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其情,方知微尘藏大千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ing_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需要特别热爱生活,才会爱上摄影。而藏在一台相机背后的那个人需要具备能够跟世界共情的能力,才能捕捉并呈现出藏在微尘中的大干之美。迟迅就是这样一位摄影人。
  从小对生物感兴趣的他,大学选择了学医。然而现在的迟迅,却是一位在美国加州拉古纳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视觉传达的副教授。摄影是他人生最大的兴趣爱好。当被问起学医的经历对他现在所从事工作的影响时,他说“其实学医的时候也拍照,拍的是能够将人体穿透的X光片。现在想来,我拍照可能从来就不满足于仅仅用可见光拍摄事物和人的表象,总是希望多多少少能够拍摄到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东西。”
  设计师、摄影师、策展人,迟迅有着好几个跟视觉表达相关的身份。2016年,迟迅和策展伙伴去平遥勘场地时,展区里荒废的展墙长满了霉菌。这幅在一般人眼里破败不堪的场景,在迟迅眼中却是一场天然的艺术展。兴奋的迟迅捂着鼻子大汗淋漓地拍了几百张照片。
  从迟迅拍摄的这一组“艺术真菌”照片出发,我跟他进行了一场对话,希望能够一窥这位“非专业”的专业视觉工作者的摄影理念,对于发现生活之美或许会有启发。
  王婧嫱:请详细描述拍摄“艺术真菌”这组照片的过程和感受。
“艺术真菌”之一 迟迅摄

  迟迅:2016年暑假回国的时候,我的策展伙伴李迪带我去平遥看准备来年策展的场地,名字叫做土仓展区。虽然摄影节期间,平遥这些展馆都人来人往,但其实平常它们都是荒着的。我记得当时院子里停了好多废弃的汽车,门口也堆了很多垃圾。当我们硬着头皮走进去,我立马惊呆了:空白的展墙上居然长了好多霉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太像一个天然的艺术展了!我要抓紧时间把它们统统都拍下来,甚至觉得时间都不够用。当时天气十分炎热,而展馆里霉味儿也很刺鼻,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需要出来透透气。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拍了几百张照片。
  由于我是在美国学习的视觉传达,所以受包豪斯学派、康定斯基等那种点线面艺术理论的影响很大,特别容易被纯粹的、抽象的图像构成吸引。然而,这组照片呈现的不仅仅是这种所谓偏西方化的平面构成,乍看之下,它们有的像东方水墨画,有的像外星人,有的像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当时的我就好像进了一个藏宝洞,一个人都没有,全是等待着供我创作的素材。
  我特别喜欢美学家朱光潜的一句话,在微尘中见大干,在刹那中见终古。现在回顾这组片子,我还挺开心的,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仅仅专注于拍摄霉菌的图案,还拍了展馆的场景、包括残留的文字或者名牌等,可以展示各种互动的关系。之前人流如潮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抽象图案。这种画面本身所携带的时间跨度和寓意就和纯粹的菌斑图像不一样了。
  王婧嫱:在一般大众眼中平淡无奇的画面也许是专业摄影师心中的灵感集成,你觉得是什么因素成就了你今天的事业?
  迟迅:其实我并不把自己视为一名专业摄影师,我的本职工作是设计,也不是摄影。我甚至还挺开心自己不是专业做摄影的,因为我真的太热爱摄影了,不专业做摄影才能够保持最大限度的艺术自由度。我最欣赏的就是那些能体现出自由精神的照片。
  王婧嫱: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视觉创作呢?灵感来源是什么?
“艺术真菌”之二 迟迅摄

  遲迅:每个人见到东西的敏感程度本来就不同,因此引发联想的辐射范围也就各有不同。有先天就特别敏感的,也有后天经过视觉语言训练后达到同样敏感程度的。罗兰·巴特在《明室》里面写到,他看到拿破仑弟弟照片时的那种震惊感,体现了他异于常人的敏感度。因此,视觉刺点真的是因人而异。
  同时,每个人的经历多少都会投射到自己的视觉语言里。我特别痴迷古典音乐,而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跨种族的抽象艺术。英文里“作曲”和“构图”都是composition这个单词,而音乐的节奏感、结构、力度、情绪等其实都能在视觉里面找到共通之处。我特别欣赏的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色彩感觉十分优秀的柯达克罗姆胶卷的发明者也是两位音乐家。可以说,我的一个重要兴趣爱好(古典音乐)和另外一个重要兴趣爱好(摄影)是互相帮助的。同时,我小时候还学习过国画,所以对于水墨的印象也很深刻。这些都有助于我日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近似的画面产生联想。
  王婧嫱:与接触摄影之初相比较,你现在对摄影的感受到哪些不同?
  迟迅:主要还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变。胶片时代拍照成本较高,拍照片还是一件挺有仪式感的事情。进入数码时代后,人们可以把自己的热情和好奇心近乎无成本地挥霍。那时候我刚来美国读书,买了一个小数码相机,特别享受从各个角度纪录生活日常,比如,把影子投到地面的落叶上,想象自己是伊甸园里的人,拍摄压到柏油马路上的蜻蜓翅膀,等等。现在想来,我觉得自己当时拍照太贪婪,拍得多反而想得少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的业余和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谷歌已经出了人工智能自动抓取决定性瞬间的相机,人类只有不停地跨界创新,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打败。
  从前照片都是实物,摆放在壁炉上的相框里或者相册里。在等待它们被洗出来的时间里,人们总是怀有一种期待。现在则是出现在电子屏幕上,拍完就能看到,间隔的时间太短了。
  (责任编辑:孟冉)
“艺术真菌”之三 迟迅摄
“艺术真菌”之四 迟迅摄
“艺术真菌”之五 迟迅摄
其他文献
《濱海晨光》,王全磊(河北)摄  点评:色彩对比,尤其是暖色系和冷色系的对比,是制造视觉冲击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图中大片的冷色调海水与暖色调晚霞,搭配将画面均分为二的对称构图,整张作品堪称赏心悦目。“晨昏出大片”,此言不虚!《平分秋色》,高爰艳(北京)摄  点评:道路两旁的树木,在秋天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如何让这种对比更强烈些呢?作者选择航拍视角,让色彩对比的双方(两片树林)占据更大的画面比例。
期刊
01:生活的色彩  苏迪普托·达斯(Sudipto Das)  苏迪普托·达斯(Sudipto Das)如今是最畅销的印度英文报纸《印度时报》的资深摄影记者。但他刚入行时却很难,不知道如何开始、该怎么做,经常挎着相机到处转。那时候,有人对他说:“如果你开始在一块地上撒下种子,这块地就会逐渐变成你的。”  达斯在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专业,成绩不错,但不足以给他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毕业几年后,他成了摄影记
期刊
01:f/5.6,1/200 秒,ISO 160  不久前,有幸成为XF50mmF1.0 R WR这只新镜头的第一批体验者。作为人像摄影师,拿到这只镜头前我就在想,要去哪里拍摄才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这样一只万众期待的新镜头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回想单反时代,就算拿着f/1.2这样的大光圈镜头,也没有太大的使用信心,因为f/1.2大光圈拍摄出来的照片不仅肉,还老担心对不上焦。这次使用XF50m
期刊
落葉知秋,岁月流走,距离索尼第一台微单?相机NEX-5发布,已经是十年的事情了。十年的时间,索尼微单?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在十周年之际,索尼也正式迎来了α家族新成员Alpha 7C。  我几乎是第一时间拿到了Alpha7C,作为一个颜控摄影师,初次见面就被它银色的版本吸引了。它的外观有一点复古的感觉,每次带着它出去扫街,心情都会变得文艺且柔软。  Alpha 7C目前是索尼最轻巧的全画幅微
期刊
01选自《毒“苹果”》系列  从儿时起,我便对童话故事深深着迷。但随着年龄渐长,我逐渐意识到在当今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丑小鸭都能变成白天鹅,也不是每个吃了“毒苹果”的公主都会有王子拯救,这些童话中的“定律”在现实社会中并不一定灵验。我不禁思考:如果那些童话人物生活在当今,他们又会身处何种生活状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们面对困境时还会不会坚守真善美的选择?  于是,我提取原有童话故事中的元素和情节
期刊
何谓见识?  行脚天下,之谓见;穷识学理,谓之识。  黑格尔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心灵自由的需要。”1839年诞生的摄影术,为人类的见识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摄影之真实,瞬间即永恒,让“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成为可能。  全民摄影的今天,踏上摄影之旅程,诸君无一例外得面临这些问题:买什么摄影器材?怎么用摄影器材?拍什么?怎么拍?去哪拍?拍成什么?《摄影世界》与诸君一起,孜孜以求其解决之道。
期刊
期刊
01:小孔成像原理示意版画小孔成像  在世界摄影史上,中国古代先哲墨翟(墨子,约公元前480~389)被公认为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子,最早通过光学实验发现光线通过小孔可形成倒立影像的小孔成像原理,即人类历史上有记载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墨子观察到一个明亮的景物可以通过光束,穿过一个小孔从另一端射出,会在黑暗房间内的对面墙壁上形成倒置的影像。西方人形
期刊
01:f/4.8,1/1250秒,ISO 64002:f/11,1/50秒,ISO 16003:f/11,0.6秒,ISO 160  乌兰布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坛形山”,指的是这里的大、小红山。乌兰布统拥有草原、湖泊、湿地、山峦等多种自然景观。  每年9月中旬至10月初,秋意渐浓,这里也散发出独特的魔力,蓝天白云、草地桦林、遥远的村落、奔跑的马群等,让人们心生向往,望一
期刊
四川贡嘎山,2020年。罗红摄  2020年末,罗红历经3个月、150多个小时的飞行,“国之美”航拍计划第一阶段如期完成,记录了他心中最美的三座雪山——贡嘎、梅里和南迦巴瓦的壮美群峰。罗红说:“家乡的美,祖国山河之魂,让我感到格外亲切,震撼不已。”对罗红而言,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用镜头向世界展示祖国山河之大美,是他作为一名中国摄影师对祖国的表白。贡嘎:静谧之巅,日月同辉  贡嘎山是横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