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基层群众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秦皇岛市秉承“把文化作为民魂来塑造,作为精神来培育,作为产业来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秦皇岛市实际的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新道路。
  服务设施网络化。秦皇岛市注重代表城市文化符号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2007年至今,全市用于大型文化设施的投入已超过10亿元。文化广场、图书大厦、广电大厦、报业大厦、人民广场、奥体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先后投入使用。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达到34个。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注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农民倾斜,先后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文化室、新农村书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全市35个乡镇新建了综合文化站,新建农村文化室1424个、农家书屋826个,完成市县两级信息资源共享工程8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累计达到3万场。全市154个村、4818户新开通了有线电视节目,145个“盲村”有了卫星接收设备,广大农民群众收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
  服务内容品质化。秦皇岛市立足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培育打造本土品牌文化活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学习型城市为重点的“全民读书活动”、以提高市民文化鉴赏品位为重点的“渤海大讲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的“双六进”等一批文化品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昌黎地秧歌、抚宁太平鼓、昌黎民歌、孟姜女传说、昌黎皮影戏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续3年开展“文艺创作年”、“文艺精品创作年”和“文艺创作振兴年”活动,设立“文艺振兴奖”,每届拿出50万元奖掖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进一步高涨。5年来,全市省级以上获奖作品达310余件,其中国家级80件。动画片《中华小岳云》在央视少儿频道、国际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并被中央电视台评为A级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鹰奖优秀动画片奖;52集动画片《秦皇岛传奇》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大型现代评剧《家住长城头》在全省巡演,获河北省第八届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经过改编打磨的海上实景演出《海上生明月》、大型乐舞剧《海誓·南戴河》和灯光秀实景演出《天下·第一关》、歌舞剧《孤竹浩歌》上演以来,受到市民一致好评。秦皇岛市十分重视开展直接面向基层、服务市民的大众文化活动。竭力办好望海祈福旅游文化节等地域文化活动。开展“送欢乐下基层”、“广场艺术节”、“彩色周末”、“音乐海岸线”、“城乡文化互访互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演出3200场次以上,受益群众达420万人次,基本做到“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档”。
  服务方式便利化。为满足农村群众对戏剧艺术的需求,自2009年开始,由市政府出资组织小海燕评剧团深入农村为农民群众义务演出,每年演出达150场,观众达20多万人次。按照“市场化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思路,组建成立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102支数字电影放映队活跃在乡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通过“电影片名网络菜单”方式,使农村群众通过电脑网络任意选择喜欢观看的影片,实现了由过去“演什么看什么”到如今“看什么演什么”的跨越。在做好普通市民文化服务的同时,还开展面向外来建设者、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以提供多渠道的公共信息服务为平台,积极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保证人们得到近距离、经常性、容易获取的便利文化服务。市图书馆在全省首创社区分馆模式,通过网络管理软件与市图书馆直接连接,实现通借通还,方便了市民就近阅读。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和7个县区支中心已建成使用,2013个基层服务点网络也即将建成,大大延伸了服务范围。
  (责任编辑:张少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