教师的良好言行给学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以及对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学生;情感叛逆;教师人文关怀;影响
正值青春叛逆时期的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理想和信念迅速发展,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以及人文关怀,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关心所有中小学生的全部精神生活。
一、素质教育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二、中小学生青春期时的情感叛逆
情感叛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主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中小学生在青春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进一步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第二,客观因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二)中小学生情感特点以及青春期叛逆与教育之间的关联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然而有不少老师时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成绩差的孩子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殊不知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使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其实,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只要老师对他们宽容一些,耐心一些,温和一些,以宽容豁达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情怀,以爱心和同情心去对待别人。
三、教师的人文关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它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文关怀所渗透的理念核心就是重视学生的价值,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教师在面对青春期叛逆的中小学生学生时要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的期待,用人文关怀去融化学生的内心。
1.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价值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重
叛逆期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尊严,通过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用平等商量的口气与他们沟通。
2.身体力行,做表率作用以此完善学生人格
教师的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使他们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用自身的人文关怀去呵护学生的心理,以免再次造成以后的马加爵、药家鑫。而中小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戳痛人心的报导也让我们觉悟,在教学实践中所渗透的人文关怀来支撑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思维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闲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7-228.
[3]昌媛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内江科技,2010(11).
[4]李慧.浅谈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学生;情感叛逆;教师人文关怀;影响
正值青春叛逆时期的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理想和信念迅速发展,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是一个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以及人文关怀,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关心所有中小学生的全部精神生活。
一、素质教育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二、中小学生青春期时的情感叛逆
情感叛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主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中小学生在青春期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进一步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第二,客观因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一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二)中小学生情感特点以及青春期叛逆与教育之间的关联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挑战的时期。然而有不少老师时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成绩差的孩子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殊不知这些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使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其实,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只要老师对他们宽容一些,耐心一些,温和一些,以宽容豁达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人文情怀,以爱心和同情心去对待别人。
三、教师的人文关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它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文关怀所渗透的理念核心就是重视学生的价值,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教师在面对青春期叛逆的中小学生学生时要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怀着积极的期待,用人文关怀去融化学生的内心。
1.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价值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重
叛逆期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尊严,通过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个性自主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天性,用平等商量的口气与他们沟通。
2.身体力行,做表率作用以此完善学生人格
教师的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使他们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用自身的人文关怀去呵护学生的心理,以免再次造成以后的马加爵、药家鑫。而中小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戳痛人心的报导也让我们觉悟,在教学实践中所渗透的人文关怀来支撑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思维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闲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7-228.
[3]昌媛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内江科技,2010(11).
[4]李慧.浅谈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