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以实验为载体,学生通过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可获得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突破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难点服务。初中阶段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了52个“演示实验”,22个“活动与探究”,6个“家庭小实验”,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又明确规定了8个必做的学生实验。这就确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保证初中阶段学生实验的有效开展?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实验,多开展探究性实验,发挥探究性实验的全面教育功能?这些都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活动要明确的三个程序
  每一项实验教学活动,在遵循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前提下,要做好实验预习,并且要明确:为什么要做?怎么做?能达到目标吗?再者,在每一次实验活动中,应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第三,不管是“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或“家庭小实验”,每次实验活动,教师都要做好实验活动评价,并且建立评价档案。同时应注意评价的多样性,运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评语、成长记录、行为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评定。
  二、“8个必做的学生实验”的教学看法
  8个必做的学生实验,3个分布在上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燃烧的条件;),5个分布在下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考虑到下学期中考复习压力大、教学时间紧张等因素,上学期的教学任务应完成到下册的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以确保分组实验的时间要求。
  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应科学设计,要有个合理程序:确定主题→设计方案→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放开手脚,进行相关活动。同时,教师也要为确定的主题创设问题情景,提供相应的材料,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在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不是依教材编排直接进行分组实验,而是按教师预先设计的一组对比实验进行活动:1、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要求学生观察这组对比实验,比较现象后决定用哪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CO2的方法。学生得出结论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实验3反应速率快,用此法合适。有的则认为实验2反应速率适中,用这种方法较好。全班学生一致认为不可用实验1,因为此法反应速率慢且很快停止。面对学生分歧意见,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相机点拨:实验室制出的CO2还要收集起来,两种方法都能生成CO2,哪种方法更适合实验室使用?学生豁然开朗:实验3反应生成CO2的速率太快,不便收集,所以应选择实验2反应制取CO2。在分组实验中,通过生动、直观、有趣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设置,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思考、体验,这种活动模式,颇具新意,深受学生欢迎。再者,学生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实验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每一次实验活动结束,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交流与反馈。
  同时,要预测在分组实验中可能出现问题与困难:(1)由于每组有4—6个学生,个别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足、不善于与人合作等原因,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可能无所事事。(2)由于是学生相对独立活动过程,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会较少。(3)由于一些学生操作失误和活动时间过长,实验时间的控制可能不理想。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心中有数,及时发现、灵活引导、适时调控。
  三、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共安排了52个演示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已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界限。本着多让学生动手实验,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比如:实验6-2: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8-1:比较合金与金属的硬度;实验9—5:判断溶液的组成与浓稀。这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体现“演示实验”的探究性。由于农村中学物质条件相对落后,演示实验,传统的做法是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而且大多是对实验过程、方法照方抓药。这样,既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也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改进验证性实验,以增加演示实验的探究性。也就是说,学生要在教师的诱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充当新知识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方案,配合实验,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中,教材编排了“白磷燃烧”、“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两个实验。为了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另设计一组实验。1、把鸡蛋壳、食醋放入广口瓶,并加盖塞子,充分反应后称量。2、把鸡蛋壳、食醋放入开口的广口瓶,充分反应后称量。学生通过观察,把现象记录下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一致:第1个实验,托盘天平仍平衡:第2个实验,托盘天平上指针偏向右边。此时,教师适时创设问题情景:这两个实验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第2个实验的托盘天平为何失去平衡?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演示实验”应克服的困难:(1)演示实验,大部分操作是由教师完成,如果教师无预先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不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观察力会受到消极影响。(2)受到“从师”心理影响,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敢提出问题,不敢表述自己的见解,从而弱化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3)很多时候,演示实验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无法真正参与活动过程,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四、“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尝试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了6个“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贴近生活,用品简单易得,且趣味性较强。若能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作用,对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必将有很大的帮助。更可贵的是:家庭小实验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然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延伸到校外,为实验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拓宽了时空。但是,九年级学生,新接触化学,化学知识体系不完整,操作技能不熟练。要搞好家庭小实验,教师应加强指导,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精心设计实验预案。如:在学习“酸雨危害”探究实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探究欲望,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设置两个情景问题:1、故宫2004年进行百年大修,据报道,故宫城墙内已被严重侵蚀,这与酸雨有关系吗?2、酸雨对身边物质(如植物、金属、建筑物)影响如何?然后指导学生自备果皮(或树叶)、小铁钉、小石子,并把它们放入稀硫酸(由老师提供,模拟酸雨)中观察。第二天,学生很高兴告诉我:酸雨对植物危害没有对金属、石子危害明显,我们也明白了故宫城墙严重腐蚀之由。
  根据“联系生活,由近及远,由简到繁,情景设计和材料更易接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原则,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充分商讨,从6个“家庭小实验”中,选择几个实验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比如:第三单元的“1 1是否等于2”;第九单元的“清洗餐具”;第十单元的“制作叶脉书签”等。对那些有提交活动报告且呈现结果的学生,在实验评价时,给予加分。
  “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尝试困惑:(1)农村中学学生,实验意识较为淡薄,对课外的“家庭小实验”,有应付了事的心态。(2)九年级学生,一周紧张的学习,已产生“心疲劳”,能静下心,用较多时间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肯定是不多。况且,他们回家时,也带回各科繁重的作业。(3)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很多时候是有名无实。
  总之,教师在开展学生实验教学活动时,应积极有所为,根据实际,克服问题与困难,精心设计每个实验的教学方案,并付之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从以前的“实验探究活动更多是停留在课标、教材、考试题上”这个怪圈走出来。
其他文献
【摘要】创设新奇导语引发兴趣 选择趣味性愉悦心理 注重动手实验活跃气氛 丰富内容培养兴趣  【关键词】兴趣 愉悦 活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语言”活动。新课改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让数学课“活”起来,给我们的学生
【摘 要】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决定学生成绩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而在所有因素中学习情感比较重要,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等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 非智力 兴趣 信心 习惯    在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机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在所有
摘要: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为重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民主;手段;品质;情景;认同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轻松平等的气氛。有研究者指出,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六种:关
摘要:以大学专科化学学困生为例,对其化学学习成败归因方式有意识地进行个别训练,探索归因训练效果。结果表明,该生的化学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化学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具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化学教学 归因训练 个案研究  归因即原因的归属或原因归因,是指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1]。美国的心理学家维纳认为[2],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摘要: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理念中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了,但是,多年来在教学一线的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却没有得到最佳的贯彻执行,甚至,在老师的观念中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很多教师只是认为用用多媒体给同学看几张相关图片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由于这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最终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彻底执行。本文就主要探讨怎样才能高效的建构起一种语文情境课堂,让学生真正受益于寓教于乐。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境教学 生成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从教学实践来谈谈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行之效的方法。    一、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
教书育人,将是—个让人的才情无尽释放的快乐之旅。  刚开始教学时,只知道埋头苦干的我,教书很努力。每天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经常为学生作业没完成而神色严峻,为学生的书没背会而焦急万分,为学生下课打闹而怒形于色,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而一筹莫展……一天下来,心力交瘁,渐渐地。脸上的肌肉似乎都冻结了,很难再绽放出笑容。可是,这样,真的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吗?后来,仔细想想,没有,这样最多只是对大部分
摘要:音乐情景教学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并展示学生自编自演的才能,同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  关键词:情景教学 兴趣 动力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学生在此情此景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音乐知识,陶冶了情趣。他们在好奇、好动、好玩中学。近年来,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
研究背景:我们如果把教学过程看着是一条生态河流,那么它的上游就是老师的备课,中游是师生互动,下游是学生的课外延伸和拓展。就师生互动而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阵地在课堂。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实现由“教”到“导”的真正转变。  近一年来,我校课题实验小组,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为了把素质教育引进课堂,我们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