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智移云技术的快速发展,业财一体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不断深化,业财融合再次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热点。但是,何为“业”?何为“财”?各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业财的认识也就有所差异。文章在对“业”“财”细分界定的基础上,研究业财融合的其中一个细分种类,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业财融合;财务共享
一、业财融合的涵义
传统财务会计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会计准则为准绳,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与反映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会计工作重心也从事后的记录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要实现上述目标,业财融合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所谓业财融合,指财务与业务基于相同的价值目标,在思维、制度、流程、系统、信息等不同层面的全面融合,采用信息化手段使业务与财务在流程上实现自动协同,在流程上平滑衔接业财信息,使业财紧密相连,业务信息成为财务信息的有效驱动信息,业务的数据成为财务数据的维度扩展数据,业财信息一体化成为业务决策的服务信息,有效提升决策辅助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业财融合的基本内容
传统的业财融合,更多强调需纳入会计核算的业务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同步至财务核算系统,笔者认为,这是业财融合的初步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发展,业财融合已逐步进入深度融合阶段,业财融合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阶段的业财融合,笔者认为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
财务管理业务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还包括资金管理、税务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业财融合也不仅仅是其他业务部门和财务核算的融合,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更是业财融合的起点和基础。
(二)业务管理数据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
这是大部分业财融合系统重点解决的问题。由于业务信息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深度存在差异,大部分企业存在或多或少的业财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损害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也是推动业财融合的意义所在。
(三)财务管理数据和业务管理數据的融合
财务不仅仅是事后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更是现阶段的管控重点。这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随时提取业务管理数据,根据业务数据做出预测,及时发现运行差异,并将财务数据反馈业务部门,服务业务部门,为企业数字化决策奠定基础。
(四)企业外部数据和企业内部数据的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如何变数据为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企业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的有机融合,是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准确识别所处位置、进行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的重要方法。
三、业财融合始于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
(一)财务管理业务的职责及内容
近年兴起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侧重的是将会计核算职能从财务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按照标准化的模板由特定的财务人员来完成,达到财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减少违规账务处理事项的发生。
所以,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业财融合的“财”就有了更加清晰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就是企业的全部财务管理工作,包含财务管理部门从事的所有经济业务,既包括资金、资产、税务等管理业务,也包括会计核算业务;狭义的“财”,仅特指企业会计核算业务。
早期的業财融合,更多指的是企业的各类业务信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自动推送至财务核算系统并生成会计凭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进程深入,业财融合才逐步的被赋予了更多的新时代意义。
(二)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关系
把会计核算业务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剥离为狭义的“财”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进一步细分为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不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两大类。
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如资产购置、资金收付、费用报销等,其工作结果最终展示为企业的会计凭证,在财务账面完整记载并反映。
不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如资金计划管理、预算编制、税务登记及变更、银行账户开立等,其工作结果最终并不生成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业务的基础或者控制标准,但与会计核算业务并无直接关系,在早期的业财融合理论中,未作为业财融合需求予以满足。
(三)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需求
从财务管理业务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关系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在解决业财融合问题的时候,都会侧重解决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业务,而对于财务管理本身,关注度相对较少。
(四)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融合的难度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均属财务部门职责,就融合难易程度来说,处于较低的层级,既不需要跨部门的协调,又彼此熟悉相关业务,只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思维和手段,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业财融合,同时也可以为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融合提供借鉴。
四、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路径
(一)搭建資金管理模块,实现财资融合
需要业财深度融合的多为大型企业集团,大多设有资金管理中心,或类似机构从事资金管理业务,并通过搭建的资金管理系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财务核算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的融合是摆在财务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打通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可实现财务核算结果自动推送到资金管理系统,实现财资之间的初步融合,这也是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的财资初步融合过程。
现阶段,财务共享中心在技术层面为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提供了数据保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在法律层面为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管理会计转型在需求层面为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提出了具体要求。
A公司围绕“数据资产共享、职责权限明晰、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的整体思路展开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通过获取资料自动化、审批环节信息化、办理时限公开化、业务档案电子化、会计凭证批量化,完成了财资的进一步融合,通过数据融合,工作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工作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工作效率提升三倍甚至更多,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各类纸质资料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对接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财一体
大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侧重对已经组资完毕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组资、调拨等模块。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还包括购置计划审批、购置行为实施、折旧计提、报废等内容,这些职能原来分散在不同的系统管理部门分别执行。业财一体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为财资一体融合创造了条件。
通过共享系统的流程引擎,可将购置前的审批环节纳入共享平台进行流程审批;审批结束购置完成后,同步推送组资信息到财务核算平台和固定资产系统,同步完成财务核算和资产建档管理;每个核算期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计提的折旧推送到财务核算平台,完成账务处理工作;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流程结束后,将相关信息推送到财务核算平台,形成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图1)。
(三)构建批量制证模块,提升管理效率
企业集团涉及管理对象众多,将管理结果批量变为财务账务,可大幅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大幅度减少业务处理的差错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在共享平台开发批量制证模块,借助该模块,通过自行设置账务处理规范,将日常管理工作借助EXCEL等工具导入共享账务平台,实现业务的批量账务处理,既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转化为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又提升了处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骞,牛健,苟娟琼.建筑企业集团基于协同治理的业财融合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06):46-51.
[2]郝颖.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9(02):54-55+58.
关键词:信息技术;业财融合;财务共享
一、业财融合的涵义
传统财务会计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会计准则为准绳,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与反映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会计工作重心也从事后的记录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要实现上述目标,业财融合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所谓业财融合,指财务与业务基于相同的价值目标,在思维、制度、流程、系统、信息等不同层面的全面融合,采用信息化手段使业务与财务在流程上实现自动协同,在流程上平滑衔接业财信息,使业财紧密相连,业务信息成为财务信息的有效驱动信息,业务的数据成为财务数据的维度扩展数据,业财信息一体化成为业务决策的服务信息,有效提升决策辅助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业财融合的基本内容
传统的业财融合,更多强调需纳入会计核算的业务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同步至财务核算系统,笔者认为,这是业财融合的初步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发展,业财融合已逐步进入深度融合阶段,业财融合的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阶段的业财融合,笔者认为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
财务管理业务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还包括资金管理、税务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业财融合也不仅仅是其他业务部门和财务核算的融合,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更是业财融合的起点和基础。
(二)业务管理数据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
这是大部分业财融合系统重点解决的问题。由于业务信息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深度存在差异,大部分企业存在或多或少的业财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损害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这也是推动业财融合的意义所在。
(三)财务管理数据和业务管理數据的融合
财务不仅仅是事后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更是现阶段的管控重点。这就需要财务管理部门随时提取业务管理数据,根据业务数据做出预测,及时发现运行差异,并将财务数据反馈业务部门,服务业务部门,为企业数字化决策奠定基础。
(四)企业外部数据和企业内部数据的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如何变数据为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企业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的有机融合,是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准确识别所处位置、进行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的重要方法。
三、业财融合始于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
(一)财务管理业务的职责及内容
近年兴起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侧重的是将会计核算职能从财务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按照标准化的模板由特定的财务人员来完成,达到财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减少违规账务处理事项的发生。
所以,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业财融合的“财”就有了更加清晰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就是企业的全部财务管理工作,包含财务管理部门从事的所有经济业务,既包括资金、资产、税务等管理业务,也包括会计核算业务;狭义的“财”,仅特指企业会计核算业务。
早期的業财融合,更多指的是企业的各类业务信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自动推送至财务核算系统并生成会计凭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进程深入,业财融合才逐步的被赋予了更多的新时代意义。
(二)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关系
把会计核算业务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剥离为狭义的“财”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进一步细分为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不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两大类。
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如资产购置、资金收付、费用报销等,其工作结果最终展示为企业的会计凭证,在财务账面完整记载并反映。
不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工作,如资金计划管理、预算编制、税务登记及变更、银行账户开立等,其工作结果最终并不生成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业务的基础或者控制标准,但与会计核算业务并无直接关系,在早期的业财融合理论中,未作为业财融合需求予以满足。
(三)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需求
从财务管理业务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关系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在解决业财融合问题的时候,都会侧重解决需要生成会计凭证的财务管理业务,而对于财务管理本身,关注度相对较少。
(四)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融合的难度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均属财务部门职责,就融合难易程度来说,处于较低的层级,既不需要跨部门的协调,又彼此熟悉相关业务,只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思维和手段,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业财融合,同时也可以为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融合提供借鉴。
四、财务管理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融合路径
(一)搭建資金管理模块,实现财资融合
需要业财深度融合的多为大型企业集团,大多设有资金管理中心,或类似机构从事资金管理业务,并通过搭建的资金管理系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财务核算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的融合是摆在财务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打通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可实现财务核算结果自动推送到资金管理系统,实现财资之间的初步融合,这也是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的财资初步融合过程。
现阶段,财务共享中心在技术层面为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提供了数据保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在法律层面为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管理会计转型在需求层面为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提出了具体要求。
A公司围绕“数据资产共享、职责权限明晰、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的整体思路展开资金中心业务智能化探索,通过获取资料自动化、审批环节信息化、办理时限公开化、业务档案电子化、会计凭证批量化,完成了财资的进一步融合,通过数据融合,工作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工作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工作效率提升三倍甚至更多,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各类纸质资料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对接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财一体
大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侧重对已经组资完毕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组资、调拨等模块。实际上,固定资产管理还包括购置计划审批、购置行为实施、折旧计提、报废等内容,这些职能原来分散在不同的系统管理部门分别执行。业财一体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为财资一体融合创造了条件。
通过共享系统的流程引擎,可将购置前的审批环节纳入共享平台进行流程审批;审批结束购置完成后,同步推送组资信息到财务核算平台和固定资产系统,同步完成财务核算和资产建档管理;每个核算期末,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计提的折旧推送到财务核算平台,完成账务处理工作;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流程结束后,将相关信息推送到财务核算平台,形成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图1)。
(三)构建批量制证模块,提升管理效率
企业集团涉及管理对象众多,将管理结果批量变为财务账务,可大幅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同时大幅度减少业务处理的差错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在共享平台开发批量制证模块,借助该模块,通过自行设置账务处理规范,将日常管理工作借助EXCEL等工具导入共享账务平台,实现业务的批量账务处理,既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转化为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又提升了处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郑骞,牛健,苟娟琼.建筑企业集团基于协同治理的业财融合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06):46-51.
[2]郝颖.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9(02):5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