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经中国革命沧桑巨变之后,在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期形成的一种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今天我们用西柏坡精神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也是我们党在战略上胜人一筹的一贯优势,是我们党冷静对待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和社会变革矛盾凸显期的理性认识。有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才能使我们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因眼前利益而遮蔽未来长远利益,同时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深远的寓意,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西柏坡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9-0307-01
1948年毛泽东在九月会议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代表米高扬时,对新中国的政权性质进行了解释,说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只是为了更适合于中国的国情,所以称之为人民民主专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分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必须团结和争取的力量。惟有各革命阶级的团结,才能使这个专政得到巩固。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光辉文献。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系统阐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纲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我们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西柏坡时期,我党从革命事业的需要出发,依靠顺乎民心的革命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求同存异、广交朋友、团结各方面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策略,实现了各民主党派的合作。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进一步重申了我们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强调要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坦诚地商量和解决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做出成绩来。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坦诚合作,召开了新政协会议,开始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和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法律和实际上得到了确认。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便形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联合政府的基本阵容。
党在建国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创造。它既不同于苏联式的一党制,又不同于欧美式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平等协商国家大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建言建议,献计献策,有效地发挥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这种新型的政党制度,不仅在当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而且在后来的实践中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至今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通过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入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常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上不停地总结经验,在理论上不停地进行探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新新观念,确立新思想,树立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事业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深刻认识这一点,提高全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生,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手段,这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纵观中国历史无论哪一个统治阶级如果不关心民生问题,不关心老百姓生活,必将会陷入统治的危机,导致政权的衰败。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后,能否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上毛泽东提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可见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是社会问题,从政治的角度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忧患的重要体现。我们说忧患源于责任,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党对人民负责的一种态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克服种种困难利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恢复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接管了破烂不堪的城市,对城市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正是有了这种前瞻性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所以说中国共产党要“学会生产工作”,不仅体现党对解决人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多问题的忧患,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高超智慧,“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身能力提高才能真正掌握解决民生困难的本领,真正为人民服好务,践行党的宗旨。
如今历史条件虽然变了,中国共产党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和危险,如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习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这正是我们党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一种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在当前居安思危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易经》中讲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我们党正确认清形势,保持警醒的一种精神状态。西柏坡精神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用西柏坡精神解读党的忧患意识,不仅是对党的精神境界的理解,也是对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的一种诠释。今天中华民族又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忧党,具有忧患意识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后得到的科学理性认识,是我们党具有战略思维的重要体现,对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高清海.價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西柏坡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9-0307-01
1948年毛泽东在九月会议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代表米高扬时,对新中国的政权性质进行了解释,说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只是为了更适合于中国的国情,所以称之为人民民主专政。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分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必须团结和争取的力量。惟有各革命阶级的团结,才能使这个专政得到巩固。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光辉文献。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系统阐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纲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我们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西柏坡时期,我党从革命事业的需要出发,依靠顺乎民心的革命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求同存异、广交朋友、团结各方面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策略,实现了各民主党派的合作。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进一步重申了我们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强调要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坦诚地商量和解决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做出成绩来。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坦诚合作,召开了新政协会议,开始了共同纲领的制定和新中国的筹建工作。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法律和实际上得到了确认。而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便形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联合政府的基本阵容。
党在建国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创造。它既不同于苏联式的一党制,又不同于欧美式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平等协商国家大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建言建议,献计献策,有效地发挥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这种新型的政党制度,不仅在当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而且在后来的实践中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至今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通过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入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常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上不停地总结经验,在理论上不停地进行探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新新观念,确立新思想,树立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事业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深刻认识这一点,提高全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生,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手段,这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纵观中国历史无论哪一个统治阶级如果不关心民生问题,不关心老百姓生活,必将会陷入统治的危机,导致政权的衰败。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后,能否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上毛泽东提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可见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是社会问题,从政治的角度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忧患的重要体现。我们说忧患源于责任,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党对人民负责的一种态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克服种种困难利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恢复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接管了破烂不堪的城市,对城市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正是有了这种前瞻性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所以说中国共产党要“学会生产工作”,不仅体现党对解决人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多问题的忧患,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高超智慧,“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身能力提高才能真正掌握解决民生困难的本领,真正为人民服好务,践行党的宗旨。
如今历史条件虽然变了,中国共产党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和危险,如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习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这正是我们党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一种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在当前居安思危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易经》中讲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我们党正确认清形势,保持警醒的一种精神状态。西柏坡精神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用西柏坡精神解读党的忧患意识,不仅是对党的精神境界的理解,也是对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的一种诠释。今天中华民族又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忧党,具有忧患意识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后得到的科学理性认识,是我们党具有战略思维的重要体现,对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高清海.價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