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贯彻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在课程设置上,教师未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对当前体育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教学组织与方法缺乏灵活性,课程教学评价及学校体育教育设施相对欠缺。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旨在完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课程是推进教学改革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作为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体育能力的要求。然而在实践中,体育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内涵,难以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大部分学校在体育课程组织上缺乏有效整合,制约了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此,加大体育教育改革力度,总结当前初中体育课程发展的现状,并树立“以身体锻炼为主”的观念,促进体育课程科学化、合理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出发,优化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确保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总体上来看,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更看重学校的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第二,与校本课程相比,体育课时相对较少,未能使体育课程获得应有的教学实效;第三,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方式上过于陈旧,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较弱;第四,初中体育师资队伍培养缺乏综合性。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停留在本科层次,与当前“一专多能”的要求不符,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有限,不利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第五,体育课程活动缺乏科学性,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不注重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和科学性,难以从体育课程活动的组织上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改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对策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科学性上,兼顾技艺与情感的综合发展,重视体育学科教学的广泛性,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娱乐性,从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对策主要有:第一,明确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教师既要关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又要兼顾课程教学目标及评价的实施,凸显体育课程教学的多样性;第二,注重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的融合,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健康第一”不只是一个口号,学校要注重组织体育活动,教师更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上,引导社会、家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理念;第三,注重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从当前体育课程内容上来看,体操、球类、田径等竞技活动较多,而其他体育教学内容较少。作为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的关键,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质;第四,学校要注重整合与提升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水平,从制度上健全教师进修体制,增强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从聘任、考核、进修、科研等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还要引入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结语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离不开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活动,各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响应《体育法》的要求,从硬件设施及软件环境上进行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从自制、自修、自建中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完善课程教学内容,逐步推进初中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统一。如实施男女生分班上课形式、构建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上课时间、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龙南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