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来了,投资思维该变了

来源 :私人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里,在一个缺少高分红回报投资者的主体氛围里,当流动性出现匮乏,作多热情被无情阻塞,以及对宏观经济未来期望下降的时候,这个市场将不可避免的步入漫漫熊途……
  
  毋庸讳言,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步入熊市了。虽然投资者对于股市“黄金十年”的期待是那么美好,虽然投资者是那么不情愿的承认这个事实,但,现在,这个市场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一轮又一轮的暴跌中,在空方肆无忌惮地横扫一切的时刻,在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发生不同程度的亏损的时候,熊,真的来了。
  
  政策矛盾是十连阴的罪魁祸首
  
  在任何国家,股市都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而类似于今年以来A股市场如此疯狂地下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也是导致投资者亏损累累的重要原因。
  那么,A股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在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调查显示,有81.85%的投资者认为中国A股市场调控及监管有问题,是导致A股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有12.22%的人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前景不明朗,3.42%的人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外围金融市场动荡,还有2.51%的人认为最主要原因是油价持续攀高。
  事实上,把股市暴跌的主要责任不由分说地强加到管理层也并非完全正确,但是,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所说的:“我们宏观经济的管理部门,我们的很多的跟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政策的制定部门,他们出台政策,我呼吁,一定要认真地把资本市场的发展,它的承受力要纳入到它的考虑之中,不能说就像以前那样只单向思维,单一目标。”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全球性的通胀愈演愈烈,管理层抗通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本是正确的,但是在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各个部门协调的过程中却并非那么尽如人意。无论是修改大小非减持规则,还是降低印花税,上调准备金,都不是一个部门能完成的,可以想象的是,部委之间的行动不一定是一致的,而他们之间任何的不一致都可能会加重市场的空头气氛。从而给股市带来更深重的打击。
  从今年1月开始,股市开始出现非理性的暴跌,市场各方热切期待救市,而管理层却出现了罕见的静默,这种无声的恐怖让所有的投资者均感到彻骨的寒冷,而后推出的救市条款却又漏洞颇多,语焉不详。这些最终都会归于沉寂。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简单的股指期货的议题,在被管理层几经反复的提及而后又悄无声息,使得市场无从解读,误导着股市暴涨又暴跌,在加剧了股指的波动的同时,也沉重的打击着投资者的信心。
  虽然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证券市场人气已经极度低迷,大量上市新股的跌破发行价说明我们的市场正在慢慢丧失融资功能。超过90%的投资者都在亏损,丧失融资功能,大起大落,最终会不可避免的被边缘化,一个持续十连阴的市场,一个被管理层言论随便左右着的股市,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基金是市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暴跌复暴跌成为今年市场的常态,个人投资者无疑成为汪洋中的一条船。
  在资本市场与私募、散户和炒家的交战中,基金历来代表着理性,是价值投资的中坚力量,目前拥有A股主导权的基金却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市场稳定器的作用,相反成为杀跌的幕后推手。
  在6月10日的缺口式暴跌中,统计显示,开放式基金的仓位大面积下跌,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基金全面看空的一个明证。而更为经典的是在6月3日中国联通(600050,SH)的复牌当天,股价高开低走,基金汹涌的卖盘将20万散户和市场游资悉数打尽,数据显示,基金当天共卖出19.3亿元,买入仅1.4亿元,净卖出高达17.9亿元,中国联通的基金流通盘占比减少5.6%,成交金额前10位中,前9家全部为基金。
  对此,本刊研究员许力平评价说:“基金就是市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市场跌成了这样,散户全部趴下了,可还有那么大的卖盘,不是基金是什么?”
  事实上,自证券投资基金问世以来,以价值投资作为忽悠市场的幌子,以趋势投资或者投机来获取净值的增长,已是基金行业公开的秘密,这从某些基金的年复合换手率与在个股的频繁进出上得到了印证。
  自5月股市开始不断震荡下跌时起,证监会要求基金维护市场稳定的各种传言层出不断。然而,到目前为止,基金公司在维护市场稳定的执行力方面做得远远不够。频频参与股改豪赌、中国联通等股票的短线炒作,基金抛弃价值投资的做法遭到质疑。
  另外,据6月13日的仓位测算数据平均来看,主要类型基金的仓位水平比前周有显著下降。仓位下降2%以上的基金有140只,其中有16只基金仓位大幅下降超过10%。仅有少部分基金选择在大跌中加仓,仓位增幅2%的基金有35只。
   砸盘到底,再让外资来抄底,当年998点的教训犹在,面对如今不知道什么是底的大盘,或许我们的基金还要让历史重现。
  
  大小非将长期打击投资者信心
  
  近期中国股市的崩盘走势,是股改综合症与后遗症的全面爆发与综合反映。以微量送股为主要方式的股改思路的最主要弊端,是遗留了大量需要解禁的非流通股,从而给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留下了致命威胁。近半年来对中国股市持续压制的最主要后果,是彻彻底底改变了整个市场的牛市预期,并且在激活了大小非的基础上放大了大小非的套现预期。
  大小非问题本来就是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中遗留下来的最致命威胁与最重大隐患,一旦大小非的套现预期被市场激活并持续放大,那就等于打开了中国股市的“潘多拉魔盒”,市场运行就会遭受难以忍受的重大打击,牛市进程就无可避免地会发生重大的逆转和中断。这种套现预期与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的不稳定性、美国次贷危机、越南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相互交织与相互影响,就使得中国股市在熊市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如果说现阶段中国股市的最大威胁是次贷、业绩、大小非的话,那么对中国股市的运行有着长期影响的还主要是如洪水猛兽般的大小非。正是由于巨量大小非的解禁压力,才将中国股市拖入了一个难以把握的长期大熊市之中。
  大小非逆转了中国股市的供求关系的同时,也摧毁了中国股市的估值体系。由于大小非的持股成本极低,很多股票的持股成本甚至为负数,因此对于大小非来说,就不存在价格的高低与估值的合理性问题,在什么价位抛出都会有巨额盈利,这样,无论什么样的估值模型都会在大小非面前失效,中国股市的估值体系就将被彻底摧毁。预期的看淡加剧了大小非的套现冲动,大小非的疯狂抛售又反过来加剧了市场压力,市场就将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走向崩溃,对中国股市制度变革具有重大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也将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变成一地鸡毛,最终只能在惨淡的结局中面对失败的厄运。
  此外,大小非还紊乱了中国股市的发展预期。由于供求关系是股市乃至整个市场中的最基本关系,因而供求关系的紊乱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整个市场预期的紊乱;股市的生命在于有一个长远的、明确的和稳定的预期,发展预期的紊乱就将给中国股市的运行与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在未来的三年内,大小非将成为影响中国股市运行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与最重大变量,大小非问题不最终解决,中国股市就将很难走出困境。
  就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说,由于市场的牛市预期已经彻底终结,因而就使得政策救市的最佳时期已经丧失,在未来的长时期内,如果政策不能有效地化解大小非的矛盾,中国股市就只有反弹而很难再有反转。现阶段乃至未来一个长时期中国股市所面临的利空压力,将远比2001年中国股市发生牛熊转折时所面临的利空打击更为剧烈也更为严重。
  
  熊市化思维并非不作为
  
  这是本刊第一次公开承认熊市已经到来,但综观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熊长牛短乃是常态,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正视熊市的现实,以熊市的思维和操作手法去应对熊市,再辅助你科学的投资手段,战胜熊市也未尝不能实现。
  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联合多家网站发起的调查显示,受访的764588名投资者中,亏损者的比例达到了92.51%,盈利的投资者仅有4.34%,勉强保本的投资者为3.15%;如此大范围的亏损,即便在过去漫长的熊市中,也极为罕见。调查指出,过去一年A股市场不仅没能有效增加国民的财产性收入,反而在不断地吞噬国民的个人财产。
  急转直下的股市,蒸发掉的资金是股民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收入,而且,股市的大幅下跌已经开始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
  其实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投资者未能及时转化思路,两年来,业已习惯的牛市化生存的投资思路,已然无法适应突变的市场环境,本刊总结了熊市化生存的22条军规,这种看似不作为的思维也蕴含了积极的投资思路。
  炒股就是炒预期,从长远看,中国经济依然具有独特的投资魅力,而且从世界各国的股市发展历程来看,股市总是螺旋向上的,这更给予了我们做多的理由。同时我们也相信,处于转轨期间的管理层也将给予股市更多的关照。毕竟涉及1.3亿人的股民与基民的民生大事,在经历了2007年理财洗脑后,他们未来将成为投资中国的主体。
  熊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牛的思维去操盘熊的市场。这才是最要命的。
其他文献
当上证指数在震荡中不断上攻6000点之时,股市高估值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  根据沪深交易所10月9号盘后公布的数据,沪市总市值为213829.6亿元,其中流通市值59038.6亿元;深市总市值为57446.8亿元,其中流通市值28772.9亿元。这样,两市总市值达到271276.4亿元,两市流通市值达到87811.5亿元。A股市值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市场的估值也达到了全世界的一个高位,4万
摘 要: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经济也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上前行,相伴而来的是中西方的文化交融与碰撞。在中西园林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西园林建设文化的差异而发生的碰撞也随之而来,专家由此差异也做出了很多研究和对比,引发了学者对园林植物配置的深入研究。笔者在下文简述了城市园林中传统园林植物搭配手法的应用,希望能为同行在日后工作中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植物搭配;园林;公园  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表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