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语》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充分表达了孔子及儒家教育教学所追求的“快乐”“愉悦”审美境界.通过分析《论语》中“乐”的丰富内涵、“乐”的教学意境,认为“时习”之乐是一种以学习活动本身为快乐的内源于心的快乐,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可以通过主动、立志、好学、力行等方法来达成.
【机 构】
: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充分表达了孔子及儒家教育教学所追求的“快乐”“愉悦”审美境界.通过分析《论语》中“乐”的丰富内涵、“乐”的教学意境,认为“时习”之乐是一种以学习活动本身为快乐的内源于心的快乐,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可以通过主动、立志、好学、力行等方法来达成.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代孕问题日益严重,代孕行为的普遍发生和代孕需求飞速递增的态势使代孕逐渐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安定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急需严肃对待.基于此,本文选取从未成年人角度切入,分别从未成年人非法代孕的分类、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未成年人代孕的危害等几个方面,初步归纳出未成年人实施非法代孕行为的基本成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通过实施践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尽可能减少或尽量避免未成年人参与或从事非法代孕活动,从而肃清社会风气.
白居易的对镜诗,通过“对镜”“览镜”“咏镜”等多种书写姿态借“镜”抒怀,或感叹岁月不居,或借妇人口吻表达年齿渐长的哀伤,或以镜自照,生发宇宙人生之叹.从壮年到老年,对镜诗以特殊的身体观照视角,反映着诗人的思想、心态和政治境遇的变迁,从中可见白氏进行情绪调控的诸多努力.
表示人物评价的构式“人间+N”近几年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如“人间富贵花”“人间唢呐”等.该构式中常项“人间”的意义与传统认知中的“人间”的意义有出入.在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构式常项“人间”在该构式中能被解读为“只有人存在的世界”,具有“人类”的种属意义.在评价功能上,该构式能表达积极性评价、调侃性评价和趣味性评价,这些评价同时又具有主观推介的功能.在指称功能上,该构式体现了评价的跨种类域表达,呈现出不具有唯一性的指称功能.从流行语传播路径上来看,该构式体现出了人设标签化传播现象,为人设符号化提供捷径,为自我
县域高中是一县的教育高地与文化重镇.“县中”如果塌陷,带来的可能是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社会阶层的固化.“县中塌陷”的发生,客观上与重点学校制度所引发的高中教育分层分化相关,也与地方政府无力投入背景下市场机制的强势介入有关;而主观上则是在教育需求驱动下,家长主动寻求县域之外更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结果.县中教育的振兴,可以通过政策的直接干预和专门的制度安排,对教育资源及教育机会等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偏向性分配,在完善县中教育财政经费分担机制的基础上,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突破口,切实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