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儿又被玩了!美国小孩上幼儿园之前就在练坐姿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时间我一直穿梭于纽约各种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开放日,曼哈顿有不少非常好(gui)的幼儿园,连拿申请表格的资格都需要先摇号抽签,这个概率绝对和上海车牌摇号差不多了。不管是主流的公立幼儿园还是那些遥不可及的私人幼儿园,我都去参观他们的开放日,没啥,就是想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到底牛在哪里,看看对于我带豆子有什么借鉴作用。
  参观的幼儿园已经不下十家了,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位园长都会强调,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学会三件事。
  学会准备好
  有位园长说,现在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天才”儿童,恨不得从一出生就开始教认字、数数,以为这样孩子上学后成绩就会好。但我们忘记了,学习,首先需要的是“硬件基础”准备好,那就是身体和头脑准备好。
  准备工作包括两个部分。我的身体准备好了:坐姿正确;我的头脑准备好了: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中,遇到困难会自己思考或者寻求帮助,可以听从并且遵守游戏指令。
  坐姿正确这项我以前是没留意的,这次听这么多园长提到,我才意识到豆子认知老师的良苦用心。大概从十四个月大时,豆子的认知老师就要求我在家给她买一套小桌子、小椅子。她是“自由”惯了的人,一开始坐在椅子上绝对是“坐没坐相”的那种,而且坐一会就要下來了。


  认知老师就要求我们,每天有一部分的游戏时间在小桌子上进行,每次豆子坐那时,我们就会提醒她,“脚在哪?放地上了吗?手在哪?放桌上了吗?身体在哪?坐笔直了吗?好,豆子准备好了,我们要开始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豆子明显坐姿好了,随着坐姿好了以后,她的专注力也就提高了,真可以坐定专心玩一些玩具了。
  两岁以后,每次豆子坐在桌子旁开始玩任何一个游戏之前,我们都会一起检查这五个方面:
  我的身体坐直了;
  我的眼睛在看了;
  我的耳朵在听了;
  我的嘴巴不说话了;
  我的脑袋在思考了。
  这五步就是把“准备好了”细化了,一开始豆子是懵懵懂懂的,有时也不会完全遵守我们的指令。但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她就明白了。比如有时,读绘本读到一半她走神了,我就会用这个提醒她,“你的眼睛在看吗?”等到她回过神继续看绘本时,我会再补充一句,“豆子的眼睛在看了。”
  你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小提醒,却在帮助豆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不能指望“散养”六年的孩子,到了上学年纪一下子就自控了,这些都是这样点滴养成的。“准备好了吗”,不仅是一个姿势的改变,更是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萌芽。
  学会负责
  有不少孩子上学后,没人监督就不做作业,爱赖床总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白自己要对自己负责,长久以来,他的所有起居安排都是父母负责的,吃饭是追着喂,家务劳动一点不用做,玩具乱扔家长跟着收拾。从小到大,孩子没有机会去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了,需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学龄前要完成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孩子学会负责。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最关键的是要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然后不越界,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
  比如,孩子不要吃饭了,那就尊重他,也许我们会担心孩子之后会饿,但是不让孩子体会到饿的感受,他就不会对自己的这个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玩具弄了一屋子都是,不用碎碎念,但是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玩好需要归位。也许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才能对玩具负责;
  再比如,开始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而不是一味享受。
  所有这些事都特别小,但这些事都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一个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今后才能对学习有自发性。因为他会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也不是老师的。
  学会尊重
  幼儿园也好,小学也好,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在那里,他需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要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与其到了幼儿园、到了上学后开始“教”孩子,不如从小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动物、尊重环境。
  有位园长说了这样一段话:家长要把教养孩子的过程看成一个连续的坐标轴,而不是几个分散的点,好像每次到了这个点就任务完成了。其实不是的,家庭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是一步一步互相作用、影响的。所有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当孩子能独立又有担当时,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其他文献
杂志上肖恩的漫画《我是脑残爹》亲们还喜欢么?据说,这是许多读者的“每期必追”。  肖恩是我们杂志特聘的漫画大牛。真名史悟轩,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动画专业,作品出现在多个电视频道、杂志和书籍上。大名鼎鼎的“熊猫铁蛋儿”就是他创作出来的哦!俺们杂志诞生以来的封面,也是出自史老师之手哦!  当肖恩还是准爸一枚时,媳妇怀孕,他也跟着“害喜”。各种糗、各种累、各种囧还有各种小幸福,积攒在一起
期刊
在我怀孕三个月时,我和他分居了。孩子四个月时,他要求打掉孩子并离婚,我没有同意。因为我肚子里可能是个女孩,所以婆家不想要,她爸爸也明确表示,如果这个孩子我坚持要生下来,也与他无关。孩子现在八个半月了,他没有过问过我和孩子。目前我和父母住在一起,自己负担孩子也没有问题,孩子出生以后我要起诉离婚。  在孩子三个月到七个月这期间,我甚至有过抑郁倾向,很绝望,很恨他。恨他不负责任,恨婆家的不管不劝,恨自己
期刊
Q:如何给10岁的女孩子解释什么是贞操?  A:我们反对向女孩子灌输处女膜崇拜的贞操观。那是建立在男女性别不平等基础上的性教育,是剥夺女性身体自主权、强化女性对性的负面认识、强化女性在性上是“弱者”地位的教育。  但是,我觉得可以讲另一种“贞操”:每个人的身体是自己的,是不允许别人侵犯的,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身体,做自己身体的小主人。这是防止性骚扰的教育。  Q:我教的一个小学一年级女生,
期刊
孙凯悦 8岁 《回家》  “滴答、滴答……”雨姑娘轻轻敲打着蓝色的雨伞,似乎有话对它说。伞下的女孩看着雨中的路,还很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她不禁叹了口气。但是,她永远明白:回家的路,再怎么难,再怎么远,还是要回家去。只有回到家,才能见到亲爱的爸爸妈妈,才能做个快快乐乐的小女孩!  汪影清 8岁 《月夜》  宁静深邃的夜空,呈现一种美丽的深蓝。明黄色的月亮下,两只白天鹅在水中安静地游来游去,绿色
期刊
一名女游客,在动物园猛兽区私自下车,被老虎袭击一事家喻户晓;一男游客翻越隔离栏,被虎咬致死的事件,街议巷论。  他们都死于:不守规则;一个共同的结果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有行人过马路闯红灯,骑电瓶车、自行车过马路闯红灯引发的伤亡,更是时常发生。  立规矩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如何让孩子守规矩?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守规則有很多误解,也有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守规矩,使用了很多错误的方法,训斥、棒打、恐吓…
期刊
儿子两岁时,最喜欢说“不要”,跟他说啥都是用这俩字来回应。姥姥没少跟他呕气,洗个澡要谈判半天,最后直接粗暴脱衣服;吃个饭要拉扯半天,最后强行安放进餐椅。  其实这么点大的孩子除了说“不”可以显示霸气侧漏外,也没有更多词汇可以表达他们更多的需求。成天说“不”的娃儿真的不讨厌,反而是既可爱又可怜,难不成我们还真要把孩子的“不要”当真?认真你就输了。  我带儿子坐过几次公交车,他很喜欢,尤其钟情于自己拿
期刊
我家两个孩子,一个马上六岁,已开始萌出六龄牙,另一个四岁,一口牙齿洁白如雪,这得益于我在靠谱牙医的指导下几年来采用的正确护齿方法,避免了一些误区,分享如下:  误区一:孩子的牙齿自己刷  这曾是我过去的理念:会自己刷牙了,当然得自己刷,大人帮忙,那就不自立了。发现这个误区是因为有一段时间,孩子的牙刷被换成了很贵的电动牙刷,他自己刷得很开心,却因没有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牙齿上长出了很多黑色素。  当我
期刊
老爹:  习惯是个微妙的东西,就是每天都要做的固定的事。初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里面送一个手环,规则是戴手环21天。抱怨了就得把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果一只手能坚持21天就算成功,人就再也不会抱怨了。这和习惯是一样的,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光靠愿望,还要有自己的心态和毅力。不错,好习惯可以让一个人有很大成就或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坏习惯会让人一落千丈,可是习惯不是着急就可以有的。习惯不
期刊
有一天,儿子回来的时候很沮丧,在自己房间里关上门不肯出来,在外面能听到里面隐隐的抽泣声。  一个七岁的孩子,从中国和我一起来到日本,三个月时间就融入了日本的生活,在小学表现也不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一直暗地里为他感到骄傲,甚至觉得,他比我更像个男子汉。吃晚饭的时候,儿子眼睛有些发红地走了出来。饭桌上,我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我一年级的功课没有及格。”儿子声音低
期刊
二娃出生了,尽管之前已经做好各种思想准备,也自认为非常照顾老大的情绪,但是貌似还是状况多多。  而且,我家“老二”还是双胞胎!一家子出去,别人看双胞胎还看不过来,哪有空理大的呢!以至于姐姐经常会跑到人前去强调:“还有我呢!”  我们自认为生二胎前做足了姐姐的思想工作。一怀上二胎,我就开始在家里反复强调:“护大不护小。”希望姐姐不会感到落差。但没想到,大人给的却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弟弟们出生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