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部位出血的院前救治技术及其进展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我国2017年数据统计,因创伤所致的死亡达73万例(95%CI68~76),占总死亡人数的7.0%(95%CI 6.6~7.2)[1].其中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是创伤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可预防死亡原因,及时止血可以降低90%的病死率[2-3].创伤性出血按其部位可分为可压迫部位出血(compressive hemorrhage,CH)和不可压迫部位出血(non-compressive torso hemorrhage,NCTH),其中交界部位的出血属于NCTH,占可预防死亡原因的67%[4].交界部位是指与四肢和头颈部连接的腹股沟、臀部、肩部、腋窝和颈底等,其常为大血管走行及分叉区域,传统止血带难以在这些部位使用,因此交界部位出血所致的病死率较高[5].目前对于交界部位出血所提及的止血方法包括:新型止血敷料,可注射止血凝胶,复苏性主动脉血管内球囊闭塞(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新型止血装置等[6-7].本文针对交界部位出血的四种主要院前救治新技术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严重状况,特别是随着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坠落以及自然灾害等意外发生的增多,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1-2].据统计,缺血.再灌注损伤引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称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明确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