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上线用互联网撬动科技“宝库”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将着力释放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显著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形成历史交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形势越是复杂艰难,发展越要向科技创新寻求动力。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办的“科创中国”平台正式启动,作为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科创中国”能否撬动科技“宝库”,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制约中,它能发挥什么作用?

向科技要新动力


  时至今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8990件,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卓越论文产出报告显示,我国热点及高被引论文数量均升至世界第二位。向这个巨大的科技“宝库”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取向。
  科技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239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6%,首次突破2万亿元。然而,尽管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已引起国家重视,但如何从科研导向真正走向市场导向,仍然任重道远。
  “科技成果质量不高、科学家和企业家互动不足、产学研联合开发的力度不够。”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看来,这是我国当前成果转移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则认为,向科技要新动力,“难点在于将‘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主体汇聚、对接、流转,如此才能形成技术拥有者、需求者、服务者和资本共同组织的统一市场”。
  如何“破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在两会上疾呼:“我国需要建立技术转移交易的‘淘宝’或者‘京东’。”
  这是期望能以互联网力量撬动科技“宝库”。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早有此意。在他看来,当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组织机制,营造产学结合、跨界协同、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良好生态非常重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科协打造的“科创中国”品牌平台应运而生。
  在陈劲看来,与传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不同,“科创中国”是一个云端科技创新交易平台,其上汇聚了中国科协所属的210个全国学会,覆盖理、工、农、医和交叉科学等学科的优秀科技成果。同时,还有各省、市、县科协来推动科学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互动,他认为,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平台,将着力释放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显著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跨学科跨领域整合资源


  “科创中国”上线,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中国科协持续推动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在不断发展原有的“科普中国”品牌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科创中国”平台,将资源和需求聚集在一起,分别匹配。
  “由于供需双方资源不匹配而导致优质技术无人问津的现象,在以前经常发生,这对技术迭代升级形成很大阻碍,而‘科创中国’把以往分散的资源整合了起来。”在“科创中国”上线试运行期间,从中受益的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忆楠说,“‘科创中国’平台能够让有需求的企业获得需要的技术,为更好地匹配人才与技术、服务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受益的不只谢忆楠。“‘科创中国’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它跨学科、跨领域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说,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目前该学会正在江苏省如皋市打造以氢能经济为特色的地方产业,但是氢能的制取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能源、基础设施规划等领域,“我们一个学会协调比较困难,可是在‘科创中国’平台就可以很容易获得其他学会的支持”。

  涓涓细流正在汇成汪洋大海,创新驱动的浪潮正在“科创中国”平台酝酿。
  目前,“科创中国”已汇聚22.7万条成果信息、7112条需求信息、130万条人才信息,吸引714家组织入驻,并且形成了资源入库标准,可以实现对入库信息的筛选把關,同时还试运行了科技经济融通平台云对接、云交易、专家咨询功能等模块。
  疫情期间,作为推动“科创中国”品牌建设的有益尝试,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学会组建了63支科技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团线上宣讲20余次、国内外路演活动40余场、学术会议和产学对接签约活动60余场。

  “科创中国”平台能够让有需求的企业获得需要的技术,为更好地匹配人才与技术、服务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正式上线,“科创中国”将为普通老百姓提供更及时便捷的科技公共服务,将新建一批海智基地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立面向全球的国际技术服务和交易体系。“科创中国”还将探索科技志愿服务与各地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机制,推动科技、人才“上山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打造一批“样板间”


  将科技源头活水导流到各地,激活创新潜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我国各地创新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产业类型均有差异,创新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充分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绝不能一蹴而就和简单“一刀切”,需要久久为功。   面对复杂问题,试点先行,探索出经验,探索出路子,形成一批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是可行之道。
  谁来试?“此次‘科创中国’对试点城市的选择坚持‘投稿’与‘约稿’相结合,把学会和地方结合起来,特别是把企业的需求与技术的供给结合起来。”吕昭平介绍。中国科协对首批试点城市专门组织力量考察。“我们还会和省区市组织联合工作组,对试点的选择、试验的开展、技术和需求的对接进行深化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對于这些试点城市,打造“样板间”的核心是把各类创新要素组织起来,导入基层和企业,与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服务地方。据了解,中国科协还将组建专门干部队伍到试点城市和地方,与有关党政部门、地方科协和产业界、金融界一起开展工作。
  对于“科创中国”这个在新载体、新样式上创造出的新平台,怀进鹏表示:“我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试点的科技经济融合工作模式,需要在实践中验证、修正和优化。”未来,中国科协会特别支持各级学会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符合企业发展、更具实效的新模式、新方法、新经验,“把中国科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有效助力地方提升创新力、竞争力,使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让产业插上创新翅膀


  可以说,“科创中国”是平台,拓宽了科技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合作渠道;是生态,把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市场服务、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政策制度等聚合起来;是引擎,让科技共同体在跨界协同中融入世界创新网络。
  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科技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使命感。但是,如何把科技用好、如何让科技向善,是人类的共同课题。这就要解决科技创新路上的各种“梗阻”,比如怎么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营造何种健康的科技创新生态、产学研如何瞄准国家需要并回应社会关切,等等。这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应该直面的大课题、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创中国”实现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的重要责任。能够预见,随着科技经济融通平台的打造、创新枢纽城市的建设、科技志愿服务的推进、人才技术培训的组织、海外智力创新创业的集聚、“科创中国”科技决策咨询的开展,一个生机勃勃、生气盎然的科创画卷将徐徐展开。
  没有价值追求的科技创新没有出路,没有价值担当的科技工作缺少灵魂。当今世界,科技一日千里、创新日新月异,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科技产品、科技成果的数量够不够多,而是够不够好、能否造福于人。以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为例,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科技、卫健等12个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朝着积极目标齐心努力。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中国正在全力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强全球合作,并承诺将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贡献给人类。科技为了人民、科技造福人类,是永恒不变的价值。只有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科创中国”才能在发展中擦亮“金品牌”,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一位科学家说,我们努力攀登科学研究的高峰,我们努力跨越成果转化的鸿沟,我们努力摘取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所系,何尝不是“科创中国”的要义所在。“科创中国”,让产业插上创新翅膀,中国巨龙一定会顺势腾飞。
其他文献
从ARJ21飞机103架机在稻城亚丁机场完成最大起降高度扩展试验试飞返回上海到首架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同一时间,航空工业复材民机项目突破了机身壁板自动化制造和大型壁板装配技术,按节点完成了CR929前机身右/左/上三块全尺寸大型壁板交付,交付其他试验件3500余件;突破了CJ1000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一级风扇叶片制造和无损检测关键技术;以C919方向舵
期刊
洞庭湖风光。  曾经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一度拥有无边无际的水面。然而现在的洞庭湖早已不复当年烟波浩渺的身姿,不但蓄水量大为减少,而且连湖泊本身也同咸海一样萎缩成了三大部分。  除了自然环境下的泥沙淤积外,当地群众日复一日的围湖造田活动,无疑是洞庭湖萎缩的重大因素。洞庭熟,天下足  洞庭湖围垦农业的具体出现年代已不可考,但据学者推测,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区垦殖便已初具规模。当时中原战乱频
期刊
半人深的大水塘南岸,一群蒙古马扬鬃奋蹄飞奔而来,踏溅起数人高的水花。水塘北岸正中,几位摄影人紧张地按动相机快门,记录精美瞬间。相机咔嚓嚓的连拍声尚未停止,马群便“兵分左右”闪电般从他们身边掠过,疾驰向广袤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凤凰马场的这一壮观场面,常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友。奔腾的马群势若蛟龙出水,令人不由想到铁马金戈时代。铁马金戈  马是地球上的一个古老物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马化石——
期刊
我舅舅伯纳德1932年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医学的时候,他已经目睹过1918—1919年的大流感。他数着巴尔的摩街上缓缓走过的灵车,那时他才7岁。此前3年,他的父亲差一点儿死于伤寒热,是在巴尔的摩市中心得的病。后来,他的祖父死于结核病。  12岁时,伯纳德得了所谓的“夏季病”,躺在家里,熬过马里兰漫长、炎热的夏日,像他母亲说的:“懒得动弹。”直到1938年他在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院实习期间,志愿充当X光
期刊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经济发展不能按下暂停键,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建设,有序复工复产尤为重要。  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安全复产还是要依靠科技。  只有拿出更多“硬核”技術,才能对抗疫情,有序开工,维护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富。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下,科技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期刊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迎来了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开门红"。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成为国家级的太空科学实验室。网红的"胖五"火箭及其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有哪些"黑科技"?中国空间站的建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已在轨运行20余年的国际空间站又是如何建成并运行的?人类在对太空的探索上还在进行哪些尝试?
期刊
疫情危机之下,人类“被隔离”,  地球获得了“喘息”,  但气候变化的红色预警并未因此有丝毫改变。  一個又一个“史上最热年”接踵而至,  我们所看到的极端气候现象也可能“更极端”。  山火频发、“怪病”来袭、旱涝无常……  种种看似并无关联的突发自然灾害,  与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  人类又该做些什么来修复地球的“创伤”?
期刊
1998年,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Mir)的轨道运行已到第12年,开始出现老化迹象,停电频繁、电脑故障、气候控制系统泄漏等等,都是时不时会遇到的问题。然而,当宇航员们展开研究,对与他们共享生活空间的微生物类型进行评估时,却得到了十分意外的发现。  他们打开一个检查面板,发现了几个浑浊的水滴——每个都有足球那么大。后来的分析显示,水滴中充满了细菌、真菌和螨虫。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些微生物大量繁殖,已经
期刊
5月22日,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一期临床108名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最新研究表明,这是第一种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安全、耐受性好,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抗SARS-CoV-2的免疫应答。在108名健康成人中进行的开放标
期刊
珠峰是國际测量技术的竞技场。在测量世界最高峰“身高”的艰苦探索中,科技的力量总是与人类的脚步同行。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这也是北斗卫星继在抗疫中显露威力之后,再度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队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测量是此次测高中的重要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