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语文素质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不仅仅要体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同时可以开拓视野、累积很多实用的经验,读的多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就会随之加强,能很轻松容易得捕捉到作者写作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课堂中,师生交流互动频繁,但多停留于表面,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指名让学生回答。这种交流仅限于师生的单项互动,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说出自己心中的预设答案,而学生的回答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基本被忽视了。如此,课堂上许多精彩的生成性答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至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呆板,缺少合作探究的氛围,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影响到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学生的作文兴趣被一点点抹杀。
二、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措施
1.创设阅读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想要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功课的积极动力。当代学生目前更多的时间都在电脑和电视上,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这些方面吸引到阅读上来,需要我们教师花大时间和大精力,通过创设各种阅读的环境和气氛,努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
其一,把阅读和课堂教学相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在每讲一堂新课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各种预习课业,去搜集一些和新课文有关的各种材料,通过必要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对将要讲解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诸如课文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者当时写作的意图等。在学完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课外阅读中去搜集和本课或者与本单元相关的文章或者知识,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长期以往,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获取更多有用的实用信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其二,联系语文写作的需要,要求增加课外阅读。语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作文,要想写一篇好文章,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的学习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的经验和技巧,只有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事件素材。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写作的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阅读,推荐适合学生的好读物,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并要求学生从所读到的文章中,把好的字词句摘抄下来,在下一次作文课的时候尽可能地用上。对于某些学生的好文章,教师要当堂诵读,大力鼓励和赞扬,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赶帮抄的良性循环,让学生自动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从而在作文的时候能够内容丰富,词藻动人。
最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来引导课外阅读。小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所以求知欲显得会很突出,对各种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材料阅读。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阅读的目的,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有的学生对汽车模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杂志书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汽车的相关知识,诸如品牌、性能,以及汽车发展的历史。同时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很多汽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是实践者、探索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质。课后的思考题提示了课文的学习目标,体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它便于教师遵循作者的思路进行教学,也便于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应围绕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训练的重点、难点,依据课后思考题精心设计自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梅花魂》为例,我首先按课后思考题提出自学要求: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在学生自学和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后,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了: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他对祖国的眷念如梅花般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由此,学生深入体会了身处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思乡意,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升华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思考题自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题精心设计自学环节,领悟学习方法,可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3.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阅读一定的指导。要想让学生在大量文字中准确地获取信息,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很重要,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相应的技巧,比如学生如何选择合适读物,从众多的书籍中准确查找到所需的书籍,又如何能够根据 目录查找到所需的章节等。注重平时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词句一定要注意摘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通常会以为自己记住了,其实那都是临时记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忘记,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记忆的好习惯。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内容,创设让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教学中,我们要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理解,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做阅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8)
[2]靳印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J].学周刊:B,2012(1)
[3]李树青.对抓好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J].小学时代:教师,2012(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语文素质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不仅仅要体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同时可以开拓视野、累积很多实用的经验,读的多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就会随之加强,能很轻松容易得捕捉到作者写作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课堂中,师生交流互动频繁,但多停留于表面,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指名让学生回答。这种交流仅限于师生的单项互动,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说出自己心中的预设答案,而学生的回答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基本被忽视了。如此,课堂上许多精彩的生成性答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至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呆板,缺少合作探究的氛围,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影响到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学生的作文兴趣被一点点抹杀。
二、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措施
1.创设阅读环境和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想要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首先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功课的积极动力。当代学生目前更多的时间都在电脑和电视上,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这些方面吸引到阅读上来,需要我们教师花大时间和大精力,通过创设各种阅读的环境和气氛,努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
其一,把阅读和课堂教学相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在每讲一堂新课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各种预习课业,去搜集一些和新课文有关的各种材料,通过必要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对将要讲解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诸如课文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以及作者当时写作的意图等。在学完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在课外阅读中去搜集和本课或者与本单元相关的文章或者知识,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长期以往,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获取更多有用的实用信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其二,联系语文写作的需要,要求增加课外阅读。语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作文,要想写一篇好文章,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的学习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的经验和技巧,只有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事件素材。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写作的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阅读,推荐适合学生的好读物,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并要求学生从所读到的文章中,把好的字词句摘抄下来,在下一次作文课的时候尽可能地用上。对于某些学生的好文章,教师要当堂诵读,大力鼓励和赞扬,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赶帮抄的良性循环,让学生自动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从而在作文的时候能够内容丰富,词藻动人。
最后,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来引导课外阅读。小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所以求知欲显得会很突出,对各种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材料阅读。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阅读的目的,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有的学生对汽车模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杂志书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汽车的相关知识,诸如品牌、性能,以及汽车发展的历史。同时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很多汽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是实践者、探索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质。课后的思考题提示了课文的学习目标,体现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它便于教师遵循作者的思路进行教学,也便于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应围绕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训练的重点、难点,依据课后思考题精心设计自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梅花魂》为例,我首先按课后思考题提出自学要求: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在学生自学和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后,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了: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他对祖国的眷念如梅花般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由此,学生深入体会了身处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思乡意,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升华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利用课后思考题自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题精心设计自学环节,领悟学习方法,可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3.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予阅读一定的指导。要想让学生在大量文字中准确地获取信息,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很重要,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相应的技巧,比如学生如何选择合适读物,从众多的书籍中准确查找到所需的书籍,又如何能够根据 目录查找到所需的章节等。注重平时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词句一定要注意摘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通常会以为自己记住了,其实那都是临时记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忘记,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记忆的好习惯。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内容,创设让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教学中,我们要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理解,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做阅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朱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8)
[2]靳印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J].学周刊:B,2012(1)
[3]李树青.对抓好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J].小学时代:教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