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试验组与常规组(n=46)。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发生7例并发症,试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数据差距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61%,试验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3%,差值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较大,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160-02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患者病情多比较严重,且合并具有多种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了深入调查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分组对比的情况展开讨论,且将内容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试验组与常规组(n=46)。常规组男女占比为24:22,年龄范围51-72岁,均值为(64.31±2.54)岁。试验组男女占比为23:23,年龄范围51-74岁,均值为(64.17±2.72)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区别,且人选患者或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p>0.05)。
1.2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询问患者个人感受,指导患者保持充分休息。准备好各类抢救药品、抢救设备等,建立静脉通道,一旦发现异常则及时通知医师实施抢救。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患者发病期间会具有强烈的疼痛感受,致使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多鼓励患者。为患者介绍疼痛为正常反应,耐心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治疗的方式等等,介绍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护理操作期间需要保持动作轻柔,多询问患者感受。
1.2.2并发症護理: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命会带来潜在威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每间隔15min监测1次生命体征且进行记录。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予以处理。
1.2.3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生活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每日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多进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增强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用药指导中,则需要为患者介绍按时、按量用药的必要性,为患者介绍药物应用的机制、预期的效果及治疗作用等等,介绍用药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则可以为其制作服药方式的卡片,指导患者设置按时用药的闹钟提醒等等,以便于提升患者药物服用的依从性,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患者自主评价护理满意度,项目包含较好、一般及不满三个等级,满意率=较好率+一般率。
1.4统计学处理:将spss20.0作为数据统计软件,x2值对比计数材料之间差异,t值对计量资料差异实施组间核算,p<0.05贝0包含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常规组发生7例并发症,试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数据差距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对比:常规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61%,试验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3%,差值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为患者实施快速有效的临床治疗。常规护理服务中多比较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不足。但是在患者过度紧张、焦躁的情况下,则会致使患者血压与心率处于异常波动状态下,对其整体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预见性护理作为常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以患者为主,结合患者的治疗流程实施针对性分析,制定科学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降低患者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较急,且病情变化速度较快。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发挥“未雨绸缪”的作用价值,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大。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自身的疾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开展专题知识讲解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在多样化的疾病知识讲解方式下,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缓解其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尽可能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发生7例并发症,试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数据差距比较的结果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价值,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常规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61%,试验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3%。预见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综合上述内容,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较大,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160-02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患者病情多比较严重,且合并具有多种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较高。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了深入调查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分组对比的情况展开讨论,且将内容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试验组与常规组(n=46)。常规组男女占比为24:22,年龄范围51-72岁,均值为(64.31±2.54)岁。试验组男女占比为23:23,年龄范围51-74岁,均值为(64.17±2.72)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区别,且人选患者或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p>0.05)。
1.2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询问患者个人感受,指导患者保持充分休息。准备好各类抢救药品、抢救设备等,建立静脉通道,一旦发现异常则及时通知医师实施抢救。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患者发病期间会具有强烈的疼痛感受,致使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多鼓励患者。为患者介绍疼痛为正常反应,耐心讲解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治疗的方式等等,介绍一些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护理操作期间需要保持动作轻柔,多询问患者感受。
1.2.2并发症護理: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命会带来潜在威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每间隔15min监测1次生命体征且进行记录。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予以处理。
1.2.3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生活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每日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多进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增强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用药指导中,则需要为患者介绍按时、按量用药的必要性,为患者介绍药物应用的机制、预期的效果及治疗作用等等,介绍用药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则可以为其制作服药方式的卡片,指导患者设置按时用药的闹钟提醒等等,以便于提升患者药物服用的依从性,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患者自主评价护理满意度,项目包含较好、一般及不满三个等级,满意率=较好率+一般率。
1.4统计学处理:将spss20.0作为数据统计软件,x2值对比计数材料之间差异,t值对计量资料差异实施组间核算,p<0.05贝0包含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常规组发生7例并发症,试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数据差距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对比:常规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61%,试验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3%,差值对比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需要为患者实施快速有效的临床治疗。常规护理服务中多比较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不足。但是在患者过度紧张、焦躁的情况下,则会致使患者血压与心率处于异常波动状态下,对其整体治疗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预见性护理作为常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以患者为主,结合患者的治疗流程实施针对性分析,制定科学且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降低患者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较急,且病情变化速度较快。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发挥“未雨绸缪”的作用价值,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较大。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自身的疾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开展专题知识讲解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在多样化的疾病知识讲解方式下,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缓解其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尽可能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发生7例并发症,试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数据差距比较的结果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价值,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常规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2.61%,试验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83%。预见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干预价值较高。
综合上述内容,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较大,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