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语境、作者:中古墓志文本形态及相关问题刍议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志有三种文本形态,相较于石刻,拓本和书本对墓志文本信息的简化和弱化,遮蔽了研究者的部分视野。联系墓志借信息互见构建地下亲属关系的义例、墓志文与墓葬壁画皆以"竹林七贤"等历史人物夸饰墓主品行的手法以及墓志文与墓主画像同出格套的特征等可以看出,中古墓志文本在生成过程中受到过墓葬地下语境的影响。墓志文本的作者,除了撰者、书刻者外,作为书、撰、刻三方雇主的丧家,也可以通过提供墓主信息、增减墓志文本、撰写墓志文等途径,或隐或显地影响和改变墓志文本的内容、结构与表达模式,是中古墓志文本的重要参与者和完成者。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命题。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必须植根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华文明积累了深厚而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对象体系、范畴体系和感知方式,传达出特有的艺术精神。中国艺术经验的独特性,非简单套用西方艺术理论所能阐释。百余年来,历代学人为艺术学的中国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许多代表性成果。但应看到,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尚有待学界进一步深入探讨。
格林伯格和弗雷德都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强化了视觉艺术中的"媒介特殊性"论题。格林伯格作为由现代性话语塑造而成的一个主体去解释现代主义,其理论套用了社会学中的分化模式,且内含康德主义式的"奠基"冲动;相形之下,弗雷德为形式主义赋予历史主义色彩,从哲学立场上来看倾向于黑格尔主义。深入探究可发现,两人都基于对品质的信念,要求艺术创作体现媒介意识,其论述带有规范性的意味;并且,这种艺术自主论还隐含了道德之维,认为依据媒介性质和艺术惯例的实践才可能是严谨、严肃的。他们的形式主义对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语境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