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的施工管理在建筑行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行业的挑战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施工技术,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1、建設工程施工技术
1.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是混凝土工程的骨架,是结构安全的保证。因此必须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而要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必须从原材料选购到钢筋加工及安装等几个方面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控制。
1.1.1 钢筋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
钢筋的采购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比选确定。选择信誉好、质量高、实力雄厚的供应商。进入工地的钢筋需要有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同时要对钢筋的力学性能进行现场抽样复试。同一批次、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当不足60t也为一个检验批。只有经抽样检测合格的钢筋才能使用。
1.1.2 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连接方法包括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在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轴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有2个或2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在钢筋连接完成后,还应对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接头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1.1.3钢筋的安装
(1)柱钢筋安装: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角。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应绑牢,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2)板的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绑扎,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主筋钢筋网必须全部交叉点绑扎。
(3)板、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4)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两层钢筋间设置撑铁或垫块,以固定钢筋间距。
(5)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防止板上部的钢筋被踩下。尤其是雨棚、悬挑板、阳台等悬臂结构,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防止拆模后断裂。
1.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占据比例较大的一个分部工程。同时也是涉及到结构安全的重要部分,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合比
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水。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需严格按照工程性质和特点、工程部位、工程所处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等,根据不同品种水泥的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及强度等级均需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砂要选择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砂子过粗或过细都会对拌制的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砂的含泥量以及有害杂质含量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石子的强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达到设计及规定的要求,配置砼的碎石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水是混凝土的粘合剂,混凝土拌合用水需要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尤其注意的是,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混凝土的各原材料满足要求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应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计算,并经试配调整后确定才能使用。
1.2.2混凝土搅拌、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应根据混凝土拌合料要求的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效果及生产效率几种因素,规定合适的搅拌时间。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运输中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否则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现在建设工程的混凝土基本都是商品砼,因此要结合现场施工具体条件、道路状况及运输距离等,及时与商品砼搅拌站沟通协调,确保运送至工地的商品砼拌合均匀且不离析。如果掺有外加剂,搅拌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
1.2.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对模板、钢筋、支撑、预埋件等认真检查,做好隐蔽验收后才能浇筑砼。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得离析。混凝土自高处的倾落高度,不高于2米。当浇筑高度大于3米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或震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4)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塌落时为止。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同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铁件、预埋件等。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位移、变现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对于施工缝的处理,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1.2.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在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N/mm2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等。
1.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2.1模板的设计原则
模板的设计原则包括: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首先模板要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且构造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其次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在施工中不变形、不位移、不失稳。最后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次数,减少支撑用功,做到经济合理。
1.2.2模板工程的安装
(1)模板及其支架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底座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
(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且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的隔离剂。
(4)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5)对跨度不小于4 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1.2.3模板的拆除
(1)模板的拆除顺序: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则。
(2)底模及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3)不承重的侧模,只要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2.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历来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虽然建筑安全管理在我國己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地讲,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每年的安全事故还是层出不穷,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基本建设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2.1.1影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往往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面分散,涉及工种多,参与人员多,,工程环境千差万别等。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的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形作业有关,还与近来年市场的扩大,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施工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1)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较差。另外劳务分包企业往往管理水平较低,忽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
(2)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与施工安全相关材料的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基础,材料不合格,安全就难以保证。加之有些承包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偷工减料甚至以次充好,这都给工程建设留下了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机械设备等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是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机械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
(3)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如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未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或者安全施工方案的要求执行。
2.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
(2)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对危险作业过程严格按作业指导说明组织施工,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并取得资格。如起重工、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作业。一般工种也要求施工人员熟悉环境,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坚决杜绝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违章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对深基坑工程、大模板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应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且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施工方案。力求使方案针对性强,技术可行,操作方便,有利于保证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工作。必须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
(3)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进场材料须由合格的供货厂家供应,所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时,应会同各方有关人员进行联合验收。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如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须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操作。安装完毕后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安全保险装置、防护装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2、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多种,结构类型不一,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多变,材料品种多、,交叉施工,现场配合复杂,工艺要求不同,技术标准不一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从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2.2.1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管理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材料因素。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2.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减少甚至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专业技术和安全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外。还应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工程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动、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对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工序,应尽可能的安排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完成。对具有危险源的作业现场,应严格控制人的行为,严禁吸烟、嬉戏、打闹等。此外,还应严禁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作业。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转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为对工作过程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如严把材料关,对材料的控制包括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要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构配件等,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台帐,认真做好收、储、发、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材料混用、错用等。
(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要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机械设备,要建立健全“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不要让机械设备或工具带病作业,给所施工的环节埋下质量隐患。
(4)加强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的管理和控制。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5)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管理。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地质、水文、气象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因此,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严格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始终保持材料堆放整齐、施工秩序井井有条,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2.3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2.3.1 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
(1)人的因素。建设工程的管理是通过对人、财、物的合理调度,实现对工期、质量、安全的全面控制,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影响权重最大的因素。若现场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缺少计划、控制和协调意识,预见力和敏感性差,未制定有效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则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
(2)资源因素。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配置大量的资源。如果不能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人尽其能、物尽所用,则难以保证材料供应满足施工需求。如周转材料不足,使可以同时展开的工序被分段实施。当地材料资源缺乏或运输条件较差,导致主材采购供应困难。材料供应商不能如期供货或因质量等问题返工误期等,都会导致工期延误。
(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对项目施工阶段实施进度的影响:一是施工组织准备不充分,策划不细致,出现问题缺少应对之策。二是对设计图纸不熟悉,施工中应预先解决的问题未能提前发现。三是运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尚未成熟,贸然采用,导致失控。四是对规范、标准、工艺、方法等不熟,难以统筹全局。
2.3.2建设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
(1)选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现场管理人员。建立高效团队,实施科学管理。
(2)注重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的正确采用是保证进度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要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先进性。首先要把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关。其次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 盡量减少重复无效施工和窝工现象。最后要大力采用成熟、可行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用先进装备取代落后的装备。
(3)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各阶段的进度计划是进行进度控制的基础依据。进度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适宜性。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工程规模、定额工期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审核。
(4)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修改。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经常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对网络计划关键线路更要严格地控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以保证总工期的实现。通过检查和分析,如果发现原有的进度计划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就必须对原有计划进度进行调整。
结束语
优化建筑工程技术,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提高了工程效益,但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了能够符合建筑行业的需求,需要工程建设者不断的引进新的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永忠.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门窗,2013,05:162.
[2]左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12:90.
[3]颜诗意,李铭.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6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行业的挑战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施工技术,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1、建設工程施工技术
1.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钢筋是混凝土工程的骨架,是结构安全的保证。因此必须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而要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必须从原材料选购到钢筋加工及安装等几个方面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控制。
1.1.1 钢筋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
钢筋的采购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比选确定。选择信誉好、质量高、实力雄厚的供应商。进入工地的钢筋需要有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同时要对钢筋的力学性能进行现场抽样复试。同一批次、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当不足60t也为一个检验批。只有经抽样检测合格的钢筋才能使用。
1.1.2 钢筋的连接
钢筋的连接方法包括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三种。在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轴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均不得采用绑扎搭接。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有2个或2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在钢筋连接完成后,还应对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接头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1.1.3钢筋的安装
(1)柱钢筋安装: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柱模板安装前进行。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角。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角。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应绑牢,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2)板的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绑扎,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主筋钢筋网必须全部交叉点绑扎。
(3)板、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4)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两层钢筋间设置撑铁或垫块,以固定钢筋间距。
(5)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防止板上部的钢筋被踩下。尤其是雨棚、悬挑板、阳台等悬臂结构,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防止拆模后断裂。
1.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占据比例较大的一个分部工程。同时也是涉及到结构安全的重要部分,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配合比
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水。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需严格按照工程性质和特点、工程部位、工程所处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等,根据不同品种水泥的特性进行合理的选择。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及强度等级均需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砂要选择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良好的天然砂。砂子过粗或过细都会对拌制的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砂的含泥量以及有害杂质含量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石子的强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达到设计及规定的要求,配置砼的碎石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水是混凝土的粘合剂,混凝土拌合用水需要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尤其注意的是,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混凝土的各原材料满足要求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并应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计算,并经试配调整后确定才能使用。
1.2.2混凝土搅拌、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应根据混凝土拌合料要求的均匀性、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效果及生产效率几种因素,规定合适的搅拌时间。
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运输中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否则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现在建设工程的混凝土基本都是商品砼,因此要结合现场施工具体条件、道路状况及运输距离等,及时与商品砼搅拌站沟通协调,确保运送至工地的商品砼拌合均匀且不离析。如果掺有外加剂,搅拌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
1.2.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对模板、钢筋、支撑、预埋件等认真检查,做好隐蔽验收后才能浇筑砼。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得离析。混凝土自高处的倾落高度,不高于2米。当浇筑高度大于3米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或震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4)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塌落时为止。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同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铁件、预埋件等。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位移、变现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对于施工缝的处理,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1.2.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在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N/mm2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等。
1.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2.1模板的设计原则
模板的设计原则包括: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首先模板要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正确,且构造简单,支拆方便,表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其次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在施工中不变形、不位移、不失稳。最后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投入,增加模板周转次数,减少支撑用功,做到经济合理。
1.2.2模板工程的安装
(1)模板及其支架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底座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
(2)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且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的隔离剂。
(4)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5)对跨度不小于4 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1.2.3模板的拆除
(1)模板的拆除顺序: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则。
(2)底模及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3)不承重的侧模,只要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2.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历来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虽然建筑安全管理在我國己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地讲,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每年的安全事故还是层出不穷,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基本建设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2.1.1影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往往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面分散,涉及工种多,参与人员多,,工程环境千差万别等。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的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形作业有关,还与近来年市场的扩大,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施工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1)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较差。另外劳务分包企业往往管理水平较低,忽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
(2)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与施工安全相关材料的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基础,材料不合格,安全就难以保证。加之有些承包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偷工减料甚至以次充好,这都给工程建设留下了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机械设备等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是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机械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
(3)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如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未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或者安全施工方案的要求执行。
2.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
(2)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对危险作业过程严格按作业指导说明组织施工,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并取得资格。如起重工、电焊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作业。一般工种也要求施工人员熟悉环境,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坚决杜绝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违章操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对深基坑工程、大模板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应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且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施工方案。力求使方案针对性强,技术可行,操作方便,有利于保证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工作。必须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
(3)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进场材料须由合格的供货厂家供应,所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时,应会同各方有关人员进行联合验收。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如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须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操作。安装完毕后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安全保险装置、防护装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2、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项目由于具有产品固定,生产流动,产品多种,结构类型不一,露天作业多,自然条件多变,材料品种多、,交叉施工,现场配合复杂,工艺要求不同,技术标准不一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极易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从而产生质量问题或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2.2.1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管理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材料因素。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2.2.2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减少甚至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专业技术和安全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外。还应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工程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动、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对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工序,应尽可能的安排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完成。对具有危险源的作业现场,应严格控制人的行为,严禁吸烟、嬉戏、打闹等。此外,还应严禁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作业。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转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为对工作过程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如严把材料关,对材料的控制包括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要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构配件等,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台帐,认真做好收、储、发、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材料混用、错用等。
(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要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机械设备,要建立健全“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不要让机械设备或工具带病作业,给所施工的环节埋下质量隐患。
(4)加强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的管理和控制。应切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5)加强对施工环境的管理。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地质、水文、气象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因此,应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严格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始终保持材料堆放整齐、施工秩序井井有条,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2.3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2.3.1 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
(1)人的因素。建设工程的管理是通过对人、财、物的合理调度,实现对工期、质量、安全的全面控制,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影响权重最大的因素。若现场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缺少计划、控制和协调意识,预见力和敏感性差,未制定有效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则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
(2)资源因素。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配置大量的资源。如果不能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人尽其能、物尽所用,则难以保证材料供应满足施工需求。如周转材料不足,使可以同时展开的工序被分段实施。当地材料资源缺乏或运输条件较差,导致主材采购供应困难。材料供应商不能如期供货或因质量等问题返工误期等,都会导致工期延误。
(3)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对项目施工阶段实施进度的影响:一是施工组织准备不充分,策划不细致,出现问题缺少应对之策。二是对设计图纸不熟悉,施工中应预先解决的问题未能提前发现。三是运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尚未成熟,贸然采用,导致失控。四是对规范、标准、工艺、方法等不熟,难以统筹全局。
2.3.2建设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
(1)选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现场管理人员。建立高效团队,实施科学管理。
(2)注重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的正确采用是保证进度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要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先进性。首先要把好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关。其次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 盡量减少重复无效施工和窝工现象。最后要大力采用成熟、可行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用先进装备取代落后的装备。
(3)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各阶段的进度计划是进行进度控制的基础依据。进度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适宜性。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工程规模、定额工期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审核。
(4)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修改。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经常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对网络计划关键线路更要严格地控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以保证总工期的实现。通过检查和分析,如果发现原有的进度计划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就必须对原有计划进度进行调整。
结束语
优化建筑工程技术,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提高了工程效益,但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了能够符合建筑行业的需求,需要工程建设者不断的引进新的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永忠.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门窗,2013,05:162.
[2]左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12:90.
[3]颜诗意,李铭.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