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那时和亲人、朋友最常用的联络方式就是书信,是信件开启了最初情感交流的沟渠。习惯了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电脑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写信那温馨的年代已一去不返,想念他人的时候,只需按下十一个熟悉的数字,就可以让天涯变成咫尺。书信,正在渐行渐远,慢慢地成为一道古老的风景,沉淀在岁月的长河。
然而依然难忘写信这种原始得有点唯美的感觉,声波永远不会带有体温,铅字也永远不会有“见字如面”的感觉。喜欢写信,沏一杯清茶,在幽静的灯光下,喜欢那种摩挲着纸页静静流泻情感的感觉,喜欢闻那墨香的味道,喜欢听那钢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的美妙声音,喜欢那种宣泄的快乐,喜欢那种倾诉的平和,喜欢那种亲切的心与心的交谈,喜欢无声的感情酝酿过程。
每个年代的書信,都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品读古诗,恍惚中犹如穿越了千年时空。欣赏古诗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企盼与殷切;欣赏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那种询问般的自然与平和;欣赏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表白的温情与真挚;欣赏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美丽与婉约;欣赏杜牧的“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朴实与亲切;欣赏晏殊“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奈与惆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的清新与隽永;以及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不易与珍贵。
下面是一个女儿在护士节写给母亲的信,让我们来感受父爱的同时,一起去感恩父母为我们的无私奉献。
亲爱的妈妈:
远念!
心里想过很多种方式给您祝寿,而现实却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千里之外,那个陌生的城市,您安静又淡然地迈入古稀之年。古稀之年也称随心之年,而孝顺又是以顺为孝。虽然担心您和爸爸在外吃住不习惯,担心您身体经不起这来回的颠簸,但我们依然尊重您的决定。于是,我们就这样远远地,透过网络和电话追随您的足迹,知晓一切安好便不再忐忑。
此刻,我翻看着一张张照片,数十载光阴就这样在我眼前掠过。时光荏苒,青春不在,韶华已逝,您微笑的脸庞上有千帆过尽的从容,有历尽沧桑的睿智。曾几何时,从大山的深处深一脚浅一脚走出一条求知之路;曾几何时,雄赳赳气昂昂走延安上北京;曾几何时三尺讲台一只粉笔,滴滴汗水浇灌桃李满天下。
您把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奉献给了您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吃苦受累,殚精竭虑,无怨无悔。我依然记得,我们一家四口住在一个房间的情形——屋檐下摆放的蜂窝煤炉就是我们的厨房,布帘一拉,我们就有了卧室和客厅。那是我们最初的家,也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那时候,小小的收音机是我们家唯一的电器。一家四口围坐一起收听“刑警803”“小喇叭开始广播”的声音伴随我们慢慢长大。我们的家也由一间房到两间,再到两室一厅,三室一厅。正是这些日子,让我更懂得了珍惜和满足。
记得奶奶在世的时候,大家会说奶奶就像我们家的老树根,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守望着儿孙满堂。如今,您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妈妈在哪,家就在哪里。不管我们走得多远,受了多少委屈,都会知道,有个温暖的港湾会永远为我敞开,那就是妈妈的怀抱。每当我累了倦了,或是压力重重,总会想回家去看看。在您的身边,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会觉得充满了力量。身在异乡,特别是作为一名护士,没有节假日,更没有寒暑假,常常身不由己,一年中能与您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最近的几次回家也都是因为您生病住院,才匆匆赶回去,没入家门就直奔医院。您总是埋怨哥哥不该告诉我,不该影响我的工作。可我知道,您的内心是欣喜的。每当我在科室遇到与您身形相似的阿姨都会有些恍惚,多么希望在您生病住院时,给您打针发药,守护在身旁的是我,是您的女儿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从小您教我的道理,而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的含义。当我在病房里,轻声叫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时候,我真的从内心里把他们当作了我的亲人。
今天,不能陪在您的身边,但心里又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给您听。还记得我在外求学的时候吗?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书信几乎是我们唯一的沟通方式。每次看到您熟悉的字迹,思乡的泪水便会一滴一滴的落下。几年前,您把收藏多年的来往书信捎给了我。翻开那些泛黄的信笺,就仿佛看到我的青葱岁月,感受着母亲无私的爱。无论我身在何方,母爱一刻也未曾远离。时隔多年,我再次以书信的方式与您对话,真好!
最后,遥祝我最亲爱的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永远爱您的女儿
然而依然难忘写信这种原始得有点唯美的感觉,声波永远不会带有体温,铅字也永远不会有“见字如面”的感觉。喜欢写信,沏一杯清茶,在幽静的灯光下,喜欢那种摩挲着纸页静静流泻情感的感觉,喜欢闻那墨香的味道,喜欢听那钢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的美妙声音,喜欢那种宣泄的快乐,喜欢那种倾诉的平和,喜欢那种亲切的心与心的交谈,喜欢无声的感情酝酿过程。
每个年代的書信,都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品读古诗,恍惚中犹如穿越了千年时空。欣赏古诗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企盼与殷切;欣赏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那种询问般的自然与平和;欣赏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表白的温情与真挚;欣赏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美丽与婉约;欣赏杜牧的“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朴实与亲切;欣赏晏殊“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奈与惆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的清新与隽永;以及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不易与珍贵。
下面是一个女儿在护士节写给母亲的信,让我们来感受父爱的同时,一起去感恩父母为我们的无私奉献。
亲爱的妈妈:
远念!
心里想过很多种方式给您祝寿,而现实却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千里之外,那个陌生的城市,您安静又淡然地迈入古稀之年。古稀之年也称随心之年,而孝顺又是以顺为孝。虽然担心您和爸爸在外吃住不习惯,担心您身体经不起这来回的颠簸,但我们依然尊重您的决定。于是,我们就这样远远地,透过网络和电话追随您的足迹,知晓一切安好便不再忐忑。
此刻,我翻看着一张张照片,数十载光阴就这样在我眼前掠过。时光荏苒,青春不在,韶华已逝,您微笑的脸庞上有千帆过尽的从容,有历尽沧桑的睿智。曾几何时,从大山的深处深一脚浅一脚走出一条求知之路;曾几何时,雄赳赳气昂昂走延安上北京;曾几何时三尺讲台一只粉笔,滴滴汗水浇灌桃李满天下。
您把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奉献给了您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吃苦受累,殚精竭虑,无怨无悔。我依然记得,我们一家四口住在一个房间的情形——屋檐下摆放的蜂窝煤炉就是我们的厨房,布帘一拉,我们就有了卧室和客厅。那是我们最初的家,也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那时候,小小的收音机是我们家唯一的电器。一家四口围坐一起收听“刑警803”“小喇叭开始广播”的声音伴随我们慢慢长大。我们的家也由一间房到两间,再到两室一厅,三室一厅。正是这些日子,让我更懂得了珍惜和满足。
记得奶奶在世的时候,大家会说奶奶就像我们家的老树根,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守望着儿孙满堂。如今,您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妈妈在哪,家就在哪里。不管我们走得多远,受了多少委屈,都会知道,有个温暖的港湾会永远为我敞开,那就是妈妈的怀抱。每当我累了倦了,或是压力重重,总会想回家去看看。在您的身边,即使什么也不说也会觉得充满了力量。身在异乡,特别是作为一名护士,没有节假日,更没有寒暑假,常常身不由己,一年中能与您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最近的几次回家也都是因为您生病住院,才匆匆赶回去,没入家门就直奔医院。您总是埋怨哥哥不该告诉我,不该影响我的工作。可我知道,您的内心是欣喜的。每当我在科室遇到与您身形相似的阿姨都会有些恍惚,多么希望在您生病住院时,给您打针发药,守护在身旁的是我,是您的女儿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从小您教我的道理,而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它的含义。当我在病房里,轻声叫着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时候,我真的从内心里把他们当作了我的亲人。
今天,不能陪在您的身边,但心里又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给您听。还记得我在外求学的时候吗?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书信几乎是我们唯一的沟通方式。每次看到您熟悉的字迹,思乡的泪水便会一滴一滴的落下。几年前,您把收藏多年的来往书信捎给了我。翻开那些泛黄的信笺,就仿佛看到我的青葱岁月,感受着母亲无私的爱。无论我身在何方,母爱一刻也未曾远离。时隔多年,我再次以书信的方式与您对话,真好!
最后,遥祝我最亲爱的妈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永远爱您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