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0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随着新课改的突飞猛进,教学工作者必须尽快转变教学理念,越来越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教师,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小学、中学、 高中,教师都必须转变单纯的传授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务必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读书中悟知,悟中明理。好书如同挚友,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各种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好预习关。课前可带着提纲预习,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讲解写作背景,对课文内容略作提示,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学习的潜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然后要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预习。做法是。
  1.运用圈点勾画法。粗读文章,找出文中生字、不懂的语句,用工具书去解决这些难题,给生字注上音,给难词加上解释;标注出文章的重点句子,不理解的句子划上下划线,或加上“·”,然后在课上通过讨论、教师点拨加以解决。通过以上步骤,初步读懂文章。
  2.设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提纲进一步精读文章。预习题既要体现对文章内容的探讨,又要体现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本课的问题,起到提纲挈领之功效。如在教《范进中举》一文时,可设置以下预习题:
  (1)《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谁?他们各自主要通过哪个人物来陪衬?试比较。
  (2) 范进和孔乙己的共同点是什么?
  (3)胡屠夫和掌柜的共同点是什么?
  (4)范进中举后为什么喜极发疯?
  (5)文章刻画范进用了哪些方法?
  上述预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去分析、比较、归纳,教师可将其写到小黑板上,编导读边检查。这样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初步读懂了本文,讲解时就很轻松了,学生就不可能有鸭子听雷的现象。
  3.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能力迁移。如今,课外阅读是一大亮点,创新意识在大大提高,无论是资料还是试卷,阅读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多读多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学生要学好语文,仅仅靠有限的几篇文章,显然是不够的。语文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适度的前提下,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读物,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表达能力
  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意蕴感、形象感、情趣感。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差距甚远,而口语交际是人终身学习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能力和习惯。
  同样一道题目,如果让学生笔答,能够比较准确地写出来;如果让他们口头回答,则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这与学生的心理因素有关,主要是平时说的机会少,学生就胆怯、畏惧,怕说不好众人面前出丑。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的方法主要有:其一,课上多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他们抓住要点、扣住主题、大胆阐述,引导他们把话说完,尽量不挖苦打击;其二,通过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朗读或课前演说等,久而久之,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
  三、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和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的所有教学任务中,思想教育是其中的首要任务,思想教育又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重任,即要求学生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方法有:
  1.通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学习《分马》一文时,可预设问题:
  (1)郭全海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老孙头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
  学生很快能回答出郭全海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善于组织群众;而老孙头的优点是想表现自己积极,缺点是有点华而不实、表里不一 ,有点自私。比较分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2.通过文章中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其审美能力。优美的词句总是令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3.通过朗读散文、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非常重要。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能力的综合反映,是智慧的充分展现。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特色,有它的独到之处,有它的训练重点,教师可根据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一面》中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外貌描写,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刻画是形神兼备,作文时可让学生模仿,如《我的老师》、《我的爸爸》、《我的母亲》等文章,可从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也可当场口头表达、诵读从而完成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重视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
  
  
其他文献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师生互动丰富了。老师们对公开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件设计新颖、富有动感,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形式有唱、有听、有欣赏、有表演等,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真正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走进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种现象:教师上课随意性强,没有对课堂四十分钟作精心的安排。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表演,时间就在这
期刊
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重视电脑基本功训练  电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只有练就一手好的基本功,才有可能熟练地使用鼠标让计算机执行各种任务。因此,在学生接触计算机之初,就应该鼓励他们利用计算机中附带的纸牌、扫雷等小游戏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音乐课堂丰富活跃起来。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音乐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步伐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学习
期刊
摘 要:诗的空白美,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诗人在创作中特意留下某些感情的空白、诗意的空白,期待读者去完成所带來的含蓄美。  关键词:诗歌 空白美 探讨    人们所能运用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对生活范围的直接再现都是有限的。诗,以其精练区别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  诗人用诗行來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时,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在结构与意象的组合之中,在诗情的抒发和诗意的表达之间,都是有意露出一点,藏起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门教学艺术,也是每个化学老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面临的难题:学生生活面狭窄,阅历浅,难以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作文。要送给学生一双慧眼,学会观察和思考,从平凡的校园生活中挖掘题材;善于把校园生活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取材,把“校园——家庭——社会”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善于变换思维角度甚至从反面捕捉题材”。这样,就一定会发现和捕捉到许多美丽的“红蜻蜓”!  关键词:作文教学 红蜻蜓 捕捉    从事作文教学,教师普遍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
期刊
《新课标》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多方面的,通过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它具有严密、准确、精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语言特点,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等。因此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
期刊
列夫·托尔斯泰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谓“赞美”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称赞、赞扬、表扬、表彰等,凡具有上进心、荣誉感的人都不会拒绝善意的、任何形式的赞美,学生更是如此。因为,赞美对被赞美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赞许、肯定,更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一种激励、鼓舞和鞭策,是一种给人希望的精神力量和源泉。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所说:“赞美犹如阳光。”它说明了“赞美”的巨大作用和牵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