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是缓解河北省资源短缺矛盾、实现河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目标的支点。但河北省循环消费体系建设目前还存在文化错位、理论短板、技术瓶颈和设施不足等现实障碍。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循环消费文化、完善循环消费理论、制定循环消费的地方性法规、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循环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突破上述瓶颈,推进循环消费体系建设,进而促进河北省循环经济和两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河北;循环消费体系;现实障碍;解决方略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5-0093-05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开始反思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循环消费,经过多年探索,在理念、技术、法律规范等方面日渐成熟,成绩斐然。国内循环经济也在生产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但对于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循环消费,国内外研究还很不充分,而且面临着被不断出现的“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取代的趋势。国外循环消费研究理论建树较少,实证研究较多。理论研究多是依附于循环经济生态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以及消费理论,侧重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虽具体却缺乏系统性。例如生命周期理论在循环消费领域的应用是其在生态环境领域广泛应用后的拓展;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理论研究最初也是出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进行的,如今也是循环消费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其循环消费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消费理论。总的来看,国外循环消费研究还缺少一种能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连接起来的循环消费理论,使其形成一种新的理论依据或科学技术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共同目标提供服务。国内对循环经济和循环消费的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研究成果对循环生产、绿色物流研究与实践比较多,对循环消费研究较少,对区域循环消费的研究更是缺乏。实践方面,也还需要从认识到管理不断创新。河北省循环经济和循环消费体系建设目前虽在扎实推进,但也存在诸如文化错位、理论短板等现实障碍。
一、循环消费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分析
关于循环消费的内涵,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但现有理论对循环消费的认识也有颇多共同之处。马克思的消费理论认为在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但消费对生产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反作用,消费生产着生产,消费和生产之间具有同一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消费理论和新陈代谢断裂理论,认为资源浪费是污染的根源之一,强调在消费的源头、消费的过程、消费后的不同阶段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无机物)四部分组成,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绿色GDP理论认为应从系统的GDP中扣除生态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生态资源的保护费用。由此可知,消费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综合循环消费提出的背景及现有理论基础,所谓循环消费就是指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指导下,以适度消费、层次消费为原则,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为目的,实现全社会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是一种产品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延续和空间上转移。作为循环消费是现代国际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循环消费提倡“消费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消费品”的物质消费增长方式,从而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消费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消费体系是指为促进消费品资源化、减量化和再利用、实现消费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动态均衡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一般说来,循环消费体系包括循环消费文化、循环消费理论、循环消费政策、循环消费法规、循环消费技术、循环消费设施、循环消费评价等内容。
对河北省而言,实行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是缓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河北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河北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目标的战略基点。具体说来:首先,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是促进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河北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产业布局“一钢独大”、水资源严重缺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只有实行循环消费,达到消费与生产系统的协同与各自的均衡,才能逐步转变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的局面,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循环经济建立有效支撑。其次,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可以促进消费模式的转变。每一个消费者都是水、纸张、家电等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商品包装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直接产生者和处置者。循环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则可以引导7 092万河北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自觉践行循环消费模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消费品、促进废旧资源回收,这无疑有助于缓解河北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节约资源,也间接支持了河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最后,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理念支撑,推动新型消费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循环消费文化是循环消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有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反思而形成的河北循环消费文化,会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引导消费者合力推动全社会节约资源、循环消费,形成爱护环境、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实现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形成一种新型消费文化和价值体系,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同时循环消费文化的形成也会凸显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使它成为社会变革的内燃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河北省构建循环消费体系障碍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循环消费承载着促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但是河北省对循环消费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在理论上、政策上和技术上尚不能为循环消费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河北省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文化错位:河北消费文化中盲目攀比、注重享乐等消费主义观念与循环消费理念相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借商品、广告、媒体的视觉叙事对广大消费者形成了较强的冲击。而传统文化主张中“黜奢崇俭”、“量入为出”、“物尽其用”等思想也被认为是保守吝啬、个性不足的代名词而被否定。消费主义文化的内外夹击造成河北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个人享乐,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消费品购买取向名牌化、高档化。在购买服装时看重服装的“款式”和品位,购买私家车时在“品牌”上表现了较高的关注;而购买住房时,会考虑小区定位是否高档及周边环境,在室内装修时更是极尽奢华。在农村,也有一些农户购买大宗消费品,并不是因为生活需要,而是因为别人买了,我也得买。结果造成一些大宗商品如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常常成为闲置之物。这些消费主义思想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相矛盾,也违背了循环消费所倡导的尽量减少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消费文化的错位,使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文化积淀,缺少统一消费者行为的根基。
(二)理论短板:缺乏与河北省情相适应的循环消费科学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对循环消费理论的研究,更多的是介绍和分析西方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的消费理论,有的基于生态效率理论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对消费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侧重建立各种经济理论模型,探讨如何从价格、制度等方面改变市场环境,以影响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还有的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循环消费思想。而关于循环消费理论基础,在各类中文数据库中能够查到的仅有福建农林大学黄立洪所撰写的《循环消费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途径分析》。可见,国内循环消费实践探索多于理论建树,尚缺乏与国情相适应的循环消费科学理论体系,河北省内更是少有对循环消费理论的研究。这必将成为进一步实施循环消费的短板。为了有效推动河北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必须加强循环消费理论研究,并力求将一般理论与河北省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长远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实现科学理论支撑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腾飞。
(三)保障不力:推动河北循环消费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尚属空白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颁布实施了《清洁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多项法规,其中虽有少量内容涉及消费过程,但这种全国性的法规无法实现与地方循环消费建设的有效对接。各地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本地需要的地方性法规。早在2004年11月,贵阳市就颁布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建设循环经济、促进循环消费的地方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后,北京、上海、安徽等10余个省(市)也陆续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中也有涉及消费环节的内容。河北省在2006年曾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2007年9月1日,石家庄市出台了《石家庄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规章制度对促进地方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回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仍然缺乏一部专门的循环消费的地方性法规及一系列配套法规,导致河北省在消费资源节约、消费环境产权、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再生消费品购买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激励机制。
(四)技术瓶颈: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等缺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虽然在提高消费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消费环境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从整个科技研发角度来讲,对绿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缺乏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循环消费科学技术体系。这成为循环消费发展的严重制约。河北省循环消费技术的发展,同样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以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为例,据统计,目前石家庄市每天产生大约2 650吨生活垃圾,除了灵达垃圾发电厂每天能消耗六七百吨垃圾外,其余全部运至峡石沟填埋场,在那里经过计量、推平、压实、消毒杀蝇后,用土覆盖。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许多可以用于焚烧发电的垃圾却只能在农村的空地上焚烧或填埋。而废旧电池,石家庄市每年回收总量只有销售总量的1/10,即使这样,由于目前没有成熟的回收设备和工艺,回收的电池也只能封存。把垃圾作为废物处理,垃圾资源的利用率低的状况,显然不符合河北省循环消费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河北亟待加强循环消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突破瓶颈,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支撑。
(五)设施不足: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存在较大缺口,尚未建立起循环消费的物质平台
近年来,河北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但发展速度远低于各地垃圾增长的速度。预计到2015年,河北省年垃圾产生量为1 127万吨。届时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规模仅能达到359.5万吨,垃圾处理率为31.8%。可见,垃圾处理厂的建设规模仅为应建数量的1/3。以石家庄市为例,目前石家庄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2 650万吨,灵达垃圾发电厂每天能消耗六七百吨,仅占石家庄全市日产垃圾的1/3。据悉另一家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的其力垃圾发电厂目前正在建设中。由此计算,即使该项目建成后,按目前石家庄市日产生活垃圾量不增长的话,每天仍然有约1 500吨垃圾被填埋而不能实现资源化。同样,据河北日报报道:2008年,河北省目标责任状中共需建污水处理厂122个,但当时尚未动工的就有29个,占23.8%。另据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数据显示,到2010年10月,河北省共有60家最新污水处理项目,其中只有石家庄桥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3家污水处理厂竣工投运,51家污水处理厂仍在建设中,6家仍处于可行性研究与环评阶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的资源未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就回到自然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三、构建循环消费体系的路径选择
尽管河北省在循环消费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构建循环消费体系,培育循环消费文化、完善循环消费理论、制定循环消费的地方性法规、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循环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突破上述瓶颈,推进循环消费建设,进而促进河北省循环经济和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培育河北循环消费文化,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河北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条件的反射和影响,河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吸纳异域文化的多元文化。又由于河北省区位独特,其文化深受京都文化影响。所以,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黜奢崇俭”、“物尽其用”以及整体协作、追求生存平等在河北文化均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应深入挖掘河北省消费文化的循环消费基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书籍等媒介的优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戏剧、小品、漫画乃至童谣、顺口溜等形式,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放纵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导向;也可以通过广告、纪实电影、摄影展等形式,使消费者了解河北省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河北籍明星担任形象大使达到扩大宣传和示范效果。总之,通过现代传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长期宣传和引导,逐步培育全社会的循环消费文化理念,使之成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文化源泉。
(二)深化循环消费的理论研究,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只有完善的循环消费理论,才能为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循环消费技术的进步提供深厚理论支撑。虽然国内对循环消费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但在一般循环消费理论指导下,探索适合河北省情的循环消费理论是河北的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加强循环消费基础理论研究,如循环经济与循环消费的关系、低碳经济与循环消费的异同、循环消费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循环消费的理论依据等,只有基本问题搞清楚了,才能理顺各种理论的关系,找出与不断涌现的相关热词的区别与联系,排除干扰,有条不紊地开展循环消费工作,而不是朝令夕改、千变万化。其次,将一般基础理论与河北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河北需要的应用型理论。如结合河北实际的循环消费政策构成、河北循环消费法规体系应包括哪些基本法?循环消费激励和调控措施如何更贴近河北消费现状和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循环消费的监督机制包括哪些?循环消费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毕竟河北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消费文化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直接将其他省或其他国家的理论与做法直接搬到河北,还必须将源自西方的循环消费理论在中国化之后河北化,唯此,才能制定出符合河北实际的循环消费引导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完善地方性循环消费法规,为构建循环消费体系保驾护航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街道两旁设置了标示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但仍然有很多人随手扔垃圾,很少注意垃圾桶上的提示信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这些名词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将垃圾分类投放,还是没有成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可见,推行循环消费,仅靠“道德”和“意识”的力量及人们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法律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标准和尺度。在全国建立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之后,河北省还应该在国家基干法基础上,根据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特点、垃圾废弃物的主要构成及消费者的消费特性等,制定地方性法规。如针对河北省消费者生活可能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主要方面颁布各专门环境资源立法、垃圾分类条例、南水北调后水资源的循环与保护法规等,明确消费者和相关市场主体在垃圾分类回收、废弃物的处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后的处罚。只有对症下药,河北的循环消费法规才能有效遏制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快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研究与转化,形成完善的循环消费技术体系
虽然科技无国界,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可以快速提高河北省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水平,但由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气候有自身的特点,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技术还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以垃圾处理为例,由于河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冬春气候干旱少雨,夏秋降雨集中,因此河北地区的生活垃圾含水率较低,灰土较多。其垃圾处置技术的选择必然与南方各省有异。因此,我们应加强针对河北地区垃圾主要构成的处理技术、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此外,根据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实际,河北省还应加强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雨水收集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的研究与技术转化,以缓解河北省的水资源危机;根据河北省地处北方,日照时间充足、风力较大的特点,加快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循环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等,使之更好地服务河北经济,还河北人民一片青山绿水。
(五)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建设,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必备的基础设施
垃圾处理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而由前述内容可知,河北省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因此,首先必须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才能满足构建循环消费体系的要求。因此,各地应开拓思路、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垃圾发电厂。虽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所需资金筹措存在较大困难,但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也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和国际支持,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据悉,2008年4月,邯郸引进近亿元外资,建设了河北省首个垃圾填埋气回收项目。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安排3.71亿元专项用于河北省36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2010年8月,高碑店垃圾处理项目获德国320万欧元无偿援助。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其次,在广大农村设立垃圾处理设施和建立环卫队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也与短缺经济时代有了较大差异,如果任由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会使农村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所以,农村不应成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盲区,各级政府也应在农村设立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配备专门的垃圾清洁人员。最后,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垃圾处理,分类是关键。城市垃圾中有40%为废旧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经分类回收可成为再生资源。河北各地也应在公园街道居民小区设分类垃圾箱,确保消费者对金属、有色玻璃、无色玻璃、报纸、硬纸壳、塑料等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合理分类安置,以有限资源的循环再生来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
总之,虽然河北循环消费建设还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但通过培育循环消费文化、深化循环消费理论、完善循环消费地方性法规、形成循环消费技术体系以及完善资源回收和废弃物处理设施,河北循环消费体系建设定能走出现实困境,开辟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循环消费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颂.试论我国发展循环消费的现实障碍[J].消费经济,2007,(6).
[4]Baumol WJ, Oates WE (1971) The use of standards and pri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wed J Econ 73(1):142-54.
[5]王成果,段丽茜.垃圾分类 路有多远[N].河北日报,2009-11-23.
[6]马建立,等.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产业化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06,(1).
责任编辑、校对:孙 飞
On obstacles and Resolving Measures of Recycle Consumption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Li Xinhui, Gao Xiaofeng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is important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realiz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social harmony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But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still troubled by some problems, like cultural dislocation, lack of theoretical support, technology bottlenecks and inadequate facilities. We should create positive conditions for the consumer culture, improve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theory, design the regional laws for recycle consumption, organiz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he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for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so as to break the bottleneck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e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the recycling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society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recycle consumption system; obstacles; resolving measures
关键词:河北;循环消费体系;现实障碍;解决方略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5-0093-05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开始反思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提倡循环消费,经过多年探索,在理念、技术、法律规范等方面日渐成熟,成绩斐然。国内循环经济也在生产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但对于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循环消费,国内外研究还很不充分,而且面临着被不断出现的“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取代的趋势。国外循环消费研究理论建树较少,实证研究较多。理论研究多是依附于循环经济生态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以及消费理论,侧重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虽具体却缺乏系统性。例如生命周期理论在循环消费领域的应用是其在生态环境领域广泛应用后的拓展;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理论研究最初也是出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进行的,如今也是循环消费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其循环消费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消费理论。总的来看,国外循环消费研究还缺少一种能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连接起来的循环消费理论,使其形成一种新的理论依据或科学技术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共同目标提供服务。国内对循环经济和循环消费的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研究成果对循环生产、绿色物流研究与实践比较多,对循环消费研究较少,对区域循环消费的研究更是缺乏。实践方面,也还需要从认识到管理不断创新。河北省循环经济和循环消费体系建设目前虽在扎实推进,但也存在诸如文化错位、理论短板等现实障碍。
一、循环消费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分析
关于循环消费的内涵,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的定义。但现有理论对循环消费的认识也有颇多共同之处。马克思的消费理论认为在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但消费对生产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反作用,消费生产着生产,消费和生产之间具有同一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消费理论和新陈代谢断裂理论,认为资源浪费是污染的根源之一,强调在消费的源头、消费的过程、消费后的不同阶段要注意减少环境污染。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无机物)四部分组成,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绿色GDP理论认为应从系统的GDP中扣除生态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生态资源的保护费用。由此可知,消费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综合循环消费提出的背景及现有理论基础,所谓循环消费就是指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指导下,以适度消费、层次消费为原则,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为目的,实现全社会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是一种产品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延续和空间上转移。作为循环消费是现代国际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循环消费提倡“消费品——消费——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消费品”的物质消费增长方式,从而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消费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消费体系是指为促进消费品资源化、减量化和再利用、实现消费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动态均衡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一般说来,循环消费体系包括循环消费文化、循环消费理论、循环消费政策、循环消费法规、循环消费技术、循环消费设施、循环消费评价等内容。
对河北省而言,实行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是缓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河北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河北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目标的战略基点。具体说来:首先,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是促进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河北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产业布局“一钢独大”、水资源严重缺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只有实行循环消费,达到消费与生产系统的协同与各自的均衡,才能逐步转变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的局面,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循环经济建立有效支撑。其次,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可以促进消费模式的转变。每一个消费者都是水、纸张、家电等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商品包装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直接产生者和处置者。循环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则可以引导7 092万河北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自觉践行循环消费模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消费品、促进废旧资源回收,这无疑有助于缓解河北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节约资源,也间接支持了河北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最后,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体系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理念支撑,推动新型消费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循环消费文化是循环消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有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反思而形成的河北循环消费文化,会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引导消费者合力推动全社会节约资源、循环消费,形成爱护环境、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实现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形成一种新型消费文化和价值体系,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同时循环消费文化的形成也会凸显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使它成为社会变革的内燃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河北省构建循环消费体系障碍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循环消费承载着促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但是河北省对循环消费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在理论上、政策上和技术上尚不能为循环消费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河北省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文化错位:河北消费文化中盲目攀比、注重享乐等消费主义观念与循环消费理念相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借商品、广告、媒体的视觉叙事对广大消费者形成了较强的冲击。而传统文化主张中“黜奢崇俭”、“量入为出”、“物尽其用”等思想也被认为是保守吝啬、个性不足的代名词而被否定。消费主义文化的内外夹击造成河北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个人享乐,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消费品购买取向名牌化、高档化。在购买服装时看重服装的“款式”和品位,购买私家车时在“品牌”上表现了较高的关注;而购买住房时,会考虑小区定位是否高档及周边环境,在室内装修时更是极尽奢华。在农村,也有一些农户购买大宗消费品,并不是因为生活需要,而是因为别人买了,我也得买。结果造成一些大宗商品如洗衣机、冰箱、空调等常常成为闲置之物。这些消费主义思想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相矛盾,也违背了循环消费所倡导的尽量减少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消费文化的错位,使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文化积淀,缺少统一消费者行为的根基。
(二)理论短板:缺乏与河北省情相适应的循环消费科学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对循环消费理论的研究,更多的是介绍和分析西方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的消费理论,有的基于生态效率理论从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对消费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侧重建立各种经济理论模型,探讨如何从价格、制度等方面改变市场环境,以影响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还有的通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循环消费思想。而关于循环消费理论基础,在各类中文数据库中能够查到的仅有福建农林大学黄立洪所撰写的《循环消费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途径分析》。可见,国内循环消费实践探索多于理论建树,尚缺乏与国情相适应的循环消费科学理论体系,河北省内更是少有对循环消费理论的研究。这必将成为进一步实施循环消费的短板。为了有效推动河北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必须加强循环消费理论研究,并力求将一般理论与河北省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长远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实现科学理论支撑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腾飞。
(三)保障不力:推动河北循环消费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尚属空白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颁布实施了《清洁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多项法规,其中虽有少量内容涉及消费过程,但这种全国性的法规无法实现与地方循环消费建设的有效对接。各地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本地需要的地方性法规。早在2004年11月,贵阳市就颁布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建设循环经济、促进循环消费的地方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后,北京、上海、安徽等10余个省(市)也陆续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中也有涉及消费环节的内容。河北省在2006年曾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2007年9月1日,石家庄市出台了《石家庄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规章制度对促进地方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源回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仍然缺乏一部专门的循环消费的地方性法规及一系列配套法规,导致河北省在消费资源节约、消费环境产权、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再生消费品购买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激励机制。
(四)技术瓶颈: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等缺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虽然在提高消费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消费环境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从整个科技研发角度来讲,对绿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缺乏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循环消费科学技术体系。这成为循环消费发展的严重制约。河北省循环消费技术的发展,同样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以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为例,据统计,目前石家庄市每天产生大约2 650吨生活垃圾,除了灵达垃圾发电厂每天能消耗六七百吨垃圾外,其余全部运至峡石沟填埋场,在那里经过计量、推平、压实、消毒杀蝇后,用土覆盖。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许多可以用于焚烧发电的垃圾却只能在农村的空地上焚烧或填埋。而废旧电池,石家庄市每年回收总量只有销售总量的1/10,即使这样,由于目前没有成熟的回收设备和工艺,回收的电池也只能封存。把垃圾作为废物处理,垃圾资源的利用率低的状况,显然不符合河北省循环消费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河北亟待加强循环消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突破瓶颈,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支撑。
(五)设施不足: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存在较大缺口,尚未建立起循环消费的物质平台
近年来,河北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但发展速度远低于各地垃圾增长的速度。预计到2015年,河北省年垃圾产生量为1 127万吨。届时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规模仅能达到359.5万吨,垃圾处理率为31.8%。可见,垃圾处理厂的建设规模仅为应建数量的1/3。以石家庄市为例,目前石家庄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2 650万吨,灵达垃圾发电厂每天能消耗六七百吨,仅占石家庄全市日产垃圾的1/3。据悉另一家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的其力垃圾发电厂目前正在建设中。由此计算,即使该项目建成后,按目前石家庄市日产生活垃圾量不增长的话,每天仍然有约1 500吨垃圾被填埋而不能实现资源化。同样,据河北日报报道:2008年,河北省目标责任状中共需建污水处理厂122个,但当时尚未动工的就有29个,占23.8%。另据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数据显示,到2010年10月,河北省共有60家最新污水处理项目,其中只有石家庄桥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3家污水处理厂竣工投运,51家污水处理厂仍在建设中,6家仍处于可行性研究与环评阶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的资源未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就回到自然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三、构建循环消费体系的路径选择
尽管河北省在循环消费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障碍,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构建循环消费体系,培育循环消费文化、完善循环消费理论、制定循环消费的地方性法规、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循环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突破上述瓶颈,推进循环消费建设,进而促进河北省循环经济和两型社会的建设。
(一)培育河北循环消费文化,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河北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条件的反射和影响,河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吸纳异域文化的多元文化。又由于河北省区位独特,其文化深受京都文化影响。所以,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黜奢崇俭”、“物尽其用”以及整体协作、追求生存平等在河北文化均有所体现。因此,我们应深入挖掘河北省消费文化的循环消费基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和报纸、书籍等媒介的优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戏剧、小品、漫画乃至童谣、顺口溜等形式,引导消费者自觉抵制放纵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导向;也可以通过广告、纪实电影、摄影展等形式,使消费者了解河北省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实施循环消费、构建循环消费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河北籍明星担任形象大使达到扩大宣传和示范效果。总之,通过现代传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长期宣传和引导,逐步培育全社会的循环消费文化理念,使之成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文化源泉。
(二)深化循环消费的理论研究,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只有完善的循环消费理论,才能为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循环消费技术的进步提供深厚理论支撑。虽然国内对循环消费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但在一般循环消费理论指导下,探索适合河北省情的循环消费理论是河北的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加强循环消费基础理论研究,如循环经济与循环消费的关系、低碳经济与循环消费的异同、循环消费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循环消费的理论依据等,只有基本问题搞清楚了,才能理顺各种理论的关系,找出与不断涌现的相关热词的区别与联系,排除干扰,有条不紊地开展循环消费工作,而不是朝令夕改、千变万化。其次,将一般基础理论与河北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河北需要的应用型理论。如结合河北实际的循环消费政策构成、河北循环消费法规体系应包括哪些基本法?循环消费激励和调控措施如何更贴近河北消费现状和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循环消费的监督机制包括哪些?循环消费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毕竟河北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消费文化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直接将其他省或其他国家的理论与做法直接搬到河北,还必须将源自西方的循环消费理论在中国化之后河北化,唯此,才能制定出符合河北实际的循环消费引导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完善地方性循环消费法规,为构建循环消费体系保驾护航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街道两旁设置了标示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但仍然有很多人随手扔垃圾,很少注意垃圾桶上的提示信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这些名词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将垃圾分类投放,还是没有成为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可见,推行循环消费,仅靠“道德”和“意识”的力量及人们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法律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统一标准和尺度。在全国建立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之后,河北省还应该在国家基干法基础上,根据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特点、垃圾废弃物的主要构成及消费者的消费特性等,制定地方性法规。如针对河北省消费者生活可能产生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主要方面颁布各专门环境资源立法、垃圾分类条例、南水北调后水资源的循环与保护法规等,明确消费者和相关市场主体在垃圾分类回收、废弃物的处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后的处罚。只有对症下药,河北的循环消费法规才能有效遏制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快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研究与转化,形成完善的循环消费技术体系
虽然科技无国界,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可以快速提高河北省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水平,但由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气候有自身的特点,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技术还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以垃圾处理为例,由于河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冬春气候干旱少雨,夏秋降雨集中,因此河北地区的生活垃圾含水率较低,灰土较多。其垃圾处置技术的选择必然与南方各省有异。因此,我们应加强针对河北地区垃圾主要构成的处理技术、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与转化,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此外,根据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实际,河北省还应加强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雨水收集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的研究与技术转化,以缓解河北省的水资源危机;根据河北省地处北方,日照时间充足、风力较大的特点,加快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循环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等,使之更好地服务河北经济,还河北人民一片青山绿水。
(五)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建设,为循环消费体系的构建提供必备的基础设施
垃圾处理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而由前述内容可知,河北省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因此,首先必须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才能满足构建循环消费体系的要求。因此,各地应开拓思路、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垃圾发电厂。虽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所需资金筹措存在较大困难,但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同时,也可以积极争取国家和国际支持,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据悉,2008年4月,邯郸引进近亿元外资,建设了河北省首个垃圾填埋气回收项目。201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安排3.71亿元专项用于河北省36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2010年8月,高碑店垃圾处理项目获德国320万欧元无偿援助。这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其次,在广大农村设立垃圾处理设施和建立环卫队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也与短缺经济时代有了较大差异,如果任由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会使农村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所以,农村不应成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盲区,各级政府也应在农村设立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配备专门的垃圾清洁人员。最后,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垃圾处理,分类是关键。城市垃圾中有40%为废旧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经分类回收可成为再生资源。河北各地也应在公园街道居民小区设分类垃圾箱,确保消费者对金属、有色玻璃、无色玻璃、报纸、硬纸壳、塑料等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合理分类安置,以有限资源的循环再生来满足人类的消费需要。
总之,虽然河北循环消费建设还存在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但通过培育循环消费文化、深化循环消费理论、完善循环消费地方性法规、形成循环消费技术体系以及完善资源回收和废弃物处理设施,河北循环消费体系建设定能走出现实困境,开辟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循环消费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颂.试论我国发展循环消费的现实障碍[J].消费经济,2007,(6).
[4]Baumol WJ, Oates WE (1971) The use of standards and prices for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Swed J Econ 73(1):142-54.
[5]王成果,段丽茜.垃圾分类 路有多远[N].河北日报,2009-11-23.
[6]马建立,等.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产业化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06,(1).
责任编辑、校对:孙 飞
On obstacles and Resolving Measures of Recycle Consumption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Li Xinhui, Gao Xiaofeng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is important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realiz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social harmony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But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still troubled by some problems, like cultural dislocation, lack of theoretical support, technology bottlenecks and inadequate facilities. We should create positive conditions for the consumer culture, improve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theory, design the regional laws for recycle consumption, organiz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he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for the recycle consumption so as to break the bottleneck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e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the recycling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and resource-saving society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recycle consumption system; obstacles; resolving 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