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岩溶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用于工程岩溶勘探的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和特征识别,以烟台第一国际新区拟建场地内岩溶勘探为例,介绍此方法在具体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岩溶勘探;视电阻率拟断面图
  1引言
  高密度电法是目前矿产开发和工程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勘测方法,针对目前工程建设中较为严重的岩溶等地质现象,此方法可以针对其不稳定、随机性和隐藏等特点,根据岩溶与围岩在典型上的差异对其各方向的生长状况进行探测,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带来的灾害进行预防。
  2工作原理及特征识别
  2.1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法是用于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实际调查工作中的一种电阻率法,其进行调查和勘探的基础为岩和矿石之间的电阻率差异,通过对这些电阻率差异对应的电场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的观测和研究,来实现对地质构造的勘察,以及勘查出岩溶、风化层、滑坡体等地下不均匀电性体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利用此方法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其原理是结合了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两种方法观测系统的功能和优点,使得其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具有较大的采集数据量和较高的观测精度,而且比较适用于对电性不均匀体的探测,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具体的探测原理如图2.1所示。
  如图2.1所示,将图中的A1和B1作为供电点,当给地下输入一定强度的电流之后,就会在地下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电场。O为A1和B1的重点,在整个1/3的A1和B1的长度范围内具有比较均匀的电场,所以在这个范围之内安装两侧测量电极M和N,就可以得到电位差,而且不同的测量装置之中其所属的装置系数也不相同。在进行实际测量时,为了确保观测密度与一般电阻率法大,需要将全部电极防止在间隔固定的测量点上。将多芯电缆跟程控式多路电极开关相连接,所使用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能够按照需要自行在极距、测点以及电极装置形式之间转换。最后,不一样的装置的电极同时向右移动之后会获得第一条剖面。在增大电极距离之后逐点由左向右移动又会获得另一条剖面,通过不断扫描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倒梯形剖面。
  2.2特征识别
  由于不同岩层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所以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的不同对工程岩溶进行勘探。如果某一工程岩溶勘探中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则说明此处比较适合于进行物探工作。在勘探过程中发现岩溶与围岩在电性上有所不同,则说明此岩溶中含水,并出现低阻的异常现象,反之,则会出现高阻的异常现象。所以说电性差异是由岩性的变化为导致的。
  3工程案例分析
  为探明烟台第一国际新区拟建場地内基岩面以下5m深度范围内岩溶发育情况,受烟台中海国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于2016年1月3日至1月10日进行了场地探测。本次物探共在测区内布设26条高密度电法测线,包括18条α2装置高密度电法测线及8条三极装置高密度电法测线,测线总长度4760m,测点总数2406个(测线布置见场地物探成果平面图3.1)。
  经过数据的处理,形成各测线的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其中A测线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如图3.2所示。本文以A测线为例进行解释。A测线:本测线线长226米,沿东西向布设,小号点为东,大号点为西。从图像上看本测线基岩面起伏较大,埋深在10~18m之间,东部埋深较浅,桩号162~174m处埋深较深。沿测线桩号50~52m、深度约12~14m,桩号71~73m、深度约11~17m,桩号83~84m、深度约12~13m,桩号91~93m、深度约13~14m,桩号82~100m、深度约24~36m,桩号102~127m、深度约15~19m,桩号110~117m、深度约24~37m,桩号149~155m、深度约13~24m处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断面图上呈低阻异常,视电阻率曲线封闭成圈,结合实地情况,推测上述异常为基岩溶蚀发育区。
  4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在工程岩溶勘探中应用的高密度电法的原理,介绍了其在烟台第一国际新区拟建场地施工的应用案例,分析此方法在进行工程岩溶勘探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证明其可以高效且准确的判断岩溶发育情况,在勘测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指挥作用,且获得了极佳的勘探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志涛,刘爱华.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岩溶勘探中的应用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7(43).
  [2]胡俊杰.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桥梁基础勘察中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6,13(3):304-306.
其他文献
摘要:锅炉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对锅炉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有效监测,从而减少污染物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锅炉烟尘监测前后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希望能进一步缓解锅炉烟尘产生的大气污染,最终有效控制锅炉烟尘危害。  关键词:锅炉;烟尘;质量控制  前言:  锅炉烟尘作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了有效对烟尘监测情况进行分析,需要在监测过程中很好的把握实际监测质量,不断完善
期刊
深化地方机构改革是推动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在调研设计和精心布置下,如期完成机构改革的任务目标,初步实现了组织架构重建、机构职能调整等“面”上的“物理反应”,然而对于如何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巩固和拓展机构改革成果,让机构职能真正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的“化学反应”,仍然任重而道远。
  因此本文以湖北省地方机构改革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地方机构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推动之下遥感技术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已经逐步实现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大面积应用,其研究以及传递作用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遥感技术的静态转变模式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向动态活动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对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这对森林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遥感技术;森林调查;应用  传统森林调查工作需要耗费大
期刊
摘要:传统大样地调查方案主要是一种衔接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此种方法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实际开展大样地调查工作会之前我们需要实现对指标的科学选取,主要是指各类林地面积,这对大样地调查方案可行性的验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终促使我国林业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某地区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对大样地调查可行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样地;调查方案;森林资源;可行
期刊
摘要:文章以翟镇煤矿 7402E充填工作面为例,运用 FLAC3D软件建立矸石充填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的充实率条件下原生矸石充填矿压显现规律,并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及配套设备,选取85%为最佳充填率。  关键词:充填率;原生矸石;矿压显现;数值模拟  1 工作面概况  翟镇煤矿7402E面是以原生矸石为充填原料的综合机械化充填工作面,该工作面平均采深600m,煤层的平均倾角为4°,采高2.15m,
期刊
摘要: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获得了较大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水力发电作为一种环保能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能源使用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于水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电站必须保证自身的平稳运行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技术提升。电气自动化促进水电站更好更快发展,有利于电力的平稳输送,提高了水电站的工作效率,就水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原因,同时阐述了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最后再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围绕水利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全面控制混凝土施工,维护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与防治策略  一、剖析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剖析收缩裂缝  因混凝土收缩性能影响而产生的收缩裂缝是水利施工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裂缝形式。究其原
期刊
摘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林业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这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与挑战。林业资源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火灾就是其中之一,火灾会对林业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实现对火灾的有效预防。本文主要针对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进行探究,这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森林
期刊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之下各种高新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实现在林业工作中的广泛应用,“3S”技术的使用可对其进行直观体现,在实际针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规划工作时我们需要得到“3S”技术的支撑。我们主要结合某地区实际对“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探究,这对林业资源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林资源;调查规划;“3S”技术  我国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在使用
期刊
摘要:地面气象观测软件数据质量控制对于提升地面气象测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相关地面气象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应用,审核人员需结合软件所提出的错误信息,对地面气象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这对保障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现有质控技术的分析,首次提出了“模式法”质量控制概念,并对质量控制因素、控制流程、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探讨,并展望了质控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面;气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