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参加一些人才论坛时,与不同企业的HR、企业大学管理者交流,大家70%以上的概率会聊到关键管理人才的培养。那么,要让关键管理人才成长,应该注重哪些维度的培养呢?笔者总结出“五看”模式,即向上看、向下看、看同行、看专家、看自己。
关键词:工作经验、视野高度、生活阅历、影响力
管理者的领导或公司的一把手,他们在工作经验、视野高度、生活阅历、职权影响力方面较高,因此可以将这四个方面的心得分享给下属。可以设计成座谈的形式分享项目的操盘经验,或者以更上级领导的身份分享对项目的管控要求,以职场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职业生涯发展之道或者经营者的艺术。这些内容都可以制作成课程,只要某个维度有优势,就具备给管理者面授、分享的可能性。
笔者在华润工作的时候,高管座谈这种形式已是经理人培训的标配,上一级高管可以给经理人分享“我做到了优秀”,交流自己的项目操盘经验、区域运营经验和职涯发展心得;在碧桂园营销学院的时候,我们的项目操盘手班通过与区域总经理现场交流的形式,交流项目管控要求和经营者之道;在万达,通过“万达之道”现场课程,让管理者学员与副总裁交流在万达的生存与发展之道。这样的操作甚至可以不局限于形式,线上、线下、社群皆可。
关键词:请教者、旁观者、一线反馈者、“Pizza man”
管理者的下属很多,有的是部门负责人,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否能给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改善与启发?事实上,培训对个人的作用是带来能力或意识的提升,只要符合這个要求,给你带来提升的人是谁、通过什么途径实现都不重要。
管理者在“向下看”时,首先要对“老师”一词有着功能性的认知,“老师”实际上无处不在。笔者之前的一个90后下属,经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忽然有一天,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家庭问题,并希望能在专业上成长更快。追问之下,他流着泪说,他的父亲刚被查出重病,他除了悲伤,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他不想再让父亲失望。在那一刻,他的父亲就是他的老师,让他有效地觉醒。
其次,管理者要思考下属能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渠道给自己带来启发。管理者的下属由于更贴近一线技术工作、市场工作,或者刚入职场,对一些打法、标准化流程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更容易从“请教者”“旁观者”“一线反馈者”角度给管理者做出分享,这就是一种“反向教学”。比如,在“请教者”的角色里,安排几位职场新人向管理者发问,让他们把自己在业务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由管理者学员当场解答,由提问者评选出最佳答案、给管理者颁奖,并把最佳答案推送给更多职场新人学习。
在“旁观者”的角色里,当管理者学员进行一些学习研讨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新手下属作为“旁观者”介入。旁观者的作用是观察,在研讨僵持不下时,向管理者学员提出一些“边界性”的问题,避免研讨方向走偏。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在GE的一个领导力项目里,一群高管学员正围绕产品的区域竞争战略激烈讨论,但由于各自经验不同、资历都不低,所以谁也没能说服谁。这时,一位高管突然想起,他在半小时前曾为大家订了披萨,而送披萨的小哥已经到了。这位高管灵机一动,对外卖小哥说:“你在门口等了多久了?”小哥答道:“快20分钟了,怕打扰大家,我想等大家讨论完再打招呼。”这位高管马上说:“既然你在旁边听了20分钟,那你给我们提几个问题吧。”外卖小哥当时就懵了:“我只是个送披萨的,能问什么问题呢?”这位高管说:“凡是你没听明白的,都可以向我们发问,问够5个问题,我会多付你一笔小费。”于是外卖小哥问了如下几个问题:
◆你们今天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议题?
◆为什么这个议题到现在还没有结论?
◆你们这些现场讨论的人,到底谁说了算?
◆这个议题重要吗?可不可以换一个?
◆如果这个议题有了结论,是不是就可以马上去做?
这几个问题一抛出,参与讨论的高管们突然发现,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很多“边界问题”都没有梳理清楚,大家只是各执一词跟随彼此的细节去讨论,结果越走越远,以至于忘了讨论的初衷。笔者将外卖小哥在讨论中所起的作用称作“Pizza man”,并不是专指送披萨的人,而是指提出“边界问题”的“无知者”。无知者因为是局外人,所以才能提出一些值得反思的边界问题,重新引导问题的走向,其作用就是一种“旁观者”型的老师。
“一线反馈者”是指管理者的下属由于更贴近一线,因此可以更频繁地发现业务现场、客户面对面、设计研发细节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反馈给管理者,让他们得以对工作流程、计划决策等进行改良,甚至发现新的商机。小而言之,一些企业的“总经理信箱”就起到类似的作用;从学习的角度说,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安排管理者学员的下属向他们提出在一线业务、流程、客户等角度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想法,由管理者学员甄选有价值的建议当堂给予剖析,和他们一起讨论在工作中的应用。这种方式可以称为“工作改善研讨会”,其主角就是这些下属,而管理者要做的,是根据自身经验和项目运营需求,对这些建议的科学性、价值程度进行分析,并和大家在规定时间里群策群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式学习法”。
笔者一直推崇跨界思维,哪怕是作为培训管理者这样的“后台”人员,依然要用“商业 人性”的视角来思考培训工作,你会发现,很多有用的培训创新思路并不来自于培训本身,而来自于业务和市场,这也是一种“密联业务”的思维。
关键词:经验学习、竞争创新、跨界学习
向上看——问道能者
关键词:工作经验、视野高度、生活阅历、影响力
管理者的领导或公司的一把手,他们在工作经验、视野高度、生活阅历、职权影响力方面较高,因此可以将这四个方面的心得分享给下属。可以设计成座谈的形式分享项目的操盘经验,或者以更上级领导的身份分享对项目的管控要求,以职场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职业生涯发展之道或者经营者的艺术。这些内容都可以制作成课程,只要某个维度有优势,就具备给管理者面授、分享的可能性。
笔者在华润工作的时候,高管座谈这种形式已是经理人培训的标配,上一级高管可以给经理人分享“我做到了优秀”,交流自己的项目操盘经验、区域运营经验和职涯发展心得;在碧桂园营销学院的时候,我们的项目操盘手班通过与区域总经理现场交流的形式,交流项目管控要求和经营者之道;在万达,通过“万达之道”现场课程,让管理者学员与副总裁交流在万达的生存与发展之道。这样的操作甚至可以不局限于形式,线上、线下、社群皆可。
向下看——亲近一线
关键词:请教者、旁观者、一线反馈者、“Pizza man”
管理者的下属很多,有的是部门负责人,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否能给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改善与启发?事实上,培训对个人的作用是带来能力或意识的提升,只要符合這个要求,给你带来提升的人是谁、通过什么途径实现都不重要。
管理者在“向下看”时,首先要对“老师”一词有着功能性的认知,“老师”实际上无处不在。笔者之前的一个90后下属,经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忽然有一天,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家庭问题,并希望能在专业上成长更快。追问之下,他流着泪说,他的父亲刚被查出重病,他除了悲伤,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他不想再让父亲失望。在那一刻,他的父亲就是他的老师,让他有效地觉醒。
其次,管理者要思考下属能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渠道给自己带来启发。管理者的下属由于更贴近一线技术工作、市场工作,或者刚入职场,对一些打法、标准化流程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更容易从“请教者”“旁观者”“一线反馈者”角度给管理者做出分享,这就是一种“反向教学”。比如,在“请教者”的角色里,安排几位职场新人向管理者发问,让他们把自己在业务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由管理者学员当场解答,由提问者评选出最佳答案、给管理者颁奖,并把最佳答案推送给更多职场新人学习。
在“旁观者”的角色里,当管理者学员进行一些学习研讨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新手下属作为“旁观者”介入。旁观者的作用是观察,在研讨僵持不下时,向管理者学员提出一些“边界性”的问题,避免研讨方向走偏。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在GE的一个领导力项目里,一群高管学员正围绕产品的区域竞争战略激烈讨论,但由于各自经验不同、资历都不低,所以谁也没能说服谁。这时,一位高管突然想起,他在半小时前曾为大家订了披萨,而送披萨的小哥已经到了。这位高管灵机一动,对外卖小哥说:“你在门口等了多久了?”小哥答道:“快20分钟了,怕打扰大家,我想等大家讨论完再打招呼。”这位高管马上说:“既然你在旁边听了20分钟,那你给我们提几个问题吧。”外卖小哥当时就懵了:“我只是个送披萨的,能问什么问题呢?”这位高管说:“凡是你没听明白的,都可以向我们发问,问够5个问题,我会多付你一笔小费。”于是外卖小哥问了如下几个问题:
◆你们今天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议题?
◆为什么这个议题到现在还没有结论?
◆你们这些现场讨论的人,到底谁说了算?
◆这个议题重要吗?可不可以换一个?
◆如果这个议题有了结论,是不是就可以马上去做?
这几个问题一抛出,参与讨论的高管们突然发现,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很多“边界问题”都没有梳理清楚,大家只是各执一词跟随彼此的细节去讨论,结果越走越远,以至于忘了讨论的初衷。笔者将外卖小哥在讨论中所起的作用称作“Pizza man”,并不是专指送披萨的人,而是指提出“边界问题”的“无知者”。无知者因为是局外人,所以才能提出一些值得反思的边界问题,重新引导问题的走向,其作用就是一种“旁观者”型的老师。
“一线反馈者”是指管理者的下属由于更贴近一线,因此可以更频繁地发现业务现场、客户面对面、设计研发细节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反馈给管理者,让他们得以对工作流程、计划决策等进行改良,甚至发现新的商机。小而言之,一些企业的“总经理信箱”就起到类似的作用;从学习的角度说,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安排管理者学员的下属向他们提出在一线业务、流程、客户等角度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想法,由管理者学员甄选有价值的建议当堂给予剖析,和他们一起讨论在工作中的应用。这种方式可以称为“工作改善研讨会”,其主角就是这些下属,而管理者要做的,是根据自身经验和项目运营需求,对这些建议的科学性、价值程度进行分析,并和大家在规定时间里群策群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式学习法”。
笔者一直推崇跨界思维,哪怕是作为培训管理者这样的“后台”人员,依然要用“商业 人性”的视角来思考培训工作,你会发现,很多有用的培训创新思路并不来自于培训本身,而来自于业务和市场,这也是一种“密联业务”的思维。
看同行——众筹智慧
关键词:经验学习、竞争创新、跨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