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安是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不能走过场,必须求实效。全省教育精准扶贫黄冈战区推进会召开以来,红安县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实行任务指标化,责任人头化。整合资金4529.6万元,全力推进教育扶贫攻坚,取得了初步成效。
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的帮扶体系。一是在帮扶对象上,对接精准识别贫困户、农村薄弱学校(幼儿园),构建覆盖96村27校(园)6697名贫困学生的帮扶台账。二是在帮扶体系上,从县教育局到教学点,人人落实帮扶任务,形成教育局、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帮扶责任机制。三是在帮扶方式上,坚持“城乡共建、以强扶弱、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采取“县(城区学校)—乡(乡镇学校)”“乡(乡镇学校)—村(村小教学点)”和“师生结对帮扶”方式,学校之间联手结“盟友”,师生之间结对交“朋友”。
围绕学生主体,落实全方位的帮扶举措。一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对现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精准资助,一个不漏”。今春资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幼儿980名、小学生650名、初中生1114名、高中生809名、中职生223名,为1597名建档立卡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完善帮扶机制。组织各学校对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重点帮扶,积极开展捐资助学、上门家访、心理辅导、健康体检、送教下乡等关爱工作,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档案,落实干部、教师、学生“三帮一”关爱机制,做到“精准帮扶,一个不掉”。三是化解上学难问题。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并从2016年开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乘坐校车实行政府买单,共免除1012名学生乘车费用121.4万元;安排资金143.9万元,为校车照看员调配公益岗位10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高中全免费,共减免学费200万元。四是争取社会助学。统筹管理社会捐助资金,“多个龙头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今年接受惠农公益基金会、泛海公益基金会等十多个社会爱心组织和个人捐资300万元以上,资助贫困大学生600多人。
着眼城乡一体化,突破薄弱学校帮扶难点。教育扶贫,重点是扶贫困学生,关键是扶薄弱学校。红安县整合人、财、物等资源,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今年调剂资金1306万元,为13所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改造校舍并配备教育技术装备。汛期洪灾过后,筹措资金1100万元,利用暑假集中抢修70余所受损严重的校园,确保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建强农村教师队伍。多措并举,优化农村学校教师学科和年龄结构。近五年全县招公办幼儿教师183人,全部安排到农村任教,并向重点贫困村所在学校倾斜。今年安排200名城乡骨干教师结对交流、300名教师镇域内交流任教,并选派35名农村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开展省、市级送教下乡培训1938人次,县级暑期集训1700人次、信息技术培训4200人次。县政府每年安排600万元,推动实施红安名师工程和农村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三是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先后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农村教学点网校试点项目,为教学点配齐电教设备,完成网络改造,农村联校基本实现“班班通”,并建设8个同步课堂,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努力让城乡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追逐梦想。
(作者单位:红安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万军)
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的帮扶体系。一是在帮扶对象上,对接精准识别贫困户、农村薄弱学校(幼儿园),构建覆盖96村27校(园)6697名贫困学生的帮扶台账。二是在帮扶体系上,从县教育局到教学点,人人落实帮扶任务,形成教育局、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帮扶责任机制。三是在帮扶方式上,坚持“城乡共建、以强扶弱、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理念,采取“县(城区学校)—乡(乡镇学校)”“乡(乡镇学校)—村(村小教学点)”和“师生结对帮扶”方式,学校之间联手结“盟友”,师生之间结对交“朋友”。
围绕学生主体,落实全方位的帮扶举措。一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对现行国家资助政策,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精准资助,一个不漏”。今春资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幼儿980名、小学生650名、初中生1114名、高中生809名、中职生223名,为1597名建档立卡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完善帮扶机制。组织各学校对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重点帮扶,积极开展捐资助学、上门家访、心理辅导、健康体检、送教下乡等关爱工作,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档案,落实干部、教师、学生“三帮一”关爱机制,做到“精准帮扶,一个不掉”。三是化解上学难问题。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并从2016年开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乘坐校车实行政府买单,共免除1012名学生乘车费用121.4万元;安排资金143.9万元,为校车照看员调配公益岗位10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高中全免费,共减免学费200万元。四是争取社会助学。统筹管理社会捐助资金,“多个龙头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今年接受惠农公益基金会、泛海公益基金会等十多个社会爱心组织和个人捐资300万元以上,资助贫困大学生600多人。
着眼城乡一体化,突破薄弱学校帮扶难点。教育扶贫,重点是扶贫困学生,关键是扶薄弱学校。红安县整合人、财、物等资源,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今年调剂资金1306万元,为13所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改造校舍并配备教育技术装备。汛期洪灾过后,筹措资金1100万元,利用暑假集中抢修70余所受损严重的校园,确保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建强农村教师队伍。多措并举,优化农村学校教师学科和年龄结构。近五年全县招公办幼儿教师183人,全部安排到农村任教,并向重点贫困村所在学校倾斜。今年安排200名城乡骨干教师结对交流、300名教师镇域内交流任教,并选派35名农村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开展省、市级送教下乡培训1938人次,县级暑期集训1700人次、信息技术培训4200人次。县政府每年安排600万元,推动实施红安名师工程和农村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三是依托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先后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农村教学点网校试点项目,为教学点配齐电教设备,完成网络改造,农村联校基本实现“班班通”,并建设8个同步课堂,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努力让城乡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追逐梦想。
(作者单位:红安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