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湖冬捕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早在辽金时期就享有盛名,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美食节目的热播,查干湖冬捕越来越受关注,每年的渔猎文化节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2018年12月28日开幕的第十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更是创下了历年头鱼竟拍价格的最高纪录。1月的第—个周末,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美食地图》主持人火旺、编导饭必食和摄像叶常青一起前往查干湖,拍摄古老、原始而又神奇的冬捕。
在“鱼把头”石宝柱家吃全鱼宴
第一次吃到“虫子”水鳖
火旺一行人周五从北京坐飞机出发,当晚抵达长春,第二天早上8点开车前往松原,10点半到达查干湖,第一站去拜访因《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的查干湖冬捕“鱼把头”第十九代传人石宝柱的家。石把头的儿子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做了一桌全鱼宴款待北京的客人,包括查干湖最有名的胖头鱼在内的六七种鱼,味道都十分鲜美。查千湖做鱼是用东北的土酱酱焖,很适合北方人的口味。饭必食记得有一种鱼特别长,里面的鱼籽特别多,分量都快赶上一条小鱼了。
在全鱼宴上,火旺和饭必食吃到了一种新鲜的美食——水鳖,它的学名叫龙虱.看起来不太好看,甚至有些“可怕”,但是营养极其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淘宝上的售价要200多元一斤。即使在查干湖,水鳖也是难得的美味,“湖面上有水草,水鳖趴在上面,从昆虫到比自身大的鱼都吃。因为不好找,所以当地人吃的也不多,都是招待贵宾的时候才拿出来,炸或者烤都可以。”这种美味,身为东北人的饭必食也是第一次吃,他觉得比蝉蛹香得多,“口感比最上等的葵花子还要香一点,酥酥的。”火旺也觉得味道不错,“吃的时候要把翅膀掰下来,翅膀比较硬,影响口感。”
鱼一出冰面马上冻晕
不论大小20元一斤现场就卖
吃完午饭,火旺他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开车前往冬捕现场。查干湖很大,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周长有100多公里,平均水深只有五米。这个季节,湖面上结着大约60厘米厚的冰,干净透亮,透过冰能看见湖水里面的浮游生物。阳光穿过冰层照射进水里,给浮游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些浮游生物正是湖中野生鱼的美食。因为冬捕的点一般在湖的中心地带,想要快速抵达,都是开车上冰,一辆辆汽车行驶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如镜冰面上,场面相当壮观。
查干湖保留着古老、原始的捕鱼方式,当地渔民一般在夜里下网,先在冰层上每隔八九米凿一个冰眼,一网要凿几百个冰窟窿,然后穿杆引线。下网时,由于网太长,每隔一定的距离都要使用马拉绞盘拉动大网,才能将大网逐步下到位。第二天中午收网时,几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牵引着钢丝绳转动,四五米宽的大网裹着冰层下的鱼从出鱼口缓缓露出冰面,买鱼的人们早早就等在了渔网旁边。“现场出网有—个价格表,不论大小20块钱一斤。买鱼都愿意要大鱼,那就看谁眼疾手快了,渔网拉上来的时候找准自己想要的鱼,在旁边盯着,等渔民过来取鱼的时候,赶紧拿鱼交钱。我们拍摄那天,有一位手慢的大姐生生被一位人高马大的大哥‘抢’走了—条大鱼,足有十五六斤重。”火旺告诉记者,今年冬捕的收获特别好,“正常情况下,一个捕鱼季只出一次‘红网’,就是指一网至少打了30万斤鱼以上。而这个捕鱼季,从去年12月末开渔到1月5日我们拍摄那天,已经打了三次‘红网’了。”
网上看到的查干湖鱼的图片都是冰冻的状态,甚至有冻鱼垒起的鱼墙,饭必食表示是查干湖的低温造成了鱼儿的天然速冻。“查干湖的鱼被打上来以后不是干死的而是冻死的,在冰面上翻腾两下就冻晕成僵尸鱼了。我们2014年底第一次来查干湖的时候,白天的温度只有零下二十七八摄氏度,今年要暖和一些,白天在陆地上有零下15摄氏度,在冰面上就降到了零下20摄氏度左右。这种低温是天然的急冻,保证了鱼的鲜度。”拍摄时,火旺穿着三层裤子以及包括羽绒服在内的三层上衣,在冰面上站了两个小时,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即使戴着手套,拿着话筒的手也快冻僵了。
一进鱼场满地是鱼
一条龙服务让查干湖鱼快速进京
冬捕的拍摄从12点半一直持续到两点半,捕上来的鱼除了被现场买走的,大部分都要运到离湖边很近的鱼场,“一进鱼场满地都是鱼,按不同品种、不同重量分类,垒得一堆一堆的,分类称重后马上装箱。紧挨着鱼场就是陕递点,很快就能把刚打上来的鱼运出去。”查干湖的鱼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饭必食透露,《美食地图》的这次采访除了产地溯源,还要把美味的查千湖鱼带进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美食商城,“门头沟有一家70后鱼馆,那里的鱼就是查干湖石把头供的货。鱼馆在北京有专门的库房,北京的观众在我们生活频道的美食商城买鱼,今天下单,明天就送到家了。”
查干湖第十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一直持续到2月28日,如果您想去那儿看看,火旺有话要说,“查干湖的南岸北岸有好多做鱼宴的地方,石把头家也有一个专门吃鱼的餐馆,值得一尝。除了大家熟知的胖头鱼、花鲢、白鲢,查干湖里还有幾种水产值得推荐,首先是河虾,价格很便宜,但是特别好吃;还有银鱼,查干湖的银鱼跟南方的银鱼不太一样,体形非常大,大概都在十厘米以上,肉质特别细嫩;有一种鳡鱼,长得很像带鱼,也特别香;当地还有—种老头鱼,长着长胡子,很有意思。”
在“鱼把头”石宝柱家吃全鱼宴
第一次吃到“虫子”水鳖
火旺一行人周五从北京坐飞机出发,当晚抵达长春,第二天早上8点开车前往松原,10点半到达查干湖,第一站去拜访因《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的查干湖冬捕“鱼把头”第十九代传人石宝柱的家。石把头的儿子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做了一桌全鱼宴款待北京的客人,包括查干湖最有名的胖头鱼在内的六七种鱼,味道都十分鲜美。查千湖做鱼是用东北的土酱酱焖,很适合北方人的口味。饭必食记得有一种鱼特别长,里面的鱼籽特别多,分量都快赶上一条小鱼了。
在全鱼宴上,火旺和饭必食吃到了一种新鲜的美食——水鳖,它的学名叫龙虱.看起来不太好看,甚至有些“可怕”,但是营养极其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淘宝上的售价要200多元一斤。即使在查干湖,水鳖也是难得的美味,“湖面上有水草,水鳖趴在上面,从昆虫到比自身大的鱼都吃。因为不好找,所以当地人吃的也不多,都是招待贵宾的时候才拿出来,炸或者烤都可以。”这种美味,身为东北人的饭必食也是第一次吃,他觉得比蝉蛹香得多,“口感比最上等的葵花子还要香一点,酥酥的。”火旺也觉得味道不错,“吃的时候要把翅膀掰下来,翅膀比较硬,影响口感。”
鱼一出冰面马上冻晕
不论大小20元一斤现场就卖
吃完午饭,火旺他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开车前往冬捕现场。查干湖很大,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周长有100多公里,平均水深只有五米。这个季节,湖面上结着大约60厘米厚的冰,干净透亮,透过冰能看见湖水里面的浮游生物。阳光穿过冰层照射进水里,给浮游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些浮游生物正是湖中野生鱼的美食。因为冬捕的点一般在湖的中心地带,想要快速抵达,都是开车上冰,一辆辆汽车行驶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如镜冰面上,场面相当壮观。
查干湖保留着古老、原始的捕鱼方式,当地渔民一般在夜里下网,先在冰层上每隔八九米凿一个冰眼,一网要凿几百个冰窟窿,然后穿杆引线。下网时,由于网太长,每隔一定的距离都要使用马拉绞盘拉动大网,才能将大网逐步下到位。第二天中午收网时,几匹高头大马拉动绞盘牵引着钢丝绳转动,四五米宽的大网裹着冰层下的鱼从出鱼口缓缓露出冰面,买鱼的人们早早就等在了渔网旁边。“现场出网有—个价格表,不论大小20块钱一斤。买鱼都愿意要大鱼,那就看谁眼疾手快了,渔网拉上来的时候找准自己想要的鱼,在旁边盯着,等渔民过来取鱼的时候,赶紧拿鱼交钱。我们拍摄那天,有一位手慢的大姐生生被一位人高马大的大哥‘抢’走了—条大鱼,足有十五六斤重。”火旺告诉记者,今年冬捕的收获特别好,“正常情况下,一个捕鱼季只出一次‘红网’,就是指一网至少打了30万斤鱼以上。而这个捕鱼季,从去年12月末开渔到1月5日我们拍摄那天,已经打了三次‘红网’了。”
网上看到的查干湖鱼的图片都是冰冻的状态,甚至有冻鱼垒起的鱼墙,饭必食表示是查干湖的低温造成了鱼儿的天然速冻。“查干湖的鱼被打上来以后不是干死的而是冻死的,在冰面上翻腾两下就冻晕成僵尸鱼了。我们2014年底第一次来查干湖的时候,白天的温度只有零下二十七八摄氏度,今年要暖和一些,白天在陆地上有零下15摄氏度,在冰面上就降到了零下20摄氏度左右。这种低温是天然的急冻,保证了鱼的鲜度。”拍摄时,火旺穿着三层裤子以及包括羽绒服在内的三层上衣,在冰面上站了两个小时,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即使戴着手套,拿着话筒的手也快冻僵了。
一进鱼场满地是鱼
一条龙服务让查干湖鱼快速进京
冬捕的拍摄从12点半一直持续到两点半,捕上来的鱼除了被现场买走的,大部分都要运到离湖边很近的鱼场,“一进鱼场满地都是鱼,按不同品种、不同重量分类,垒得一堆一堆的,分类称重后马上装箱。紧挨着鱼场就是陕递点,很快就能把刚打上来的鱼运出去。”查干湖的鱼已经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化服务,饭必食透露,《美食地图》的这次采访除了产地溯源,还要把美味的查千湖鱼带进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美食商城,“门头沟有一家70后鱼馆,那里的鱼就是查干湖石把头供的货。鱼馆在北京有专门的库房,北京的观众在我们生活频道的美食商城买鱼,今天下单,明天就送到家了。”
查干湖第十七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一直持续到2月28日,如果您想去那儿看看,火旺有话要说,“查干湖的南岸北岸有好多做鱼宴的地方,石把头家也有一个专门吃鱼的餐馆,值得一尝。除了大家熟知的胖头鱼、花鲢、白鲢,查干湖里还有幾种水产值得推荐,首先是河虾,价格很便宜,但是特别好吃;还有银鱼,查干湖的银鱼跟南方的银鱼不太一样,体形非常大,大概都在十厘米以上,肉质特别细嫩;有一种鳡鱼,长得很像带鱼,也特别香;当地还有—种老头鱼,长着长胡子,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