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校推进的“优化自主体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地理组经过多次实践探究,总结出“自主学习”、“自主提问”和“合作学习”是“优化自主体验”的有效方式这一结论。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72-1
在我校推进的“优化自主体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地理组紧密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依据地理学科特点,在“自主环节”的设计上,通过集体备课展开激烈地讨论,一致认为这一环节应该降低难度,把本节的重点内容设计成填空的形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日本》第一课: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题目: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自主学习”环节并没有达到我们之前预期的效果。在“自主学习”之后的教师提问环节,仅有少数的同学参与互动,其余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旁观者,还有几个学生在打瞌睡。课后我及时地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师:“‘自主学习’时,你为什么不举手回答问题呢?”生1:“太简单了,没兴趣回答。”生2:“我还没有把书上的内容看完,你就找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了,我跟不上你的步伐,我掉队了。”学生的回答促使我反思,这样的“自主学习”设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②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③时间上很难控制,无法保证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既然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问题太简单了,那么我们何不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呢?这样的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验设计问题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改进后的“自主学习”效果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全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主动提问和回答同学的提问,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很高,但是我仔细观察后,发现班上有几个内向的后进生却一直没有举手提问,也不回答同学所提的问题,似乎眼前的一切和他无关。课后我又一次及时地和这些学生进行了谈心,师:“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提问和回答,为什么你不举手呢?”生1:“我没有信心,怕回答错误,不敢举手。”生2:“我不知道怎么提问。”
“自主学习”环节经过改进设计后,的确调动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班上的一些内向的后进生还是不能积极地参与活动。经过探讨,我们决定尝试将“自主学习”和“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结合在一起,给足学生优化自主体验的空间,这一环节重新命名为“自主活动”。
添加“步骤”后的“自主活动”,使得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越来越棒,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争先恐后地参与讨论和发言,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修改后的“自主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优化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发现主要归功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
在实践中发现: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相互启发、达到优势互补。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合作讨论,而忽视了讨论前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而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必须建立在独立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个人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无法由别人代替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学生的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展开合作讨论,才可能出现观点交锋、思想碰撞的局面。
二、自主提问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通过成功的提问和顺利回答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这对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体验,那么随之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都无法比拟的。
2.鼓励学生多创造。
创造是在提问中产生的,又是在不断地提问中才得以实现和完善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创造。这种创造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例如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图等等。
三、合作学习
1.分层次灵活地进行分组,确保组内人人参与。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尝试进行了分层次分组:首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同,按层次分为“专家组”、“基本组”和“潜力组”。我班共42名学生,每组六人,共分为7组,2组“专家组”,3组“基本组”和2组“潜力组”。如果老师没有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样难度的探究题,“专家组”肯定最先回答出来,组间差距过大,不利于组间的竞争。所以我又进行了尝试:让2组“专家组”和2组“潜力组”结为师徒组,2组专家组里的6个成员和2组潜力组的6个成员一一进行师徒结对,如果遇到老师分层次进行教学时,按照原先的7个小组进行学习;遇到合作难度稍大,出现“潜力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灵活地进行师徒结对,形成新的4组师徒结对组和3组中等组,这样就可以缩小组间的差距。
2.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确保人人有兴趣。
适当的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尝试了:课堂讨论、学习竞赛、角色扮演、动手实践和共学式等各种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建立即时评价,确保组内人人成长。
在小组活动期间,我不断地巡视,关注每位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的热情程度、投入程度、思维活跃程度、气氛融洽程度,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的指导。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时,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二是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提问;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72-1
在我校推进的“优化自主体验”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地理组紧密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依据地理学科特点,在“自主环节”的设计上,通过集体备课展开激烈地讨论,一致认为这一环节应该降低难度,把本节的重点内容设计成填空的形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日本》第一课: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题目: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自主学习”环节并没有达到我们之前预期的效果。在“自主学习”之后的教师提问环节,仅有少数的同学参与互动,其余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旁观者,还有几个学生在打瞌睡。课后我及时地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师:“‘自主学习’时,你为什么不举手回答问题呢?”生1:“太简单了,没兴趣回答。”生2:“我还没有把书上的内容看完,你就找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了,我跟不上你的步伐,我掉队了。”学生的回答促使我反思,这样的“自主学习”设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②通过填空题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③时间上很难控制,无法保证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既然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的问题太简单了,那么我们何不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呢?这样的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体验设计问题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改进后的“自主学习”效果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全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主动提问和回答同学的提问,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很高,但是我仔细观察后,发现班上有几个内向的后进生却一直没有举手提问,也不回答同学所提的问题,似乎眼前的一切和他无关。课后我又一次及时地和这些学生进行了谈心,师:“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提问和回答,为什么你不举手呢?”生1:“我没有信心,怕回答错误,不敢举手。”生2:“我不知道怎么提问。”
“自主学习”环节经过改进设计后,的确调动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班上的一些内向的后进生还是不能积极地参与活动。经过探讨,我们决定尝试将“自主学习”和“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结合在一起,给足学生优化自主体验的空间,这一环节重新命名为“自主活动”。
添加“步骤”后的“自主活动”,使得全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越来越棒,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争先恐后地参与讨论和发言,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修改后的“自主活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优化了学生的自主体验。发现主要归功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
在实践中发现: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相互启发、达到优势互补。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过于强调合作讨论,而忽视了讨论前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而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必须建立在独立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个人的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无法由别人代替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学生的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展开合作讨论,才可能出现观点交锋、思想碰撞的局面。
二、自主提问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通过成功的提问和顺利回答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这对激发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体验,那么随之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都无法比拟的。
2.鼓励学生多创造。
创造是在提问中产生的,又是在不断地提问中才得以实现和完善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创造。这种创造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例如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图等等。
三、合作学习
1.分层次灵活地进行分组,确保组内人人参与。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尝试进行了分层次分组:首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同,按层次分为“专家组”、“基本组”和“潜力组”。我班共42名学生,每组六人,共分为7组,2组“专家组”,3组“基本组”和2组“潜力组”。如果老师没有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样难度的探究题,“专家组”肯定最先回答出来,组间差距过大,不利于组间的竞争。所以我又进行了尝试:让2组“专家组”和2组“潜力组”结为师徒组,2组专家组里的6个成员和2组潜力组的6个成员一一进行师徒结对,如果遇到老师分层次进行教学时,按照原先的7个小组进行学习;遇到合作难度稍大,出现“潜力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灵活地进行师徒结对,形成新的4组师徒结对组和3组中等组,这样就可以缩小组间的差距。
2.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确保人人有兴趣。
适当的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尝试了:课堂讨论、学习竞赛、角色扮演、动手实践和共学式等各种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建立即时评价,确保组内人人成长。
在小组活动期间,我不断地巡视,关注每位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的热情程度、投入程度、思维活跃程度、气氛融洽程度,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的指导。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时,要注意两个结合:一是“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二是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