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文献研究述评、时间序列为基础,研究近十年内(2011-2021)陕西民俗体育的研究成果,从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中不同视角的民俗体育以及民俗体育的应用性研究等三大方面对近十年陕西民俗体育研究进行概述与思考。
关键词:民俗体育;综述;体育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受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民俗体育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集健身、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体育活动项目。
本研究主要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民俗体育”等为主题词,重点检索2011-2021年国内学者公开发表的民俗体育研究相关成果,主要有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等。此外,还查阅了学界出版的民俗体育相关的学术著作,以便对近10年陕西民俗体育研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关于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
1.1概念界定
《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定义为“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1],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笔者认为民俗体育是一种能够适应当地风俗、习惯、气候环境的生活文化、体育文化。
1.2价值与功能诠释
民俗体育活动,依附于群众日常的风俗习惯中,具体表现于当地节日礼节中,与当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观念与风俗习惯相适应。尤勇认为陕西民俗体育具有全民健身、风俗教化、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等价值,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延续民间民俗项目能够为旅游开发提供长期的资源保障,也利于传承和丰富民俗体育[2]。王建认为,陕南节庆习俗活动具有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民族和谐的功能[3]。伊志强认为陕西社火具有娱乐、仪式、健身的功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4]。
从研究可知,对于区域民俗体育的研究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不同的区域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有对于具体民俗体育活动的研究,也有对于某一地区的地区性质的整体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的研究。
2历史中民俗体育不同视角的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赵东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陕西民俗体育保护研究---以华山太极拳(剑)为例》中认为华山太极拳具有自然、平衡、轻灵、无招、康复等特征,认为华山太极拳(剑)具有健身、修心、教化、历史文化传承等体育文化价值[5]。
(二)体育人类学视角
涂传飞(2010)以体育人类学的调查方法以舞龙活动为例对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成因与功能进行了研究。
(三)宗族社会视角
周传志(2013)从民族宗教视角进行了研究认为: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承担了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的功能,维持宗族秩序和社会稳定[6]。
(四)解释学视角
借助于解释学视角高亮(2014)对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进行了解构,认为民俗体育应该具备四个维度,健身、竞技原生态、社群性,这四者构成了民俗体育的三维关系,够成功了空间状态整体对民俗体育赛事的理解[7]。
对于民俗体育的研究视角还是比较多,但是也并算不上丰富,对于民俗体育这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应该也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视角来对其进行研究。
3关于民俗体育应用性研究
3.1民俗体育与教育
依托学校教育,将民俗体育项目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寓教于乐,不失为传承民俗体育的良法。针对目前民俗体育教育器械教材短缺、师资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一些学者从多方面提出对策。
周雨龙认为陕西民俗体育以其传承性、娱乐性及教育性特征适应了高校体育教学要求,将陕西民俗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既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广,又有利于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以及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增强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8]。张雯认为政府为主导进行试点宣传教学,定期举办校园文化周,转变校内传统运动会的开展方式,举办民俗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的新型运动会定期举办陕南三市中学生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来进行民俗体育进入校园[9]。陈慧霞认为陕西省各地中小学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民俗体育项目纳入到学校体育课中,使其与学校原有体育项目共同发展[10]。其他研究者针对广大农村场地、器械等方面比较缺乏的现状,认为具有趣味性、安全性、简便性等特点的民俗体育非常符合农村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尤其在不受器材场地约束的条件下对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3.2民俗体育现状、传承与发展研究
民俗体育虽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现状堪忧。王健认为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陕南民俗体育面临外来文化冲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村寨变迁诱发的环境剧变的危机。陕南民间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范式的梳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构建“互联网+民间民俗体育”传播平台;需要对民间民俗体育的加工改造,扩大民间民俗体育的教育影响力[4]。理论在实践中提炼总结,实践在理论的指引下阔步前行。理论的先进性,就在于它始终保持与实践发展一致,给予实践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或建议。就民俗体育而言,其孱弱的生存环境基础,正在消亡的部分项目,都为学界开展实证研究吹响了集结号。
4结语 民俗体育相对于“官方体育”而言,是我国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近十年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民俗体育的概念愈发清晰,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体系渐趋形成。在高歌猛进的同时,民俗体育研究也留有研究盲区。可以说近十年民俗体育研究,成果与不足同在,发展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后来学者回溯民俗体育的源头,挖掘和整理各时代的民俗体育并正视当前、着眼未来,对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宣建.《体育科学词典》首次发行[N].大众科技报,2000-12-10(005).
[2]尤勇.陕西地域性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项目的特征与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05):584-587.
[3]王健.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陕南地区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路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3):93-96+100.
[4]伊志强.陕西社火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J].长春师范學院学报,2013,32 (12):115-116.
[5]赵冬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陕西民俗体育保护研究——以华山太极拳(剑)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14):290-291.
[6]周传志,陈俊钦.宗族社会视角下的闽台民俗体育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7):12-15.
[7]高亮,麻晨俊.解释学视角下的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解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4):31-37
[8]周雨龙.陕西民俗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研究探讨[J].科技风,2017 (25):34.
[9]张雯,岳明晓.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研究——以陕南地区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7):81+80.
[10]陈慧霞.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引入民俗体育的可行性研究——以陕西乾县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5):77-78+76.
作者简介
王博兴(1995-),男,汉族,陕西西安,西北民族大学,硕士,民俗民间体育。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Yxm2020051)。
关键词:民俗体育;综述;体育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受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民俗体育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集健身、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体育活动项目。
本研究主要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民俗体育”等为主题词,重点检索2011-2021年国内学者公开发表的民俗体育研究相关成果,主要有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等。此外,还查阅了学界出版的民俗体育相关的学术著作,以便对近10年陕西民俗体育研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关于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
1.1概念界定
《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定义为“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1],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笔者认为民俗体育是一种能够适应当地风俗、习惯、气候环境的生活文化、体育文化。
1.2价值与功能诠释
民俗体育活动,依附于群众日常的风俗习惯中,具体表现于当地节日礼节中,与当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观念与风俗习惯相适应。尤勇认为陕西民俗体育具有全民健身、风俗教化、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等价值,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延续民间民俗项目能够为旅游开发提供长期的资源保障,也利于传承和丰富民俗体育[2]。王建认为,陕南节庆习俗活动具有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民族和谐的功能[3]。伊志强认为陕西社火具有娱乐、仪式、健身的功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4]。
从研究可知,对于区域民俗体育的研究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不同的区域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有对于具体民俗体育活动的研究,也有对于某一地区的地区性质的整体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的研究。
2历史中民俗体育不同视角的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
赵东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陕西民俗体育保护研究---以华山太极拳(剑)为例》中认为华山太极拳具有自然、平衡、轻灵、无招、康复等特征,认为华山太极拳(剑)具有健身、修心、教化、历史文化传承等体育文化价值[5]。
(二)体育人类学视角
涂传飞(2010)以体育人类学的调查方法以舞龙活动为例对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成因与功能进行了研究。
(三)宗族社会视角
周传志(2013)从民族宗教视角进行了研究认为:民俗体育既受宗族意识和宗族势力的推动,也在闽台宗族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承担了族别认同和文化内聚的功能,维持宗族秩序和社会稳定[6]。
(四)解释学视角
借助于解释学视角高亮(2014)对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进行了解构,认为民俗体育应该具备四个维度,健身、竞技原生态、社群性,这四者构成了民俗体育的三维关系,够成功了空间状态整体对民俗体育赛事的理解[7]。
对于民俗体育的研究视角还是比较多,但是也并算不上丰富,对于民俗体育这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应该也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视角来对其进行研究。
3关于民俗体育应用性研究
3.1民俗体育与教育
依托学校教育,将民俗体育项目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寓教于乐,不失为传承民俗体育的良法。针对目前民俗体育教育器械教材短缺、师资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一些学者从多方面提出对策。
周雨龙认为陕西民俗体育以其传承性、娱乐性及教育性特征适应了高校体育教学要求,将陕西民俗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既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广,又有利于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以及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增强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8]。张雯认为政府为主导进行试点宣传教学,定期举办校园文化周,转变校内传统运动会的开展方式,举办民俗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的新型运动会定期举办陕南三市中学生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来进行民俗体育进入校园[9]。陈慧霞认为陕西省各地中小学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民俗体育项目纳入到学校体育课中,使其与学校原有体育项目共同发展[10]。其他研究者针对广大农村场地、器械等方面比较缺乏的现状,认为具有趣味性、安全性、简便性等特点的民俗体育非常符合农村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尤其在不受器材场地约束的条件下对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3.2民俗体育现状、传承与发展研究
民俗体育虽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现状堪忧。王健认为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陕南民俗体育面临外来文化冲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村寨变迁诱发的环境剧变的危机。陕南民间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范式的梳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构建“互联网+民间民俗体育”传播平台;需要对民间民俗体育的加工改造,扩大民间民俗体育的教育影响力[4]。理论在实践中提炼总结,实践在理论的指引下阔步前行。理论的先进性,就在于它始终保持与实践发展一致,给予实践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或建议。就民俗体育而言,其孱弱的生存环境基础,正在消亡的部分项目,都为学界开展实证研究吹响了集结号。
4结语 民俗体育相对于“官方体育”而言,是我国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近十年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民俗体育的概念愈发清晰,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体系渐趋形成。在高歌猛进的同时,民俗体育研究也留有研究盲区。可以说近十年民俗体育研究,成果与不足同在,发展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后来学者回溯民俗体育的源头,挖掘和整理各时代的民俗体育并正视当前、着眼未来,对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宣建.《体育科学词典》首次发行[N].大众科技报,2000-12-10(005).
[2]尤勇.陕西地域性文化背景下民俗体育项目的特征与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05):584-587.
[3]王健.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陕南地区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路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03):93-96+100.
[4]伊志强.陕西社火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J].长春师范學院学报,2013,32 (12):115-116.
[5]赵冬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陕西民俗体育保护研究——以华山太极拳(剑)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14):290-291.
[6]周传志,陈俊钦.宗族社会视角下的闽台民俗体育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7):12-15.
[7]高亮,麻晨俊.解释学视角下的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解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4):31-37
[8]周雨龙.陕西民俗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研究探讨[J].科技风,2017 (25):34.
[9]张雯,岳明晓.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研究——以陕南地区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7):81+80.
[10]陈慧霞.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引入民俗体育的可行性研究——以陕西乾县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5):77-78+76.
作者简介
王博兴(1995-),男,汉族,陕西西安,西北民族大学,硕士,民俗民间体育。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Yxm20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