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师爱使孩子们展示出他们最优秀的自我,师爱使孩子们身上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师爱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滋润,师爱让每一个孩子如沐春风。
【关键词】师爱;教学;渗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孩子在家里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是啊,家里再穷也不能亏待孩子,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要围着转,真是抱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就像“小皇帝”那样,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当他们走进校园,一颗颗幼小而又脆弱的心灵多么需要母爱的安抚。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即像慈母对学生关爱有加又像严父言而有度,让师爱像一股股清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注入学生的心里。
1.师爱是教育之基
“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即关注整体、公正为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体现着素质教育思想的口号,时刻提醒我们:作为教师,担负着塑造教育国家民族未来的重任,仅仅倾情个别学生是不够的,仅仅关心学习好的学生是不行的,仅仅在意学生的眼前是不完整的,仅仅关爱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是不完善的。只有着眼学生的整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因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用个体的眼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我这样一班的孩子,留守儿童占45%更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需要我们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才行。所以,我们必须用科学进步的理念引导学生,营造适合学生整体优化,整体发展的氛围,用人性的光芒照耀学生,用公正地关爱沐浴每一颗心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和谐幸福地成长。同时,要真正做到关注整体,公正为师是必不可少的。公正为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所必须的。我们都知道,不正常的心态对学生更一视同仁、公正平等。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感情用事,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理智。另外,教师的公正与否对班级能形成正确向上的集体舆论,学生是否具备正义感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仅仅偏爱个别学生、仅仅重视部分学生相比,前者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因为优等生已具备自我控制,自我把握和自我努力的基础,好的行为品质和学习能力已形成,不要时给适当指点即可。而困难生基础差,缺点多,没有教师的帮助往往就会不由自主地偏爱优等生,忽略甚至厌烦困难生。仅从这点上来说,教师树立整体优化的师爱意识,重视学生集体,杜绝偏爱部分学生的教育不公现象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学生的优劣、进步与落后应由他们的未来来佐证,而不应仅以目前的状况来下结论。
2.师爱需要适度
在教育学生时,不能一厢情愿,居高临下,一味地只管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而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接受不接受;或者固执地认为,我只要对学生好,无私奉献,就理所当然地是正确的。其实不然,太多的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有时发现自己平时对学生是不是也爱得太广了。当看到孩子与老师零距离的接触和沟通,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的时刻,是很多孩子、家长、教师向往的理想教育的美好境界。但如果我们对学生管得太细了,爱得太多了学生是会选择逃离的。把角色转换才发现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得到关爱,但并不是像父母一样的唠叨、也厌恶老师重复重复地讲,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似乎太多了。我们有时需要放手,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仅限于对考试成绩单方面的关注,这样的关注越多,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大,教育的效果越得不到提高。我们需要的是对学生的激发鼓舞,让他充分感受到自己一定行,避免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方法。最后更需要我们精心思考,潜心钻研,同伴互助,切忌我们不要让对学生的爱成为一种压力。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不一定会照单全收。有的时候会制造尴尬和无奈,也有的时候可能会给学生的自尊带来伤害。因为在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些具体的“不同”,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爱,势必会出现对牛弹琴,或会出现伤害学生自尊的关爱,甚至会出现以德报怨的事与愿违的恶劣现象。所以,作为成人的教师必须树立对象意识,明确学生的真正需要,有目的地施爱,因人、因时、因地施爱。只有把种子播撒进适宜它生长的地方才会生根发芽,健康成长。
3.师爱需要技巧
教育学生是一个与生命碰撞、与心灵沟通,与智慧对话,与人性交流的过程,是必须用闪耀着智慧光华的方式方法,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方可行得通。教师爱学生是不容置疑的,但怎样爱却值得探究的。在大众睽睽的学生中,有尖子生和后进生,有美学生和丑学生,有正常学生和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可爱活泼的孩子,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智力,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教育的方式;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我们的笑容;我们左右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与生俱变,要适应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心态的学生,要不断更新。明确了这一点,在师爱的技巧上,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就有了方向。只要心中有爱,时刻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受到老师象他的亲人一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怀着他们、关心着他们的每一步的进步和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时,老师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让他们感受到当犯下错误时老师为他们伤心、伤神、为他们难过、为他们生气,真正做到与学生共荣辱、同甘苦,让学生在学校有一个精神上的支柱。我们爱学生的方式很多,肯定赏识是爱,理解宽容是爱,忍耐支持是爱,批评惩罚是爱,抽象说理是爱,生动比喻是爱,含蓄启发是爱,直言相劝、一针见血也是爱;管是爱,理是爱,导是爱,热情洋溢是爱,平易近人是爱,严肃冷峻是爱;体贴谅解是爱,宽容期待是爱,埋怨苛刻是爱。甚至怒目相向也是爱……..爱太多了,但你只要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那种叫“感动”的因素,谁能说不可以呢?
4.师爱需要真诚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应当用童心去唤醒爱心,用爱心去唤醒童心。“教育应当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除了这种换位思考以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老师要学会聆听,真诚的聆听,从聆听中发现问题,从聆听中了解学生的心灵,从聆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班的李莲怀同学,父母离异都外出,四个月就丢下给爷爷奶奶,现在已经是9岁了,从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是母爱,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妈,难道说这样的孩子不缺爱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给她讲一些生理卫生的知识,平时头发非常凌乱的时候我就给她梳理,每个学期给她买一两套衣服,让她也能体会到一丝丝母爱,她也不辜负老师对她的期望,学习很突出,道德品质也很好。让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感恩你的亲人》时,李莲怀同学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心里我最感恩的亲人是我的老师,因为是老师的爱心挽救了我这棵弱不禁风的幼苗,是老师的爱心让我再次背上书包,是老师让我穿上了新衣服,是老师的爱心让我再一次有了童年的快乐。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感恩老师,因为我每次想到抛弃我的父母,我的心痛极了,可是我有了老师您我又感到很幸福。虽然这只是一段简单的话语,但却能体会她对父爱、母爱的渴望。
因此我觉得老师对待孩子要真诚,要有爱,舍得付出和奉献。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聊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老师们的真诚和爱。
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大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复兴主编:《小学班主任工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10月第2版
[2]叶丽娜,马冉冉编著:《关爱生命呵护心灵》,学林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3]练丽娟,赵云花编著:《爱心与耐心》,学林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收稿日期:2011-05-09
【关键词】师爱;教学;渗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孩子在家里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是啊,家里再穷也不能亏待孩子,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要围着转,真是抱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就像“小皇帝”那样,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当他们走进校园,一颗颗幼小而又脆弱的心灵多么需要母爱的安抚。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即像慈母对学生关爱有加又像严父言而有度,让师爱像一股股清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注入学生的心里。
1.师爱是教育之基
“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即关注整体、公正为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体现着素质教育思想的口号,时刻提醒我们:作为教师,担负着塑造教育国家民族未来的重任,仅仅倾情个别学生是不够的,仅仅关心学习好的学生是不行的,仅仅在意学生的眼前是不完整的,仅仅关爱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是不完善的。只有着眼学生的整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因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用个体的眼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我这样一班的孩子,留守儿童占45%更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需要我们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才行。所以,我们必须用科学进步的理念引导学生,营造适合学生整体优化,整体发展的氛围,用人性的光芒照耀学生,用公正地关爱沐浴每一颗心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和谐幸福地成长。同时,要真正做到关注整体,公正为师是必不可少的。公正为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所必须的。我们都知道,不正常的心态对学生更一视同仁、公正平等。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感情用事,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要理智。另外,教师的公正与否对班级能形成正确向上的集体舆论,学生是否具备正义感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仅仅偏爱个别学生、仅仅重视部分学生相比,前者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因为优等生已具备自我控制,自我把握和自我努力的基础,好的行为品质和学习能力已形成,不要时给适当指点即可。而困难生基础差,缺点多,没有教师的帮助往往就会不由自主地偏爱优等生,忽略甚至厌烦困难生。仅从这点上来说,教师树立整体优化的师爱意识,重视学生集体,杜绝偏爱部分学生的教育不公现象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学生的优劣、进步与落后应由他们的未来来佐证,而不应仅以目前的状况来下结论。
2.师爱需要适度
在教育学生时,不能一厢情愿,居高临下,一味地只管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而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接受不接受;或者固执地认为,我只要对学生好,无私奉献,就理所当然地是正确的。其实不然,太多的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有时发现自己平时对学生是不是也爱得太广了。当看到孩子与老师零距离的接触和沟通,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的时刻,是很多孩子、家长、教师向往的理想教育的美好境界。但如果我们对学生管得太细了,爱得太多了学生是会选择逃离的。把角色转换才发现孩子们是多么渴望得到关爱,但并不是像父母一样的唠叨、也厌恶老师重复重复地讲,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似乎太多了。我们有时需要放手,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仅限于对考试成绩单方面的关注,这样的关注越多,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大,教育的效果越得不到提高。我们需要的是对学生的激发鼓舞,让他充分感受到自己一定行,避免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方法。最后更需要我们精心思考,潜心钻研,同伴互助,切忌我们不要让对学生的爱成为一种压力。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不一定会照单全收。有的时候会制造尴尬和无奈,也有的时候可能会给学生的自尊带来伤害。因为在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些具体的“不同”,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爱,势必会出现对牛弹琴,或会出现伤害学生自尊的关爱,甚至会出现以德报怨的事与愿违的恶劣现象。所以,作为成人的教师必须树立对象意识,明确学生的真正需要,有目的地施爱,因人、因时、因地施爱。只有把种子播撒进适宜它生长的地方才会生根发芽,健康成长。
3.师爱需要技巧
教育学生是一个与生命碰撞、与心灵沟通,与智慧对话,与人性交流的过程,是必须用闪耀着智慧光华的方式方法,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方可行得通。教师爱学生是不容置疑的,但怎样爱却值得探究的。在大众睽睽的学生中,有尖子生和后进生,有美学生和丑学生,有正常学生和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可爱活泼的孩子,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智力,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教育的方式;我们改变不了学生的容貌,但我们可以展现我们的笑容;我们左右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与生俱变,要适应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心态的学生,要不断更新。明确了这一点,在师爱的技巧上,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就有了方向。只要心中有爱,时刻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受到老师象他的亲人一样,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怀着他们、关心着他们的每一步的进步和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时,老师为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让他们感受到当犯下错误时老师为他们伤心、伤神、为他们难过、为他们生气,真正做到与学生共荣辱、同甘苦,让学生在学校有一个精神上的支柱。我们爱学生的方式很多,肯定赏识是爱,理解宽容是爱,忍耐支持是爱,批评惩罚是爱,抽象说理是爱,生动比喻是爱,含蓄启发是爱,直言相劝、一针见血也是爱;管是爱,理是爱,导是爱,热情洋溢是爱,平易近人是爱,严肃冷峻是爱;体贴谅解是爱,宽容期待是爱,埋怨苛刻是爱。甚至怒目相向也是爱……..爱太多了,但你只要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那种叫“感动”的因素,谁能说不可以呢?
4.师爱需要真诚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应当用童心去唤醒爱心,用爱心去唤醒童心。“教育应当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除了这种换位思考以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老师要学会聆听,真诚的聆听,从聆听中发现问题,从聆听中了解学生的心灵,从聆听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班的李莲怀同学,父母离异都外出,四个月就丢下给爷爷奶奶,现在已经是9岁了,从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是母爱,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妈,难道说这样的孩子不缺爱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给她讲一些生理卫生的知识,平时头发非常凌乱的时候我就给她梳理,每个学期给她买一两套衣服,让她也能体会到一丝丝母爱,她也不辜负老师对她的期望,学习很突出,道德品质也很好。让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感恩你的亲人》时,李莲怀同学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心里我最感恩的亲人是我的老师,因为是老师的爱心挽救了我这棵弱不禁风的幼苗,是老师的爱心让我再次背上书包,是老师让我穿上了新衣服,是老师的爱心让我再一次有了童年的快乐。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感恩老师,因为我每次想到抛弃我的父母,我的心痛极了,可是我有了老师您我又感到很幸福。虽然这只是一段简单的话语,但却能体会她对父爱、母爱的渴望。
因此我觉得老师对待孩子要真诚,要有爱,舍得付出和奉献。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聊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到老师们的真诚和爱。
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教育效果大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复兴主编:《小学班主任工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10月第2版
[2]叶丽娜,马冉冉编著:《关爱生命呵护心灵》,学林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3]练丽娟,赵云花编著:《爱心与耐心》,学林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收稿日期:201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