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摘自张文亮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偶然看到了这篇散文,作者是写给生活中忙忙碌碌的爸爸和妈妈们的,这让我想到了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一只努力的“小蜗牛”,这番话是说给家庭教育中的父母的,对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醒和指导呢?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情况特殊的孩子,我们也像父母一样为了孩子的落后着急和无助,读了这段文字,是不是让我们焦躁的心沉静了,也柔软了?我的班里也有一只小小蜗牛,是一只长相可爱、心思单纯的小蜗牛,我要讲讲我和他成为朋友的故事。
新生入学,我们很兴奋,心里忐忑也很期待。小蜗牛就在这时迈入了我的视线。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很淡,因为在叽叽喳喳的声潮中,很容易忽略了安静的他,他不说不听也不看,我对他示好,他四处观察却不看我的眼睛,对我的问话也是答非所问。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发现他不是羞涩,而是他活在自己构筑的世界里,拒绝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问题的爆发还是孩子妈妈的一个电话。小蜗牛的自理能力很差,基本的课前准备和收拾书包都无法完成,我将孩子的在校表现反馈给来接孩子的爷爷,我的本心是家校合作让孩子逐步适应,进步。孩子妈妈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因为孩子爷爷告诉她,老师说孩子智商有问题,孩子妈妈很委屈。我的善意被曲解我也很委屈,但是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先解决问题。
我反思了一下,我解决问题的步骤错了,一个特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特殊的家长,甚至是家庭。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应该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取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家校才能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孩子的问题相对来说也就更容易解决。
经过沟通,我了解到孩子之所以形成这种性格和家里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家里,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孩子幼儿园就读于他妈妈工作的学校,因而周围的小朋友都很“讨好”他,老师也对他特殊照顾。他妈妈曾给我举过一个例子,他在幼儿园吃西瓜,都是旁边的小朋友给他把杍挑干净,久而久之,孩子的世界就只有一个中心,就是他自己。可是离开幼儿园之后,他的中心地位就动摇了,小朋友不再“讨好”他,他在老师那里也没有了特权,孩子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一年级时,他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家长们又犯了冒进的错误,给了孩子很大压力,希望孩子能够立马转变和其他孩子一样,孩子很无助,就像散文里的蜗牛,“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我并不是第一个找孩子父母沟通的老师,孩子的家人已经草木皆兵,比孩子更敏感。孩子的妈妈整日被焦虑、自责煎熬着,我开始理解她的心情了。
周末,我对孩子进行了第一次家访,和他妈妈进行了长谈,孩子的妈妈敞开心扉,我也对孩子今后的教育给了一些建议:对于孩子的教育标准不能降低,学习还是存在竞争性的,但是实施教育的过程却不能过于急躁,将目标细化,多给与孩子鼓励和表扬;首先将孩子的自信建立起来,逐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溺愛禁锢了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要想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跟他妈妈保持紧密的沟通,交流孩子的在校和在家表现。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接下来就是相互合作,帮助孩子重拾自信,走出自己的世界。
在家访时,孩子给我唱了歌,用杂志卷成话筒,忘情高歌;非常大方地给我展示了一首二胡曲目《赛马》。这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孩子在他感觉安全的环境和自信的、感兴趣的领域有极强的表现力,也开朗许多。在学校的活动中,我积极鼓励他,让他报名比赛,参加表演,我从来没见过他那么自信欢乐的面孔,二胡演奏完后,他很骄傲,面对掌声还有点羞涩,但是我能感觉出他很享受被人注视的时刻。他正在逐步的重拾自信。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在每天的阅读时间,我会对他特别关注,我还鼓励他将看过的故事给我们讲出来,因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先要将书里的文字理解变成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表述。我记得他给我讲的第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面上平静,其实心里激动不已,孩子的进步无论大小,他都付出了太多,我们应该学会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进步。孩子们都在成长,不会因为个别人而停留,所以为了赶上其他人,我们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与家长达成一致,每天餐后都要让孩子协助干家务,整理书包等等……现在他是我们班的小小班委,督促身边的小伙伴收拾书桌和书包。看,他的成长多么令人欣喜啊!
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始于情感的信任和依赖,只有给孩子营造出舒适安全的成长环境,他才能够自信的大展拳脚。对于情况特殊的孩子,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都应该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学会用放大镜看待他们的进步,用激励的语言和他们交流。要想解决特殊问题,就要究其根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家庭教育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长应该也必须成为我们最坚实的教育助力,让我们成为连接家校的桥梁,为孩子的教育努力吧。
偶然看到了这篇散文,作者是写给生活中忙忙碌碌的爸爸和妈妈们的,这让我想到了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一只努力的“小蜗牛”,这番话是说给家庭教育中的父母的,对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醒和指导呢?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情况特殊的孩子,我们也像父母一样为了孩子的落后着急和无助,读了这段文字,是不是让我们焦躁的心沉静了,也柔软了?我的班里也有一只小小蜗牛,是一只长相可爱、心思单纯的小蜗牛,我要讲讲我和他成为朋友的故事。
新生入学,我们很兴奋,心里忐忑也很期待。小蜗牛就在这时迈入了我的视线。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很淡,因为在叽叽喳喳的声潮中,很容易忽略了安静的他,他不说不听也不看,我对他示好,他四处观察却不看我的眼睛,对我的问话也是答非所问。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发现他不是羞涩,而是他活在自己构筑的世界里,拒绝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问题的爆发还是孩子妈妈的一个电话。小蜗牛的自理能力很差,基本的课前准备和收拾书包都无法完成,我将孩子的在校表现反馈给来接孩子的爷爷,我的本心是家校合作让孩子逐步适应,进步。孩子妈妈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因为孩子爷爷告诉她,老师说孩子智商有问题,孩子妈妈很委屈。我的善意被曲解我也很委屈,但是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先解决问题。
我反思了一下,我解决问题的步骤错了,一个特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特殊的家长,甚至是家庭。要想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应该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取得家长的信任,然后家校才能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孩子的问题相对来说也就更容易解决。
经过沟通,我了解到孩子之所以形成这种性格和家里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家里,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孩子幼儿园就读于他妈妈工作的学校,因而周围的小朋友都很“讨好”他,老师也对他特殊照顾。他妈妈曾给我举过一个例子,他在幼儿园吃西瓜,都是旁边的小朋友给他把杍挑干净,久而久之,孩子的世界就只有一个中心,就是他自己。可是离开幼儿园之后,他的中心地位就动摇了,小朋友不再“讨好”他,他在老师那里也没有了特权,孩子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一年级时,他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家长们又犯了冒进的错误,给了孩子很大压力,希望孩子能够立马转变和其他孩子一样,孩子很无助,就像散文里的蜗牛,“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我并不是第一个找孩子父母沟通的老师,孩子的家人已经草木皆兵,比孩子更敏感。孩子的妈妈整日被焦虑、自责煎熬着,我开始理解她的心情了。
周末,我对孩子进行了第一次家访,和他妈妈进行了长谈,孩子的妈妈敞开心扉,我也对孩子今后的教育给了一些建议:对于孩子的教育标准不能降低,学习还是存在竞争性的,但是实施教育的过程却不能过于急躁,将目标细化,多给与孩子鼓励和表扬;首先将孩子的自信建立起来,逐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溺愛禁锢了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要想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跟他妈妈保持紧密的沟通,交流孩子的在校和在家表现。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接下来就是相互合作,帮助孩子重拾自信,走出自己的世界。
在家访时,孩子给我唱了歌,用杂志卷成话筒,忘情高歌;非常大方地给我展示了一首二胡曲目《赛马》。这给了我很好的启示,孩子在他感觉安全的环境和自信的、感兴趣的领域有极强的表现力,也开朗许多。在学校的活动中,我积极鼓励他,让他报名比赛,参加表演,我从来没见过他那么自信欢乐的面孔,二胡演奏完后,他很骄傲,面对掌声还有点羞涩,但是我能感觉出他很享受被人注视的时刻。他正在逐步的重拾自信。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在每天的阅读时间,我会对他特别关注,我还鼓励他将看过的故事给我们讲出来,因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先要将书里的文字理解变成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表述。我记得他给我讲的第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面上平静,其实心里激动不已,孩子的进步无论大小,他都付出了太多,我们应该学会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进步。孩子们都在成长,不会因为个别人而停留,所以为了赶上其他人,我们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与家长达成一致,每天餐后都要让孩子协助干家务,整理书包等等……现在他是我们班的小小班委,督促身边的小伙伴收拾书桌和书包。看,他的成长多么令人欣喜啊!
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始于情感的信任和依赖,只有给孩子营造出舒适安全的成长环境,他才能够自信的大展拳脚。对于情况特殊的孩子,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都应该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学会用放大镜看待他们的进步,用激励的语言和他们交流。要想解决特殊问题,就要究其根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家庭教育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长应该也必须成为我们最坚实的教育助力,让我们成为连接家校的桥梁,为孩子的教育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