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家常拌菜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拌菜是比较方便、快捷、易做的菜肴,在家庭中会经常制作和食用。
  
  一、拌菜基本方法
  
  拌,是将可食性的生料或经烹调成熟后晾凉的熟料,洗涤或不洗涤,刀工成丝、条、片、丁、块等不同形状,倒入酱油、醋、辣椒油等调料拌和而成的烹饪技法。在具体拌制时,可根据原料性质和菜品口味要求,适量地加入白糖(也有的品种只用白糖拌制,如“白糖拌西红柿”)、芥末糊(油)、麻酱、香菜、大蒜、香油、味精等。
  因为用料有差异,成品风格有变化,所以在实践中还细分为生拌、熟拌、混拌和温拌几种方法。因篇幅所限,暂不一一细说,若以后品种涉及再作详谈(下同)。
  
  二、拌菜常用原料
  
  这里的“常用原料”多指菜肴的主、辅料(下同)。拌菜的用料比较广泛,常见的植物性和动物性原料多可使用。但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原料性质和菜肴质量要求,必须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家常拌菜时,大多选用质地鲜嫩,水分充足,气味清新且可生食或水焯后可食的植物性原料。如,黄瓜、西红柿、水萝卜、大萝卜、胡萝卜、香菜、白菜、苦菊、海带、菠菜、绿豆芽、芹菜、豆腐、粉皮(丝)、小葱、青蒜等。在选择动物性原料时,多用禽、畜类的肌肉组织(即瘦肉组织)、结缔组织(即筋腱膜等部位)及卵(即蛋)、脏品(即心、肝、肺、腰、肾等)。
  
  三、拌菜具体实例
  
  拌菜品种很多,适合于家庭制作和食用的品种也不少。这里列举3例,与大家交流技艺。
  例1.大拌凉菜
  取黄瓜、水发海带、干豆腐、紫菜头、水萝卜、鸡蛋皮等洗涤干净,均切细丝,取绿豆芽、菠菜沸水烫过投凉切段,再取粉皮切宽条,另取少量猪里脊切丝,上浆于温油锅中划熟捞出;将所有原料按颜色的黑白对称,红绿相间的造型摆于盘中,要求外围整齐,造型丰满,上面放上粉皮和肉丝;备适量的酱油、醋、辣椒油、少许精盐、味精、香菜段等调料混于一碗中,倒在菜盘上即成,上桌时由餐者自行拌匀。
  这是一款比较传统的混拌品种菜肴。菜肴原料中既有生又有熟,既有素又有荤,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混拌品种。要求原料品种越多越好,越多越能显现出它的固有特点和可食性。其用料比例不必固定,可以说,喜欢什么就可多放一点,否则便少放一点。不论投放原料比例如何,都不会影响正常食用。至于它的调料质量一定要选择好,特别是调咸的酱油和调酸的醋,一定要选择优质产品,否则会影响成品口味。再就是不能缺少辣椒油,因为辣椒油不仅有辣味,而且还有折光作用,致使菜肴鲜艳耀眼,诱人食欲。
  运用此法,还可制作“苦菊拌黄瓜”、“菠菜拌粉丝”等菜品。
  例2.温拌羊肚丝
  取水煮成熟的羊肚约300 g,切成细丝,沸水焯后浸于温水中,取较细的芹菜叶柄约75 g,洗净切3 cm长段于沸水锅中焯后捞出,放在温水中;将羊肚和芹菜均捞出,沥尽水装大碗中,放少许精盐、适量酱油、醋、辣椒油、大蒜片、料酒、味精拌匀,另装盘中即可上桌食用。
  这款菜肴中的羊肚,因粘挂脂肪较重,当焯、浸后可除,故采用温拌方法成肴。再说,羊肚内储余温,食用时特有柔韧的弹性,成品口感好。还有,辅料选用的是芹菜,其药香味会浸透到羊肚中。这样一来,羊肚的膻香与芹菜的药香自然合一,味觉大振,非常受人欢迎。
  运用此法,可仿做“温拌腰片”、“温拌肝片”等品种。
  例3.狗肉拌黄瓜
  取烀熟的狗肉400 g,撕成较粗的丝,取黄瓜200 g,洗净切成与狗肉相近的丝状,香菜梗80 g洗净切寸段,大葱白50 g切丝;将所有原料放在一起,加放适量精盐、蒜末、姜丝、味精;另备红辣椒丝,放六七成热油锅中炸出红油再取出,倒在狗肉丝中拌匀即成。
  狗肉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食物,近些年来,汉族人也深爱此肴。尤其是新煮出的狗肉拌菜更受人欢迎。既然是狗肉拌黄瓜,那必须使菜肴体现出狗肉和黄瓜的特点来。注意,拌此肴时不必放酱油,用精盐来调咸味,从而避免汤汁过多,冲淡主味,影响口感。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家庭中制作以动物性为主料拌菜时,调咸味最好以精盐为主,以酱油或其他酱品为辅,同时醋可放可不放。
  运用此法,可仿做“酱肉拌黄瓜”、“猪肚拌黄瓜”等。
  
  四、拌菜主要特点
  
  口味鲜咸酸辣;质地脆嫩爽口,清凉不腻,开通启胃,促进食欲;形状多变,各有千秋。
  
  五、拌菜操作要领
  
  其一,拌菜用料,生者须洗净,熟者应制熟,利于卫生和食用。
  其二,原料形状宜小不宜大,利于入味,
  其三,现食现拌,防止盐醋等调料的渗透作用,致使原料释水而冲淡成品口味。
其他文献
也许正因为新疆人的性情粗犷,新疆很多小吃才可以不用筷子和碗,直接用手就可以抓着吃,无论是面食、肉、还是饭,吃起来就让人多了种豪迈气概。    馕    早在一千年前新疆居民就以馕为主食了。除了可以裹腹之外,馕还是维吾尔族人的信仰,在维吾尔族人的心目中,馕和盐都是神圣之物,如果谁敢违背凭借这些圣物所发的誓言,即使死了都要受到地狱烈焰的煎熬与铁锤的锻打。在维吾尔族人的婚礼上,至今主婚人都会向新郎和新娘
回到古老而美丽的故乡彝家山寨里,勤劳的父老乡亲们会精心烹饪别有风味的美食让你一饱口福。似乎在热情好客的故乡人心目中,招待贵客和离别故乡多年的游子,没有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即使再丰盛的竹桌菜肴也不算丰盛。所以千百年来,在祖祖辈辈的彝家人默默地与大自然展开顽强地拼搏和抗争中,每当从红土地里获得丰收的劳动果实之后,便会独创一道道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同一道普普通通的菜,在不同的手里会烹饪出一道道风味百样的
居住在滇西高原的一些土家族人每逢婚嫁时都要置办一场“松毛席”来款待亲朋好友。由于当地人习惯于将松树的针叶称为松毛,所以用松针当桌子的喜筵便叫“松毛席”了。  正席的头天,整个寨子里的人都会主动到办喜事的人家里帮忙,年轻力壮的汉子们杀猪宰羊,妇女和儿童们上山采摘松毛。第二天一大早,人们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前来帮主人家准备席上用的菜品。中午时分,被邀请的远客陆续来了,这时,由主人家请来专门管理喜筵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