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通用技术的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c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的起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高中过后是就业还是上大学是必然的选择。如果好好学习,对于一些寒门学子而言,就有鱼跃龙门的机会,从此实现人生的蜕变,稳定的工作,有成就的事业就会成为可能。但是高中阶段又是人生活力最旺盛的时期之一,这段时间尽管青春期骚动,但是总体而言坐得住,记得牢,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形成影响一辈子的深刻印象,过了这个人生关键期,就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青春期也是危险期,爱冲动,把握不好就误入歧途,所以老师带领他们好好学习,在学习中平稳度过青春期。
  高中阶段是连接初中和大学的关键节点,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根据高中学生的学情,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文化课知识,储备知识接受高考的检验,也要学习考试之外的知识,丰富他们的人生,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和课程要求,引领学生通过技术课程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效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发展学生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而开设的学科。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抓住学生的兴趣是个关键。针对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结合课程特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究。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提高教师技术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让学生亲历设计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没有兴趣,再吸引人的事物,在你面前也不会引起你对它的关注。什么是学习兴趣呢?通俗讲,学习兴趣就是孩子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去认识或力求参与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 种内在活动动力,兴趣的源泉是人的伟大天性——好奇心。人内在趋向什么选择什么,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兴趣是人生命活力的主要表现,正因为如此,人们会带着感情色彩积极地探究某种事物和活动,也才会产生揭示自然和人类奥秘的强烈欲望,以及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也正是在这样情况下,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技术才会不断发展,科技才会不断创新。
  立足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从现代技术的内在意蕴出发,以立德树人使命为根本,以技术的对象化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为学习对象,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基本特征的课程,所以我上课的时候都会用身边的实例,身边的实验来引导学生学习任务。
  提高教师技术素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诠释,也是对每一位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今后我国的目标是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所以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做好自身的知识储备,熟记教材,掌握教材,凌驾教材之上,熟知每个知识点,并且能够有使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外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走进技术世界一节书中讲述的是技术在我国各个学科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和创造,更有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创造推动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一项项发明创造载入史册,技术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的高铁技术成熟,里程数占全球的七成,东风快递,大国飞机,航空航天技术,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光成功坐底,听到看到这些高科技都是我国的发明创造,学生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要好好学习长大钻研技术,为祖国的科学技术奉献青春。
  学生亲历设计的過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有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及相应的分析,权衡,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可能产生多样化的思维,才有多种观点的碰撞比较,学生的技术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所以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参民技术 活动以,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比如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节,便携式小板凳,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考,在具体的案例中提升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学生用技术语言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设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模拟各类情境,综合运用图象,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概念,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这样的课堂,自然课上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度过。例如,课堂中采取集中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向全体学生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片段,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或欣赏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学生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上网查资料,课堂的外延,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吸收,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学校学习环境再好,教师再努力,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学生还是学不好。所以,只有学生主动学,愿意学,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吸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明确的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交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口语交际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交际活动,人们交际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百分之九十是通过交际进行的。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才的需要,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口语交际机会,加
期刊
启发式教学改革犹如明灯为教育指明了航向,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教育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教师的角色改变无疑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者,而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执行者。就数学学科而言,因其学科特点,其结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心智尚不成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往往对数字、符号、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甚至厌烦的情绪。这就要求数学课堂上的教师准
期刊
《小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极力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
期刊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强语感,为学生未来文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奠定基础。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革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教学活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一、了解相关概念  反思是人特有的心理品质,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它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验就是从积累的实际经历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对事物和事物发展的判断。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就是你自己通过自己经历过程中总结出的,间接经验就是其他人总结出并教给你的。经验提升是指把教师积累的经验不
期刊
“素质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刚开始是指道德方面的教育,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21世纪的到来,国家领导人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要求,因此一些教育学者和专家将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联系到一起慢慢完善了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一、博山区经济概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就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英语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开展要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既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又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高阶思维(high order thinking)是指学生较高层次的理解与认知,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高阶思维既强调语言学习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来说,学好语文,就是奠定基础,进入语文殿堂,不得不提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也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做了明确的定位,下面我将对语文教学中的拼
期刊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其人文主题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的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从人文要素中,我们不难读出民间故事这种文体的特征,即“口耳相传”的经典,融入老百姓的智慧,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从语文要素落实来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建立在二、三、四年级基础上的。教材的语文要素纵向编排呈现连续性和发展
期刊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强调范例教学的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克服教材内容的烦琐,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择隐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論,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将生活态度、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谐统一起来.范例教学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中的强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某一行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行为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