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命题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前不久,许多高中学生因答不对一道语文统考阅读理解题,纷纷在文章作者毕飞宇微博下留言:“题目说您这篇文章有‘厚重感’,究竟体现在哪里?”毕飞宇后来接受采访时认为:“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合适的。所谓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师们的阅读感受,要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感受能力与老师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这里头有失公平。”近几年,每逢中小学各类考试,就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篇作品被选为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材料,而题目不仅难倒学生,也难倒作家本人。
续说:
作家这番见解可谓透彻,有助于我们思考其中的问题。文学阅读先天具有的这种自由,对于主导考试的命题人来说,同时又意味一种责任—— 既然希望通过你的问题将学生领进你所窥见的那个境界,那么,自身对文本的把握是不是有文本内外充分依据?是不是全然令人信服?以及同样重要的,这种理解是不是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达到的?无论是讲一篇文章,还是拿一篇文章来考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得知道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而不是提一个大而无当的问题。
校内减负校外增,何解?
学生课外负担有多重?某小学校长做了个两会提案调查。调查发现,周一至周四,晚上开始参加培训的占50.0%,甚至20.1%的学生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到了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仅8.8%,参加2个班以上的占70.9%。课外班大行其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方面是学校减负后的轻松自如,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的热火朝天。正如媒体报道,体制内的素质教育与体制外的应试教育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今天城市教育最熟悉的图景。
续说:
在一道道减负令下,學校确实是减负了。为了迎合应试需求,课外补习成了一些学生的主餐,学校教育反而被弱化。从教育内部来说,重考试、轻课堂,课上问题没解决,只好到课下解决,这是各种培训班盛行的重要原因。减负只是把之前在学校的压力转移给了家长,升学的压力不减,上升的通道不变,减负最终只能变成一句年年都喊的口号。
学会放手,是父母应有的修为
据多家媒体报道,一名北大高材生,曾是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还是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却12年没回家过年,6年前与父母决裂。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充满“控制”的爱。而他的父母,昔日的50后大学生,面对儿子的远离与决裂,却不知道为什么。
续说:
孩子与家长的决裂是“果”,而父母曾经那些过度的爱是“因”。但父母爱孩子有错吗?当然没有。问题是,该怎么爱?归根到底,这些“密爱”的父母根本就没有给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职员”“配偶”“父母”,而是养出了一个永远不懂事的“巨婴”。他们自己对孩子有发泄不完的爱,但社会没有义务惯着这个应该懂事却不懂事的“巨婴”。一旦进入社会生活,这种“巨婴”是很容易被拍在沙滩上的。父母真正的大爱不仅仅要有密切的关怀,更要有该放手就放手的远见。
《天龙八部》入选推介书目,对否?
这两天,重庆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有点兴奋,原来在老师的推介书目上出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这次,爸爸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拦着我们看武侠小说了”。看到这份推介书目,一些70后、80后家长感到震惊,“想当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们可是将武侠小说视为禁书,我们都是偷偷摸摸去看。一旦被发现,书被没收,还要受到严厉惩罚。”
续说:
小说是现实的映照和升华,在某种程度上,看小说就等于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恐怕是很多“正经书”所不具备的。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只是因为他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构想了几门绝世武功、勾画了曲折离奇的情节,更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江湖即社会,透过神秘的“江湖”,回引人深入思考人性善恶和价值观等问题。能够像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这样,真正让人爱不释手并反复多次翻阅的书并不多。
虎狼式教育,慎防行动跑偏
日前,又一则“狼爸”教子的新闻引发关注:来自四川的父亲张禹带着6岁儿子穷游并进行直播。二人从广元出发,计划路线是途经绵阳、成都,到重庆后再原路返回。据说父子俩每天骑行60至70公里、负重7公斤,自己煮饭,在小树林住帐篷。一些网友担心这么小的孩子承受不住,也有不少人力撑张禹。
续说:
探讨虎狼式教育的利弊,核心也许不在要不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约束管教,而是“严”的尺度问题。一些家长无视孩子的个性,仅凭自己好恶,或执意要在下一代身上实践自己的梦想,就更有违教育的本意了。对家长来说,对待子女无论是严还是松,首先要对自身成长经历有深入的剖析,从而识别教育孩子的真正动机。
学霸奶奶的成功照亮了青春的胆怯和懒惰
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近日取得了天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学位,成为又一例“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其实,薛敏修在2014年春报名参加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课程时就备受关注。薛敏修在1957年与1959年先后两次参加高考,却因政治原因未能入学。恢复高考以后,她又受限于“未婚,年龄低于25岁”的报考条件。60年过去了,她依然记得当年的梦想,并实现了它。
续说:
人人都有梦想,但又有谁像她一样坚持了60年呢?梦想伴随人的一生,最初它如灯塔给我们前进的希望,后来化作人生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更常见的情况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记忆的叠加,它变成了一个个遗憾,被时间的滤镜美化,成为与人说道的故事。“学霸奶奶”的成功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照亮我们的胆怯和懒惰,也照亮社会的老实本分。梦想没有实现,终究是生命的缺失。而只要心中还有那盏指引着梦想的明灯,只要那盏明灯的灯火还在燃烧,什么年纪去寻找它都不算太晚。
前不久,许多高中学生因答不对一道语文统考阅读理解题,纷纷在文章作者毕飞宇微博下留言:“题目说您这篇文章有‘厚重感’,究竟体现在哪里?”毕飞宇后来接受采访时认为:“让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合适的。所谓的厚重感,可能是老师们的阅读感受,要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感受能力与老师的差距是巨大的,用成人的感受去考孩子,这里头有失公平。”近几年,每逢中小学各类考试,就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篇作品被选为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材料,而题目不仅难倒学生,也难倒作家本人。
续说:
作家这番见解可谓透彻,有助于我们思考其中的问题。文学阅读先天具有的这种自由,对于主导考试的命题人来说,同时又意味一种责任—— 既然希望通过你的问题将学生领进你所窥见的那个境界,那么,自身对文本的把握是不是有文本内外充分依据?是不是全然令人信服?以及同样重要的,这种理解是不是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达到的?无论是讲一篇文章,还是拿一篇文章来考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得知道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而不是提一个大而无当的问题。
校内减负校外增,何解?
学生课外负担有多重?某小学校长做了个两会提案调查。调查发现,周一至周四,晚上开始参加培训的占50.0%,甚至20.1%的学生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到了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仅8.8%,参加2个班以上的占70.9%。课外班大行其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方面是学校减负后的轻松自如,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的热火朝天。正如媒体报道,体制内的素质教育与体制外的应试教育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今天城市教育最熟悉的图景。
续说:
在一道道减负令下,學校确实是减负了。为了迎合应试需求,课外补习成了一些学生的主餐,学校教育反而被弱化。从教育内部来说,重考试、轻课堂,课上问题没解决,只好到课下解决,这是各种培训班盛行的重要原因。减负只是把之前在学校的压力转移给了家长,升学的压力不减,上升的通道不变,减负最终只能变成一句年年都喊的口号。
学会放手,是父母应有的修为
据多家媒体报道,一名北大高材生,曾是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还是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却12年没回家过年,6年前与父母决裂。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充满“控制”的爱。而他的父母,昔日的50后大学生,面对儿子的远离与决裂,却不知道为什么。
续说:
孩子与家长的决裂是“果”,而父母曾经那些过度的爱是“因”。但父母爱孩子有错吗?当然没有。问题是,该怎么爱?归根到底,这些“密爱”的父母根本就没有给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职员”“配偶”“父母”,而是养出了一个永远不懂事的“巨婴”。他们自己对孩子有发泄不完的爱,但社会没有义务惯着这个应该懂事却不懂事的“巨婴”。一旦进入社会生活,这种“巨婴”是很容易被拍在沙滩上的。父母真正的大爱不仅仅要有密切的关怀,更要有该放手就放手的远见。
《天龙八部》入选推介书目,对否?
这两天,重庆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有点兴奋,原来在老师的推介书目上出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这次,爸爸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拦着我们看武侠小说了”。看到这份推介书目,一些70后、80后家长感到震惊,“想当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们可是将武侠小说视为禁书,我们都是偷偷摸摸去看。一旦被发现,书被没收,还要受到严厉惩罚。”
续说:
小说是现实的映照和升华,在某种程度上,看小说就等于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恐怕是很多“正经书”所不具备的。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只是因为他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构想了几门绝世武功、勾画了曲折离奇的情节,更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江湖即社会,透过神秘的“江湖”,回引人深入思考人性善恶和价值观等问题。能够像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这样,真正让人爱不释手并反复多次翻阅的书并不多。
虎狼式教育,慎防行动跑偏
日前,又一则“狼爸”教子的新闻引发关注:来自四川的父亲张禹带着6岁儿子穷游并进行直播。二人从广元出发,计划路线是途经绵阳、成都,到重庆后再原路返回。据说父子俩每天骑行60至70公里、负重7公斤,自己煮饭,在小树林住帐篷。一些网友担心这么小的孩子承受不住,也有不少人力撑张禹。
续说:
探讨虎狼式教育的利弊,核心也许不在要不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约束管教,而是“严”的尺度问题。一些家长无视孩子的个性,仅凭自己好恶,或执意要在下一代身上实践自己的梦想,就更有违教育的本意了。对家长来说,对待子女无论是严还是松,首先要对自身成长经历有深入的剖析,从而识别教育孩子的真正动机。
学霸奶奶的成功照亮了青春的胆怯和懒惰
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近日取得了天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学位,成为又一例“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其实,薛敏修在2014年春报名参加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课程时就备受关注。薛敏修在1957年与1959年先后两次参加高考,却因政治原因未能入学。恢复高考以后,她又受限于“未婚,年龄低于25岁”的报考条件。60年过去了,她依然记得当年的梦想,并实现了它。
续说:
人人都有梦想,但又有谁像她一样坚持了60年呢?梦想伴随人的一生,最初它如灯塔给我们前进的希望,后来化作人生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更常见的情况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记忆的叠加,它变成了一个个遗憾,被时间的滤镜美化,成为与人说道的故事。“学霸奶奶”的成功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照亮我们的胆怯和懒惰,也照亮社会的老实本分。梦想没有实现,终究是生命的缺失。而只要心中还有那盏指引着梦想的明灯,只要那盏明灯的灯火还在燃烧,什么年纪去寻找它都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