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亲身经历并结合专业工作,介绍在落后的非洲国家开展农业合作项目的一些经验及所取得的成效,旨在为以后的农业南南合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南南合作;经验;成效;尼日利亚;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3.4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233-03
经笔者申请,并受相关部门考核合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外经中心和贵州省农业厅外经中心的安排,笔者于2004年5月19日赴尼日利亚执行中尼南南合作农业项目,在尼日利亚工作30个月,并于2006年12月8日返回中国。现项目已顺利而圆满的完成,下面特将项目执行情况介绍如下。
1中国技术开花结果,项目执行成效显著
结合笔者农学专业并根据尼方的实际需要和中方驻阿布贾专家组的安排,被分派到尼日利亚中北区的科吉州(Kogi state,Nigeria)农业开发与发展项目部(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工作,期间主要从事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水稻、玉米、木薯、山药、豆类、瓜类、西红柿、胡萝卜等的高产技术推广,并在工作中取得以下成效。
1.1作物单产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在认真仔细而全面地分析当地作物生产产量低下的原因后,提出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提高作物产量的办法。
通过田间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笔者发现尼日利亚当地人在作物种植技术上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对肥料运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①部分农户对作物不施肥(包括农家肥和化肥),情况分以下几种:一是有的认为作物田块已经很肥,能足够提供所种作物所需肥力(事实并非如此);二是有的根本不相信化肥和农家肥能起到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三是有的即使相信使用农家肥和化肥能增加作物产量,但买不起化肥。②大多数农户施肥方法不对,一是旱地表施不覆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天不下雨作物对肥料的吸收率几乎为零;二是肥料用量不对,由于是表施,用量成倍增加,但对作物依然无增产效果;三是肥料施用时间和次数不对,主要体现在不施基肥,在播种后50d看作物实在无精打采了才施用1次,以后不管作物缺不缺肥,不再施用。③肥料单一,要么只施用氮肥,要么只施用一种比例的复合肥。
(2)缺乏对作物密度的认识,主要体现在:①行株距太宽,以水稻为例,行距为30~40cm,株距为30~40cm;②穴株数太多,如,水稻每穴播种25~40粒,玉米每穴播种3~4粒。
(3)缺乏整地对增加保水保肥能力的认识,以水稻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顺其自然,田块天然是斜坡就把种播在斜坡上,田块天然是凹凸不平就把种播在凹凸不平上,无整地概念;②即使田地稍微平整,田地四周也无埂,任由肥水流失。
(4)缺乏人类对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认识,大多数人认为世间万物一切都由上帝制造并主宰,上帝给你你就有,上帝不给你你就无。
在找出当地技术的不足与缺点后,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1)科学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在科学合理的时间对作物施以科学合理的肥料量和平衡的肥料种类,并对旱地作物深施覆土。纠正了尼日利亚大多数农户不施肥、施肥时间不对、肥料种类不平衡、肥料用量不对和表施不覆土的不良耕作法。
(2)合理密植。控制合理的株行距和每穴株数,纠正了当地农户株行距过大而每穴株数太多的种植问题。
(3)科学整地。改造稻田,使其田地平整,四周有埂而能灌能排;纠正了当地田块或成斜坡状或高低不平不能保水保肥的缺陷。
(4)不畏毒蛇病蚊,亲自田间操作和示范以上作物增产技术,现场演示人类技术对大自然的征服作用和改造作用,让尼人见证“上帝不给我们的,我们同样可以获得”。
以上技术首先在离工作地点农业开发与发展项目部(ADP)5km处的Karara进行示范,示范成功后随即向科吉州的其他10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政府地区推广,这10个地方政府地区分别是:Kabba local government area、Abejukolo local government area、Oguma local government area、K/karfe local government area、Girinya local government area、Karara local government area、Geregu local government area、Ofoke local government area、Idah local government area、Ibaji local government area。经验收,在综合使用上述技术的情况下,作物增产效果明显。以水稻和玉米为例,平均水稻产量可达9 000kg/hm2,玉米可达7 500kg/hm2,和当地技术下的平均水稻产量3 000 kg/hm2,玉米5 000kg/hm2相比,平均产量分别增加6 000 kg/hm2和2 5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200%和50%,分别增加产值(以当地价格计算)8 307美元/hm2和2 884美元/hm2。
1.2适当提前播种期,雨季一茬变两茬
尼日利亚只有2个季节,即雨季和旱季,每个季节持续时间约为6个月,雨季是一年中降雨量集中的季节,始于5月初,终于10月底,其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这4个月中,这个季节是绝大多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的季节。旱季则是一年中几乎不下雨的季节,始于11月初终于次年4月底。由于该州水利灌溉设施如山塘、水库和沟渠等几乎为空白,一切作物生长需水和人畜用水都靠自然降水,所以这个季节由于缺雨,大多数作物都不能种植(木薯等例外)。
虽然雨季可以种植大多数农作物,但是当地人总是在6月以后才进行种植,由于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在当地最短都在3个月以上,也就是说,生育期最短为3个月的作物到收获时已是9月初,而在此时大量的降雨即将结束,如在此时再进行第2茬种植,后面雨水不保,作物很难获得丰收。因此,当地人在雨季只种植1茬。鉴于此,在对当地的降雨量及降雨规律和当地的作物生育期做了仔细分析后,提出于5月初雨季一来就进行播种的早播技术,并以玉米和水稻进行示范。由于苗期和最后面的成熟期对雨水的需求不是很大,但又能保证有适当的雨水,所以在雨季不单能进行两季种植,而且每季产量不减。具体做法是:①选用当地高产抗病而生育期短(即3个月)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②第1茬于5月初播种,8月初收获;③第2茬于8月初播种,10月底收获。
该技术在ADP示范取得成功后,迅即在该州的其他13个地方政府地区推广,极大地增加了尼日利亚农村人的年收益,其收益几乎是未推广此技术前的2倍。
1.3稻鱼结合
笔者在推广自身专业的同时,还与贵州省农业厅水产专业的晏宏同志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在尼日利亚科吉州乃至其他许多州,稻田养鱼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在稻鱼技术还没结合的情况下,鱼稻分开互无联系,而在稻鱼技术结合的情况下,在尼日利亚当地人的眼里,对于养鱼户来说,水稻是多得之物,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鱼又是多得之物,当地水稻种植户对此技术十分感兴趣,因为在同一块地里水稻产量不但不减,反而由于鱼吃掉稻田里的部分杂草和害虫和鱼排泄物是水稻的肥料而促进水稻单产提高。该技术在ADP示范取得成功后,迅即在该州的4个水源较好的地方政府地区推广,丰富了尼日尼亚农村人的饮食。
关键词 南南合作;经验;成效;尼日利亚;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3.4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233-03
经笔者申请,并受相关部门考核合格,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外经中心和贵州省农业厅外经中心的安排,笔者于2004年5月19日赴尼日利亚执行中尼南南合作农业项目,在尼日利亚工作30个月,并于2006年12月8日返回中国。现项目已顺利而圆满的完成,下面特将项目执行情况介绍如下。
1中国技术开花结果,项目执行成效显著
结合笔者农学专业并根据尼方的实际需要和中方驻阿布贾专家组的安排,被分派到尼日利亚中北区的科吉州(Kogi state,Nigeria)农业开发与发展项目部(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工作,期间主要从事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水稻、玉米、木薯、山药、豆类、瓜类、西红柿、胡萝卜等的高产技术推广,并在工作中取得以下成效。
1.1作物单产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在认真仔细而全面地分析当地作物生产产量低下的原因后,提出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提高作物产量的办法。
通过田间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笔者发现尼日利亚当地人在作物种植技术上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对肥料运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①部分农户对作物不施肥(包括农家肥和化肥),情况分以下几种:一是有的认为作物田块已经很肥,能足够提供所种作物所需肥力(事实并非如此);二是有的根本不相信化肥和农家肥能起到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三是有的即使相信使用农家肥和化肥能增加作物产量,但买不起化肥。②大多数农户施肥方法不对,一是旱地表施不覆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天不下雨作物对肥料的吸收率几乎为零;二是肥料用量不对,由于是表施,用量成倍增加,但对作物依然无增产效果;三是肥料施用时间和次数不对,主要体现在不施基肥,在播种后50d看作物实在无精打采了才施用1次,以后不管作物缺不缺肥,不再施用。③肥料单一,要么只施用氮肥,要么只施用一种比例的复合肥。
(2)缺乏对作物密度的认识,主要体现在:①行株距太宽,以水稻为例,行距为30~40cm,株距为30~40cm;②穴株数太多,如,水稻每穴播种25~40粒,玉米每穴播种3~4粒。
(3)缺乏整地对增加保水保肥能力的认识,以水稻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顺其自然,田块天然是斜坡就把种播在斜坡上,田块天然是凹凸不平就把种播在凹凸不平上,无整地概念;②即使田地稍微平整,田地四周也无埂,任由肥水流失。
(4)缺乏人类对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认识,大多数人认为世间万物一切都由上帝制造并主宰,上帝给你你就有,上帝不给你你就无。
在找出当地技术的不足与缺点后,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1)科学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在科学合理的时间对作物施以科学合理的肥料量和平衡的肥料种类,并对旱地作物深施覆土。纠正了尼日利亚大多数农户不施肥、施肥时间不对、肥料种类不平衡、肥料用量不对和表施不覆土的不良耕作法。
(2)合理密植。控制合理的株行距和每穴株数,纠正了当地农户株行距过大而每穴株数太多的种植问题。
(3)科学整地。改造稻田,使其田地平整,四周有埂而能灌能排;纠正了当地田块或成斜坡状或高低不平不能保水保肥的缺陷。
(4)不畏毒蛇病蚊,亲自田间操作和示范以上作物增产技术,现场演示人类技术对大自然的征服作用和改造作用,让尼人见证“上帝不给我们的,我们同样可以获得”。
以上技术首先在离工作地点农业开发与发展项目部(ADP)5km处的Karara进行示范,示范成功后随即向科吉州的其他10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政府地区推广,这10个地方政府地区分别是:Kabba local government area、Abejukolo local government area、Oguma local government area、K/karfe local government area、Girinya local government area、Karara local government area、Geregu local government area、Ofoke local government area、Idah local government area、Ibaji local government area。经验收,在综合使用上述技术的情况下,作物增产效果明显。以水稻和玉米为例,平均水稻产量可达9 000kg/hm2,玉米可达7 500kg/hm2,和当地技术下的平均水稻产量3 000 kg/hm2,玉米5 000kg/hm2相比,平均产量分别增加6 000 kg/hm2和2 5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200%和50%,分别增加产值(以当地价格计算)8 307美元/hm2和2 884美元/hm2。
1.2适当提前播种期,雨季一茬变两茬
尼日利亚只有2个季节,即雨季和旱季,每个季节持续时间约为6个月,雨季是一年中降雨量集中的季节,始于5月初,终于10月底,其70%的雨量集中在6~9月这4个月中,这个季节是绝大多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的季节。旱季则是一年中几乎不下雨的季节,始于11月初终于次年4月底。由于该州水利灌溉设施如山塘、水库和沟渠等几乎为空白,一切作物生长需水和人畜用水都靠自然降水,所以这个季节由于缺雨,大多数作物都不能种植(木薯等例外)。
虽然雨季可以种植大多数农作物,但是当地人总是在6月以后才进行种植,由于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在当地最短都在3个月以上,也就是说,生育期最短为3个月的作物到收获时已是9月初,而在此时大量的降雨即将结束,如在此时再进行第2茬种植,后面雨水不保,作物很难获得丰收。因此,当地人在雨季只种植1茬。鉴于此,在对当地的降雨量及降雨规律和当地的作物生育期做了仔细分析后,提出于5月初雨季一来就进行播种的早播技术,并以玉米和水稻进行示范。由于苗期和最后面的成熟期对雨水的需求不是很大,但又能保证有适当的雨水,所以在雨季不单能进行两季种植,而且每季产量不减。具体做法是:①选用当地高产抗病而生育期短(即3个月)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②第1茬于5月初播种,8月初收获;③第2茬于8月初播种,10月底收获。
该技术在ADP示范取得成功后,迅即在该州的其他13个地方政府地区推广,极大地增加了尼日利亚农村人的年收益,其收益几乎是未推广此技术前的2倍。
1.3稻鱼结合
笔者在推广自身专业的同时,还与贵州省农业厅水产专业的晏宏同志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在尼日利亚科吉州乃至其他许多州,稻田养鱼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在稻鱼技术还没结合的情况下,鱼稻分开互无联系,而在稻鱼技术结合的情况下,在尼日利亚当地人的眼里,对于养鱼户来说,水稻是多得之物,对于水稻种植户来说,鱼又是多得之物,当地水稻种植户对此技术十分感兴趣,因为在同一块地里水稻产量不但不减,反而由于鱼吃掉稻田里的部分杂草和害虫和鱼排泄物是水稻的肥料而促进水稻单产提高。该技术在ADP示范取得成功后,迅即在该州的4个水源较好的地方政府地区推广,丰富了尼日尼亚农村人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