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有效途径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一、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说,国防教育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国防教育的中心是国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理想道德教育等。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从教育过程来看,两者还具有兼容性。
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其中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意识,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团体性和对抗性。军事训练的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军事训练的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激发竞争意识。此外,我们要使学生把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生活管理,特别是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
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爱国激情,强化国防观念。通过这些教育,大学生会明白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履行公民义务,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内容是从军事科学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加之又沿用了军事院校课题式教学方式,使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零碎,教学管理不规范。而国防教育内容本身又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历史跨度长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和有关方面应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另一方面,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全忠.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国防,2000,(10).
[2]许庆书,周艳玲.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3]王树平.谈大学生国防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优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有效途径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一、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说,国防教育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我们应该自觉地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
国防教育的中心是国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爱军尚武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国防理想道德教育等。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进行国防教育和德育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
从教育过程来看,两者还具有兼容性。
一方面,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训练为主要形式,其中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把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强化全民国防意识,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训练具有很强的团体性和对抗性。军事训练的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军事训练的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体互助精神,激发竞争意识。此外,我们要使学生把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出来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生活管理,特别是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
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激发爱国激情,强化国防观念。通过这些教育,大学生会明白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大学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后备军,参加军训,接受国防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防意识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履行公民义务,担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目前,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内容是从军事科学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加之又沿用了军事院校课题式教学方式,使普通高校军事学课程体系系统性较差,教学内容零碎,教学管理不规范。而国防教育内容本身又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历史跨度长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质量。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高校和有关方面应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在军事理论教育课程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板书、幻灯和录像等手段,很难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们面临的教学媒体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印刷媒体,而是以视听媒体和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集成化的教学系统。因此,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另一方面,教员也要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三、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具有渗透性、选择性、超前性等特点,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国防教育的征文、办专题板报、组织演讲、歌咏比赛、国防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学校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都深深植根于广大学生之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它们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这些活动,高校武装部要适时介入并给予具体指导,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报纸刊物、资料、挂图以及音像制品等。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络阵地,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上网的增多,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教育途径。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注重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国防教育。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使用方便、多媒体化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参与网上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我们要切实加强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用健康的教育内容占领网络空间,让大量具有良好国防教育和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我们要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即使上传到网上,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讨论,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和其他各类社会网站,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全忠.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国防,2000,(10).
[2]许庆书,周艳玲.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9).
[3]王树平.谈大学生国防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优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