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讨论了按照实际生活中外语使用的频率来安排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首先,文章分析了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语言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安排教材编写顺序的设想,并为数据收集的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言使用频率;外语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56-02
一、引言
外语教材是指导并服务于外语教学的。外语教材有的以语法为纲,有的以生活情景或功能意念为纲;其组织方式包括直线式、圆周式等;其展现方式由于受到文本固定性的限制,必然以线性方式呈现。教材自身的展开顺序、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与教材所要求的教学活动方式,共同规定着教学过程的进程。
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实际生活中的熟练运用,即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材的编写应当按照外语实际应用情况展开。本文力图在综述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语言使用频率在教材编写中的运用,以期为教材编写提供一定启示。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
1.教材编写的宏观指导原则。教材编写的宏观指导原则指的是编写教材时所选定的、用以指导教材编写的教学大纲。目前,国内外外语界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归为学而知之型(Product Oriented)和习而知之型(Processed Oriented)。前者主要指语法教学大纲(Grammatical Syllabus)和功能意念教学大纲(Functional Notional Syllabus);而后者主要包括过程(Procedural)教学大纲、基于任务(Task-based)的教学大纲和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教学大纲。学而知之型教学大纲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语法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习而知之型教学大纲则侧重于“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David Nunan P27,1988),要求学生通过语言的应用和实际操练来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应用实践能力。
教育部近年制定的《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个要求包含两个内容,即:(1)培养综合应用能力;(2)在学习和工作中能用英语交流。这就为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为外语教材的编写指明了方向。
2.教材编写的一般性原则。教材编写的一般性原则,主要涉及内容选择、编排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实用性等。从教材内容选择上讲,首先重点关注的是体裁的多样性和话题的广泛性(方健壮2002:23;龚立等2001:59;张洁2001:83)。其次是政治上要恰当(龚立等2001:59),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张明2004:44)。再次是反映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张明2004:44),充分反映时代的发展,有现实性(方健壮2002:24;张洁2001:83),要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结构互补(龚立等2001:60)。另外一个是真实原则,包括语料真实、训练逼真、录音真实、语境逼真等(方健壮2002:23)。从教材编排方式上讲,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符合人类认知和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内容的编排应循序渐进,能够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根据宏观培养目标和特定学习阶段的需要来选取和安排材料(张洁2001:84;庄智象,黄卫2003:11);内容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张洁2001:84)。其次是循环性,重点词汇等内容要通过在一定语境中的多次重现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张洁2001:84)。再次是系统性,教材的内容要前后呼应、形成整体,避免内部矛盾或前后冲突(庄智象,黄卫2003:12)。最后是后瞻性,即教材要追踪使用情况(张明2004:44)。从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上讲,教材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内容选择要保证一定的趣味性,阅读材料要有可读性,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龚立等2001:59)。从教材实用性上讲,教材所选的内容要有实践性,可操作性要强。(方健壮2002:25)
三、按照语言使用频率编写教材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材应该能够提高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内容展开上应该合理、科学。而在近年不断面世的新教材中,许多教材对于内容展开的顺序存在争议,目前很少见到完全基于清晰数据而安排顺序的教材。例如有的教材按照难易程度出发,先易后难,但是内容的难度具体有多高、内容之间难度相差多少、这样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往往是主观的判断,很难清晰界定,这就容易引起质疑。
1.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建议按照实际生活中外语语言使用的频率来安排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在可靠统计学数据的基础上,保证了语料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外语国家语言使用者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哪一种(类)会话情景最经常出现,那么我们就将使用频率高的情况最先介绍给学习者,之后逐渐安排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较少使用的和生僻的内容就放在教材后面(作为了解之用)。这样,学习者优先掌握的那些熟悉的内容与实际经常应用的内容是同步的,在今后使用语言的时候能够更加自如,实现了学习为使用服务的目的。同理,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也都可以按照语言使用的频率由高至低进行安排。由于教材知识点全都来自实际生活,对学习者来说非常熟悉。因此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可在每处知识点配以背景介绍,模拟实际的场景,尽可能还原现实中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辅以模拟练习,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这样,教材的形式更灵活,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外语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并且真正将学生的“所学”转化为“所用”。
2.数据收集。这种编写教材的思路,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做基础。笔者认为,可借助录音、问卷、访谈等形式来收集数据。例如,可利用录音的形式来记录和收集语料,分析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用到的外语知识点,同时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大量长期的跟踪工作。另外,可配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语言使用者所认为常用的外语知识点都有哪些。在调查跟踪对象的选择上,可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进行随机抽取,可以保证语料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和代表性。
四、结语
本文综述了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实际生活中外语语言使用的频率来安排教材编写的顺序,以期为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启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长期的语料收集和统计工作,在今后笔者将尝试完善数据收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London:Macmillan,1995.
[2]David Nunan,first published,fifth impression.Syllabus Design[M].Oxg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2011,(5):5-10.
[4]戴忠信,刘军.论外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4):127-131.
作者簡介:丰乐,女,河北张家口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
关键词:语言使用频率;外语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56-02
一、引言
外语教材是指导并服务于外语教学的。外语教材有的以语法为纲,有的以生活情景或功能意念为纲;其组织方式包括直线式、圆周式等;其展现方式由于受到文本固定性的限制,必然以线性方式呈现。教材自身的展开顺序、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与教材所要求的教学活动方式,共同规定着教学过程的进程。
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实际生活中的熟练运用,即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材的编写应当按照外语实际应用情况展开。本文力图在综述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语言使用频率在教材编写中的运用,以期为教材编写提供一定启示。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
1.教材编写的宏观指导原则。教材编写的宏观指导原则指的是编写教材时所选定的、用以指导教材编写的教学大纲。目前,国内外外语界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归为学而知之型(Product Oriented)和习而知之型(Processed Oriented)。前者主要指语法教学大纲(Grammatical Syllabus)和功能意念教学大纲(Functional Notional Syllabus);而后者主要包括过程(Procedural)教学大纲、基于任务(Task-based)的教学大纲和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教学大纲。学而知之型教学大纲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语法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习而知之型教学大纲则侧重于“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David Nunan P27,1988),要求学生通过语言的应用和实际操练来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应用实践能力。
教育部近年制定的《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个要求包含两个内容,即:(1)培养综合应用能力;(2)在学习和工作中能用英语交流。这就为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为外语教材的编写指明了方向。
2.教材编写的一般性原则。教材编写的一般性原则,主要涉及内容选择、编排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实用性等。从教材内容选择上讲,首先重点关注的是体裁的多样性和话题的广泛性(方健壮2002:23;龚立等2001:59;张洁2001:83)。其次是政治上要恰当(龚立等2001:59),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张明2004:44)。再次是反映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张明2004:44),充分反映时代的发展,有现实性(方健壮2002:24;张洁2001:83),要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结构互补(龚立等2001:60)。另外一个是真实原则,包括语料真实、训练逼真、录音真实、语境逼真等(方健壮2002:23)。从教材编排方式上讲,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符合人类认知和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内容的编排应循序渐进,能够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根据宏观培养目标和特定学习阶段的需要来选取和安排材料(张洁2001:84;庄智象,黄卫2003:11);内容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张洁2001:84)。其次是循环性,重点词汇等内容要通过在一定语境中的多次重现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张洁2001:84)。再次是系统性,教材的内容要前后呼应、形成整体,避免内部矛盾或前后冲突(庄智象,黄卫2003:12)。最后是后瞻性,即教材要追踪使用情况(张明2004:44)。从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上讲,教材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内容选择要保证一定的趣味性,阅读材料要有可读性,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龚立等2001:59)。从教材实用性上讲,教材所选的内容要有实践性,可操作性要强。(方健壮2002:25)
三、按照语言使用频率编写教材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材应该能够提高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内容展开上应该合理、科学。而在近年不断面世的新教材中,许多教材对于内容展开的顺序存在争议,目前很少见到完全基于清晰数据而安排顺序的教材。例如有的教材按照难易程度出发,先易后难,但是内容的难度具体有多高、内容之间难度相差多少、这样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往往是主观的判断,很难清晰界定,这就容易引起质疑。
1.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建议按照实际生活中外语语言使用的频率来安排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在可靠统计学数据的基础上,保证了语料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外语国家语言使用者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哪一种(类)会话情景最经常出现,那么我们就将使用频率高的情况最先介绍给学习者,之后逐渐安排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较少使用的和生僻的内容就放在教材后面(作为了解之用)。这样,学习者优先掌握的那些熟悉的内容与实际经常应用的内容是同步的,在今后使用语言的时候能够更加自如,实现了学习为使用服务的目的。同理,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也都可以按照语言使用的频率由高至低进行安排。由于教材知识点全都来自实际生活,对学习者来说非常熟悉。因此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可在每处知识点配以背景介绍,模拟实际的场景,尽可能还原现实中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辅以模拟练习,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这样,教材的形式更灵活,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外语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并且真正将学生的“所学”转化为“所用”。
2.数据收集。这种编写教材的思路,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做基础。笔者认为,可借助录音、问卷、访谈等形式来收集数据。例如,可利用录音的形式来记录和收集语料,分析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用到的外语知识点,同时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大量长期的跟踪工作。另外,可配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语言使用者所认为常用的外语知识点都有哪些。在调查跟踪对象的选择上,可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进行随机抽取,可以保证语料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和代表性。
四、结语
本文综述了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实际生活中外语语言使用的频率来安排教材编写的顺序,以期为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启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长期的语料收集和统计工作,在今后笔者将尝试完善数据收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London:Macmillan,1995.
[2]David Nunan,first published,fifth impression.Syllabus Design[M].Oxg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2011,(5):5-10.
[4]戴忠信,刘军.论外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4):127-131.
作者簡介:丰乐,女,河北张家口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