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网络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也要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思想价值观。本文通过研究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现状以及突出问题,分析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提出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的措施,以促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培育 向上向善 高校網络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高校能否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其重要性非同一般。①高校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的传播与弘扬,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知识为谁所学,以及人才为谁所用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网络综合治理的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当今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的挑战,更要坚持向上向善的发展方向,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抓住培养人才的主动权,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
向上和向善包含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向上意味着积极进步、奋发向上,向善意味着崇德从善,向好向善,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形成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对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乃至国家的繁荣富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凸显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地位,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创新,更有利于引导新一代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和现状
高校网络文化是在高校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里,由高校领导以及师生,依托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共同创造、发展、培育的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思想的总和。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下高校网络文化有其独特之处和突出问题,而培育高校网络文化则需要充分考察其自身特点、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
(一)依托高校文化环境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其独特之处
1.高校网络文化创作主体主要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以及在校学生。高校网络文化的创作主要以辅导员为主导,引领学生参与,同时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尝试进行优秀网络文化的创作,而学生则多数作为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性并未被充分调动。
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中的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理想主义色彩相结合,使得高校的网络文化具有理想化的特点,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大学生们充满想象力的理想主义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与现实中的种种桎梏和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
3.高校网络文化自产生起就带有网络自身特点的烙印,具有开放包容性和复杂多样性,一方面使其发展更加具有丰富多样性,能够促进其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其更容易受到网络空间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信息的影响,形成正面和负面两种性质的高校网络文化。
(二)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高校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引导有待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和“空气”一样,意识形态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但是其方法、途径、效果还不够充足。新形势下,如果仍沿袭过去传统教育的旧模式,不贴近学生、不善用网络“十八般兵器”,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高校网络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我国的网络立法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很早就对网络信息监督管理给予足够关注,并形成了一整套网络监管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网络信息监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的网络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也亟待完善,而且对于体制机制的落实和具体实施,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改进的问题。
3.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水平有待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清楚地看到一些不利于校园网络文化正常发展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和完善。例如:“部分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由于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特点来进行建设,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引导功能不佳。”②最终导致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另外在校园网站建设、校园网络环境安全监管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五花八门的网络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校园,而高校却未能及时给大学生提供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们无法抵挡不良网络文化的冲击。
二、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高校网络文化基于网络空间而发展,深受各种网络文化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特征,它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许多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深刻影响和动摇了传统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其丰富特性能够极大地彰显大学生的先进个性与独特追求,优秀的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很多积极影响:1.有利于更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开阔他们获取信息和思想的空间,加速他们社会化的步伐,拓宽改善其思想价值观的途径;2.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宽松性,大学生更容易摆脱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束缚和心理障碍,思想和言论变得更加自由民主,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也会相应增强;3.大学生利用高校网络文化载体进行交流沟通,既能够表达和传播自己的见解,又可以吸收多样化的价值观,满足了他们的表达需求和交友需求,更能够有力地完善并重塑他们的交往价值观,有利于塑造个性独立自由的发展型人才。
(二)高校网络文化虽然孕育于校园文化环境,但也不可避免地收到网络空间各种思想文化信息的影响,导致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交织碰撞,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消极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的不良文化思潮以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通过互联网传播,容易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动摇;2.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技术的不成熟,网络的监管力度较弱,再加上高校网络文化对于意识形态的引领不够到位,各种粗制滥造的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网络文化作品充斥着网络,势必会对大学生们的价值评价标准产生极大干扰;3.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在网络空间领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价值观引领和质量水平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抓住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以便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网络文化思潮的侵蚀。 三、高校如何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广大高校师生是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当前,网络是意识形态引导的热点地区,也是舆论引导的难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紧紧抓住高校网络文化这个着力点和切入点,把教育融入到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构筑文化阵地,积极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造安全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是汇聚了广大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在网络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有责任和义务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也有条件和优势去建设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要想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发展,就要营造天清气朗的符合大学生利益的网络空间文化环境。高校管理层应该准确把握最新网络思想动态,确保网络制度规范的前瞻性和实效性。结合网络这种特殊的思想阵地,制定相关网络体制规范,包括网络信息源头监管、网络信息发布规范、网络文化审查监管、网络违法犯罪惩处制度,以及结合国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上网权利与义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行为,并积极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体系。“向上”的文化即是积极健康的文化,而培育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就是为创建“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提供良好的氛围。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中的“向善”具有两个精神内涵: 一是和“善治”这个现代的社会治理理念相契合,指高校在党的领导下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校园治理,共建美好校园;二是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的“善”来引领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的传导应该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迪他们的思想,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不断地向上和向善提升,这是“向善”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所在。在当今时代,面对多元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挑战,高校更应该坚持把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结合互联网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的新通道。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文化载体,因时而变,因势而新,更加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进步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要用新媒体搞活事业,把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结合起来,体现价值性和时代感。
(三)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和平台的创新建设
无论是网络文化的建设还是思想价值观的引领,其重心都在于人,在于建设者教育者和大学生这个受众群体。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建立一支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政队伍,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简单化、行政化的倾向,实现由“思想灌输”到“思想引导”的转变, 不断提高网络思想引领的高效性和创新性。在网络文化平台和作品的创新方面,要从源头入手,打造具有感染力的原创精品,坚持思想引领。把握主流话语权,传播主流价值观,通过建立权威的校园网络政教话语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高校网络文化平台要把握网络文化作品的方向和底线,还要体现其的理论深度,增强说服力。
本文研究了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特点、发展现状、突出问题、以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分别从文化环境、思想引领、队伍和平台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的措施,以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思想價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度吸收和内化,促进其向上向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0(2).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仝泽民,陈烨琳,魏金婷.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7-10(33)
【4】陈宝生.全面系统谋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N]中国教育报,2017-01-13(1).
【5】赵继颖,孙立军,许静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
【6】吴青熹.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思想的三个维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6).
【7】畅军亮.高校网络文化作品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马垚鑫(1994-),男,汉族,河南南阳人,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传媒政治。
【关键词】:培育 向上向善 高校網络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高校能否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其重要性非同一般。①高校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的传播与弘扬,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知识为谁所学,以及人才为谁所用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网络综合治理的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当今时代,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的挑战,更要坚持向上向善的发展方向,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抓住培养人才的主动权,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
向上和向善包含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向上意味着积极进步、奋发向上,向善意味着崇德从善,向好向善,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形成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对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乃至国家的繁荣富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凸显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地位,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创新,更有利于引导新一代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和现状
高校网络文化是在高校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里,由高校领导以及师生,依托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共同创造、发展、培育的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思想的总和。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下高校网络文化有其独特之处和突出问题,而培育高校网络文化则需要充分考察其自身特点、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
(一)依托高校文化环境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其独特之处
1.高校网络文化创作主体主要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以及在校学生。高校网络文化的创作主要以辅导员为主导,引领学生参与,同时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尝试进行优秀网络文化的创作,而学生则多数作为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性并未被充分调动。
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中的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理想主义色彩相结合,使得高校的网络文化具有理想化的特点,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大学生们充满想象力的理想主义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与现实中的种种桎梏和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
3.高校网络文化自产生起就带有网络自身特点的烙印,具有开放包容性和复杂多样性,一方面使其发展更加具有丰富多样性,能够促进其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其更容易受到网络空间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信息的影响,形成正面和负面两种性质的高校网络文化。
(二)近年来,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高校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引导有待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和“空气”一样,意识形态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但是其方法、途径、效果还不够充足。新形势下,如果仍沿袭过去传统教育的旧模式,不贴近学生、不善用网络“十八般兵器”,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高校网络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我国的网络立法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很早就对网络信息监督管理给予足够关注,并形成了一整套网络监管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网络信息监管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的网络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也亟待完善,而且对于体制机制的落实和具体实施,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改进的问题。
3.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水平有待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清楚地看到一些不利于校园网络文化正常发展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和完善。例如:“部分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由于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特点来进行建设,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引导功能不佳。”②最终导致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另外在校园网站建设、校园网络环境安全监管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五花八门的网络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校园,而高校却未能及时给大学生提供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们无法抵挡不良网络文化的冲击。
二、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高校网络文化基于网络空间而发展,深受各种网络文化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特征,它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许多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又深刻影响和动摇了传统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其丰富特性能够极大地彰显大学生的先进个性与独特追求,优秀的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很多积极影响:1.有利于更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开阔他们获取信息和思想的空间,加速他们社会化的步伐,拓宽改善其思想价值观的途径;2.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宽松性,大学生更容易摆脱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束缚和心理障碍,思想和言论变得更加自由民主,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也会相应增强;3.大学生利用高校网络文化载体进行交流沟通,既能够表达和传播自己的见解,又可以吸收多样化的价值观,满足了他们的表达需求和交友需求,更能够有力地完善并重塑他们的交往价值观,有利于塑造个性独立自由的发展型人才。
(二)高校网络文化虽然孕育于校园文化环境,但也不可避免地收到网络空间各种思想文化信息的影响,导致各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交织碰撞,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消极影响:1.西方资本主义的不良文化思潮以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通过互联网传播,容易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动摇;2.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技术的不成熟,网络的监管力度较弱,再加上高校网络文化对于意识形态的引领不够到位,各种粗制滥造的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网络文化作品充斥着网络,势必会对大学生们的价值评价标准产生极大干扰;3.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在网络空间领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价值观引领和质量水平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抓住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以便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网络文化思潮的侵蚀。 三、高校如何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广大高校师生是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当前,网络是意识形态引导的热点地区,也是舆论引导的难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紧紧抓住高校网络文化这个着力点和切入点,把教育融入到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构筑文化阵地,积极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造安全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是汇聚了广大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在网络建设和人才培育方面,有责任和义务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也有条件和优势去建设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要想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发展,就要营造天清气朗的符合大学生利益的网络空间文化环境。高校管理层应该准确把握最新网络思想动态,确保网络制度规范的前瞻性和实效性。结合网络这种特殊的思想阵地,制定相关网络体制规范,包括网络信息源头监管、网络信息发布规范、网络文化审查监管、网络违法犯罪惩处制度,以及结合国家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上网权利与义务,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行为,并积极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体系。“向上”的文化即是积极健康的文化,而培育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就是为创建“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提供良好的氛围。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中的“向善”具有两个精神内涵: 一是和“善治”这个现代的社会治理理念相契合,指高校在党的领导下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校园治理,共建美好校园;二是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的“善”来引领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的传导应该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迪他们的思想,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不断地向上和向善提升,这是“向善”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所在。在当今时代,面对多元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挑战,高校更应该坚持把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结合互联网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的新通道。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文化载体,因时而变,因势而新,更加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进步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要用新媒体搞活事业,把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结合起来,体现价值性和时代感。
(三)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和平台的创新建设
无论是网络文化的建设还是思想价值观的引领,其重心都在于人,在于建设者教育者和大学生这个受众群体。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建立一支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思政队伍,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简单化、行政化的倾向,实现由“思想灌输”到“思想引导”的转变, 不断提高网络思想引领的高效性和创新性。在网络文化平台和作品的创新方面,要从源头入手,打造具有感染力的原创精品,坚持思想引领。把握主流话语权,传播主流价值观,通过建立权威的校园网络政教话语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高校网络文化平台要把握网络文化作品的方向和底线,还要体现其的理论深度,增强说服力。
本文研究了目前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特点、发展现状、突出问题、以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分别从文化环境、思想引领、队伍和平台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向上向善的高校网络文化的措施,以引领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思想價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度吸收和内化,促进其向上向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0(2).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仝泽民,陈烨琳,魏金婷.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7-10(33)
【4】陈宝生.全面系统谋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向深入[N]中国教育报,2017-01-13(1).
【5】赵继颖,孙立军,许静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
【6】吴青熹.习近平网络社会治理思想的三个维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6).
【7】畅军亮.高校网络文化作品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11.
作者简介:马垚鑫(1994-),男,汉族,河南南阳人,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传媒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