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游,最忆是江南。有些陈年流水账,不思量,自难忘。
我们的“文化苦旅”起兴于南湖烟雨,嘉兴沈君儒故居算垫场,桐乡石门湾乃序幕。相传这京杭大运河的拐弯之处,春秋时“尝叠石为门,为吴越二国之限”,故得名。而今只余“古吴越疆界”旧碑寂立运河畔,供后人怀想那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争霸往事。我们于此拜谒了大名鼎鼎的缘缘堂,走进丰子恺满怀赤子之心的创作世界。这座丰先生亲自设计的理想之家,存世四载便被日军炸毁,唯余两扇烧焦之门,“昔日欢宴处,树高已三丈”。但“缘缘堂”之名因那些富有童趣与禅意的画作、随笔而久在人间。
桐乡另一胜地是乌镇——茅盾故里。上世纪90年代初,乌镇尚未开发,还是幽僻的水乡小镇,“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没有热门电视剧、明星代言,遑论互沔联网大会和戏剧节。上海学生们为寻早饭,兴冲冲奔过古桥,穿过老街,觅一家茶馆,吃一碗小馄饨。晨光里升起白色的炊烟,孵茶馆的老人家坐上竹椅;老街录像厅摆出黑板,放的是港片。逼仄的巷道里,深色的枝丫扫过车窗,水墨色调的镇子,还是《林家铺子》《舞台姐妹》里“从前慢”的样子。新世纪初带北方同学重游,已需购买套票;待木心变成流行符号,古镇更声名鹊起,陈丹青说“游客像蝗虫般举着喇叭涌进来”,一切都变了。
绍兴自是重头戏。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是课本里该有的样子,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至于三味书屋,到底没看清桌上刻的那个“早”字。泛舟东湖,第一次坐乌篷船,听到《社戏》里“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最难忘是咸亨酒店喝酒经历,小男生小女生们要了孔乙己黄酒加茴香豆,虽浅尝辄止,到底有些喝红了脸,一个个像从童话里溜出来的小狐狸。看过鲁迅的绍兴,我们跨越千年去到兰亭。同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同见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如古人般戏水鹅池、曲水流觞、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上虞是不期然的华彩章。春晖中学曾被朱自清赞为“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坐拥湖山美景,简直桃花源般所在。而近百年前更聚起夏 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刘薰宇等一批名师,兼有弘一法师、蔡元培、蒋梦麟、于右任、张大千等大家讲座,时称“北有南开,南有春晖”。当时白马湖边文星璀璨、济济一堂:丰子恺写《山水间的生活》,“上海虽热闹,实在寂寞;山中虽冷静,实在热闹”;群贤相聚,把酒晤谈至夜半,丰先生便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创出中国抒情漫画新境界。夏 尊先生正是在此譯出《爱的教育》,丰子恺绘制封面及插图,出版后遂成名著,至今仍是“做一个正直纯洁善良的人的教材”。据说电视剧《围城》中三闾大学取景于此,大约导演黄蜀芹也被这山水间的书卷气吸引。
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当我静坐江边,凝视着面前造型奇诡的巨型石雕,第一次感知到“永恒”。这镇馆之宝蝶形器来自7000年前的文明,具体用途至今无解,有人甚至猜测它能接受宇宙的声音。此情此景,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东山,当我们涉过丛丛杂草,找到谢安墓,才发现所谓东山不过一介小土山。山本无奇,淝水之战“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小儿辈大破贼”的传奇,所颂者乃山中之人。正如曹娥江边曹娥庙,但因蔡邕“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隐“绝妙好辞”的千古谜面,又加曹操与杨修“沉吟黄绢语”“智差三十里”的逸闻野史,名传天下。
在绍兴秋瑾故居,这位奇女子用生命回答了“娜拉出走以后”将如何,“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我记下了她的话: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
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是一个人的一切。少年时的江南游,当时只道是寻常,渐渐觉出可贵,远胜如今各种烧钱的“修学”。
其景难得。江南路风光无限,是文学之路,也是美学之旅、国史之旅。自上古溯流而上,不经意间遇见多少光耀千秋的经典与人物,实在奢侈。
其人难得。当时学校属完中,少长咸至其乐融融。高中学姐已是淑女模样,初中生的自己还像丑小鸭,参观时囫囵吞枣、半懂不懂,好在无知无畏、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老师们也年轻,现在他们中有局长校长、资深专家,那时只是带着我们踏遍青山的姑娘小伙。今天即使路线能复制,孤零零家庭游怎比师生相携、教学相长。
其情难忘。虽然江南七月、盛暑溽热,大家都安之若素。记得最清楚的却是晚上倚着木头床栏和一众室友聊天,我刚读《红楼梦》,献宝般细数里面女子名字,各有妙处云云,和小男娃炫耀新得的英雄兵器谱如出一辙。
其心难得。《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三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丰子恺等就十分推崇这以天地为课堂、开放活泼的教学方式。“膜拜”过春晖中学的我们,其时正经历“野餐会”般的教育,于放养中培育审美之心,在自愿的状态下体会单纯的读书美。
此后经年,无论我们行至何方,那求真求美的读书种子早已种下。不管我们从事何业,那灵秀致远的一脉文心莫失莫忘。
又言:我从海上来,底色是江南。那一抹水墨淡彩,已化为沁入骨髓的熏陶,让人于柴米琐屑之外,心中自留一方天地,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梅边故人。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