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该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左眼和右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泪膜破裂时间左眼和右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卫健委中医药科研课题(2018LP021)-严氏针灸治疗干眼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提升项目(ZY(2018-2020)-ZYJS-15)-中医针灸治疗干眼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该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左眼和右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泪膜破裂时间左眼和右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眼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
其他文献
吴门医派为中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温病学说即形成、兴盛于此,历代吴门医家通过医疗实践,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不断丰富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反映其学术理论的主要载体即是医案。《七家诊治伏邪方案》作为清末吴中名医会诊伏暑的病案实录,集中展现了晚清吴门医派温病诊疗的最高水平,蕴藏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试从该方案入手,分析伏暑夹湿为患、发病似疟、变证多端等发病特点,并总结了晚清吴门医派诊治伏暑的经验特色,如注重扶正达邪、提倡清运中焦、病后注重养阴苏胃等。书
以往对冠心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阻塞性冠脉病变上,近年来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引起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广泛关注。冠脉微循环障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目前现代医学在其病机和治疗上缺乏共识,中医药治疗有多靶点起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得以广泛运用,但关于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缺乏相关中医理论研究。基于中医学对女性更年期的认识,结合脉络学说,本文提出更年期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病位在心络,其核心病机是心肾阳气不足,鼓动无力,痰浊瘀血阻滞。通过对其中医病机的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观察葛根芩连汤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复合因素法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灌胃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小鼠症状及肠道切片进行P物质(SP)含量和血生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动物出现了泻下急迫、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肛温升高、体质量增长缓慢、懒动等症状,肠道发生炎性病变,SP含量显著升高(t=-2.790,P=0.01),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且TG降低显著(t=-2.488,P=0.038),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卒中恢复期抑郁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也为卒中后抑郁障碍的预防、早期干预及卒中患者整体康复方案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至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381例卒中恢复期抑郁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收集病例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和频率等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按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中医常见证候及辨证分型。结果:381例卒中恢复期抑郁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集中分布为脾肾亏虚证(47.77%)、气虚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补肾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录的运用补肾法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制定相应的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Meta分析使用RevMan5.3软件。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总计233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补肾治疗组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危险度比(relative risk,RR)=1.22,95%置信区间(conf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生物医学文献、EMBase数据库,筛选出康复新液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例符合标准的文献共计11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在使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能提高临床有效率(RR=1.15,95%CI[1.11,1.20],P<0.00001
目的:探讨孕期恐伤肾对其56日龄仔鼠股骨发育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恐伤肾,肾主骨”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基线一致的孕0.5 d Wistar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运用旁观电击法建立妊娠期恐伤大鼠模型,对照组正常喂养,分别在孕7 d、14 d和20 d采用旷场实验对孕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在孕20 d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血清糖皮质激素(GC)水平并评价建模情况。仔鼠延续母鼠分组,利用旷场实验对56日龄仔鼠进行行为学测试,采集血清和双后肢股骨样本并检测钙磷
中医药领域知识有较强的专指性,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本文从文献、医案、方药和专病专科等知识库构建方面介绍分析了各领域知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应用,分析了中医药领域的知识表示技术及推理方法,认为中医药各资源知识结构特点不一,其模糊性是知识库发展的主要瓶颈;词向量的表示学习方法与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在中医药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从证素单元建模有助于提取深层次特征和模型的泛化。未来应统一部署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共享共建方式构建领域全局视图,同时注重知识评审和更新机制,提高知识质量。
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病症,以心悸、喘促、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近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将心衰的病因病机总结为本虚标实,“虚”“瘀”“饮”三大证候要素贯穿疾病发生始终,其中水饮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致临床症状体征最为显著,上冲于心则悸,停于肺则喘,溢于肌肉腠理则发为水肿,是心衰疾病症状表现的关键因素。同时水饮停聚程度的变化临床观察也最为直观,可快速反映病情变化。在心衰发展进程中,水饮从微到著、从隐性到显性且逐步加重,水饮的减轻也是心衰治疗好转的有效标志,“治水”便成为心衰临床证治的重要思路。通过整理相关
目的:探讨阴阳调和针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阴阳调和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并对比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及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改善情况。结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