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作文更具个性。为了表现这种个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砸破选材的框子,寻找选材的个性。
选材的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二是要寻觅生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笔下的人、事、景、情当然也就不尽相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南国风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无不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三是书写平凡的生活。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的人却能感受到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的人却能欣赏到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的人却能注意到它的合力……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松开立意的钳子,张扬立意的个性。
要想立意翻新,表现出个性,一是要少来一点“意义”。“有意义”是很多同学的一贯追求。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生活中许多事,这样看也许极有意义,那样看也许就毫无意义,有时却“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有意义。其实,作文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二是少拖一条“尾巴”。很多同学为了使立意深刻,总喜欢在结尾处拖出一条尾巴,牵出一点哲理。跳绳就跳绳,结尾偏要加一句“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放风筝就放风筝,后面偏要来一段“我的理想就像风筝,在蓝天上飞翔”,似乎只有这样,立意才不同凡响。疏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弄巧成拙,使文学的立意落入窠臼,丢失了自己的个性。
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构思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一种作文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而当前学生作文的构思却存在着许多陈旧呆板的老套路。一是构思的平面化,其最大表现是简单地复制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地照搬进文章。二是构思的简单化,主要表现为解决矛盾的方式简单,往往三言两语就大功告成。三是构思的公式化,诸如导入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总述——分述——总结等等。
要想使构思出新,就应从多角度布局,尽可能多地寻求创新的思路。下面就用一篇以“初三”为话题的学生作文为例探求几种全新的构思方式。
1.一词经纬思路。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出了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2.辐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3.剪辑式思路。全文分4块。第一块摘自梅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丽的日记。4个板块经过剪辑,被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4.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计的“初三作息时间表”,这张作息表成了透视初三生活的窗口。
5.剧本式思路。全文将镜头对准了一天午休,用
剧本式构思法,通过6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6.仿拟式思路。全文仿拟出若干首词,从各个方位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
7.顺口溜思路。全文用顺口溜的形式写成,通过三四组画面表现初三生活的苦辣酸甜。
8.连续剧思路。全文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聚焦于初三的某一天,在一集接一集的故事中,展现初三生活的紧张、忙碌和苦恼,表达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
如此,构思的路子拓宽了,便不难文思泉涌、佳构迭出了。
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
语言创新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题,我们该怎样打开语言匣子,使作文语言具有个性呢?
一是求“新”。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大众化、公式化的语言而言的。求“新”就是要“惟陈言之务去”,写出语言的变化多姿。如“阳光温柔地翻晒着花草树木,也翻晒着老人们脸上的皱纹”一句,若将“翻晒”变成“照耀”,这个句子就很一般了。
二是求“朴”。许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便拼命“涂脂抹粉”,结果却是华而不实。其实,只要能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语言便会别具情韵。
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是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这真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走亲戚意见不统一,爸妈闹矛盾。)
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流露出几分傻气。(3个女同学的肖像。)
这两段文字虽无华丽的辞藻,却于质朴中见其语言功力。
三是求“意”。古人说“炼句不如炼意”。“炼意”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它往往能集纳和涵盖多种审美意蕴。
虽然没有白鹤,成群的乌鸦却聚散无常,皆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
若把最后一句改成“在夕阳里飞翔”,句子的意蕴就差多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构思、语言,都应该努力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写出一篇篇更具个性魅力的考场佳作。
砸破选材的框子,寻找选材的个性。
选材的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的,有了三教九流,生活才丰富多彩;有了形形色色,生活才异彩纷呈。二是要寻觅生活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笔下的人、事、景、情当然也就不尽相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南国风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三峡奇观……无不显示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三是书写平凡的生活。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的人却能感受到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的人却能欣赏到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的人却能注意到它的合力……认识了平凡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写出不平凡的文章。
松开立意的钳子,张扬立意的个性。
要想立意翻新,表现出个性,一是要少来一点“意义”。“有意义”是很多同学的一贯追求。究竟什么是有意义?生活中许多事,这样看也许极有意义,那样看也许就毫无意义,有时却“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看都有意义。其实,作文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二是少拖一条“尾巴”。很多同学为了使立意深刻,总喜欢在结尾处拖出一条尾巴,牵出一点哲理。跳绳就跳绳,结尾偏要加一句“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之中”;放风筝就放风筝,后面偏要来一段“我的理想就像风筝,在蓝天上飞翔”,似乎只有这样,立意才不同凡响。疏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弄巧成拙,使文学的立意落入窠臼,丢失了自己的个性。
拓宽构思的路子,探求构思的个性。
构思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一种作文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而当前学生作文的构思却存在着许多陈旧呆板的老套路。一是构思的平面化,其最大表现是简单地复制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地照搬进文章。二是构思的简单化,主要表现为解决矛盾的方式简单,往往三言两语就大功告成。三是构思的公式化,诸如导入回忆——展开回忆——结束回忆,总述——分述——总结等等。
要想使构思出新,就应从多角度布局,尽可能多地寻求创新的思路。下面就用一篇以“初三”为话题的学生作文为例探求几种全新的构思方式。
1.一词经纬思路。全文以一个“忙”字立骨,通过“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组画面写出了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2.辐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式展开,一小段锁定一个“点”,铺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乐。
3.剪辑式思路。全文分4块。第一块摘自梅的谈话;第二块摘自芳的牢骚;第三块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块摘自丽的日记。4个板块经过剪辑,被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4.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张自己设计的“初三作息时间表”,这张作息表成了透视初三生活的窗口。
5.剧本式思路。全文将镜头对准了一天午休,用
剧本式构思法,通过6科老师“切割”学生午休时间的故事来表达主题。
6.仿拟式思路。全文仿拟出若干首词,从各个方位来表现初三学生的刻苦努力与不懈追求。
7.顺口溜思路。全文用顺口溜的形式写成,通过三四组画面表现初三生活的苦辣酸甜。
8.连续剧思路。全文用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聚焦于初三的某一天,在一集接一集的故事中,展现初三生活的紧张、忙碌和苦恼,表达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
如此,构思的路子拓宽了,便不难文思泉涌、佳构迭出了。
打开语言的匣子,发展语言的个性。
语言创新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题,我们该怎样打开语言匣子,使作文语言具有个性呢?
一是求“新”。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大众化、公式化的语言而言的。求“新”就是要“惟陈言之务去”,写出语言的变化多姿。如“阳光温柔地翻晒着花草树木,也翻晒着老人们脸上的皱纹”一句,若将“翻晒”变成“照耀”,这个句子就很一般了。
二是求“朴”。许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便拼命“涂脂抹粉”,结果却是华而不实。其实,只要能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语言便会别具情韵。
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是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这真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走亲戚意见不统一,爸妈闹矛盾。)
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流露出几分傻气。(3个女同学的肖像。)
这两段文字虽无华丽的辞藻,却于质朴中见其语言功力。
三是求“意”。古人说“炼句不如炼意”。“炼意”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它往往能集纳和涵盖多种审美意蕴。
虽然没有白鹤,成群的乌鸦却聚散无常,皆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
若把最后一句改成“在夕阳里飞翔”,句子的意蕴就差多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构思、语言,都应该努力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写出一篇篇更具个性魅力的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