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的课堂教学已大量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创设物理情境,又能将微观现象变成宏观现象,而且借助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扩大课堂容量。
关键词:物理情景;微观现象;宏观现象;课堂容量
对于信息技术的定义,从总体上说只要是在我们认知范围内可以想到的信息功能都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都可以统称为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物理教学处于初中学习教育当中的要点地位,这门学科能让学生适当的了解一部分自然科学的重点学科,所以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品质十分必要,同时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品质,决定性因素便是合适的教学方式,我们对于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进行积极探讨和思考,来增强当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内部的科学运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包含“力、热、电、光、声”五部分内容,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生活,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初中学生,在成年人眼里,很多生活经验非常简单,但是学生或许根本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比如“水开了”是每个成年人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但我在上课的时候曾经问学生:“没见过水开了是什么样子的请举手。”班里半数的同学会举起手来。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如物体的质量的估测,凡是成年人都能估个差不离,但我们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因为没有购物经验,哪里懂得一斤鸡蛋有几颗,所以不能很好的估测出来物体的质量。中考题常见的估测题型就是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能力,这个题型考查学生对质量、温度、速度、时间、长度等的估测能力,可惜每年中考后的試卷分析难度都小于0.4。因为生活经验是只有经过生活才能磨练出来的经验,对于锁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生活经验。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学生看不到的生活现象。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这一节内容时,关于短路容易失火,学生是不会在生活中看到的。利用课件播放多地短路失火的视频,既让学生看到电路短路的危害,又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尤其是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的视频,让学生既明白了短路的危害,又一堵巴黎圣母院的风采。在学习“参照物”这一物理概念时,播放一段录像“小明坐在一列火车上,看到旁边的火车开动,让学生判断小明坐着的火车是否运动?”观看这段视频,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利用视频播放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既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又让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名胜古迹,而且培养学生对古人智慧的钦佩情怀。
二、借助信息技术将微观现象变成宏观现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服务的。八、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迅速成长,但抽象逻辑思维还欠缺的年龄。虽然他们也相信看不见的然而确实存在的东西,比如空气、水蒸气,因为生命需要空气和水。但是对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却无法想象出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因此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微观粒子放大。例如,在学习电学中“电流的形成”时,学生的想象力还达不到想象出分子原子时,怎么能想象出原子中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的运动情况呢,这时候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很形象地展示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且利用动画播放插入插入电极的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和钠离子同时反向而动,便于归纳电流方向的规定。
人类作为地球上一个物种,与分子做比较可以算作庞然大物,但与地球比,与太阳系比,与银河系比,简直渺小的微不足道。给学生播放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其他星系,学生受到的震撼是语言教学无法达到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轻易地把我们看不到的宇宙,看不见的微观用视频或动画播放出来,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图、文、声并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做过有关的测试,发现只听不看和只看不听,都不如边看边听的效果好。当一个人的视觉和听觉同时启动的时候,大脑皮层的兴奋点才能达到更佳,如果再配上动手就更好了。
利用视频播放教学所需的素材,能够把生活中看不到的火箭升空,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核潜艇在水下运行都展示出来。例如:在学习发电机的原理时,首先利用视频播放宏伟的长江三峡水利发电站,再用动画课件播放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最好加上演示实验,用手摇发电机模型发电使小灯泡发光,如此一来,学生既领略了长江三峡水利发电站的雄伟,又形象的看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最后亲眼看到发电机发出的电让小灯泡亮了起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既增长见识,又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知识。在学习内燃机的结构时,利用动画播放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把看不见的东西用课件变成看得见的。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又快乐。学习大气压的测量时,托里拆利实验要用水银完成,但是水银有毒,不能在教室里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所以利用视频教学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学生反映物理知识听起来容易,作题较难,所以每当学完一个知识点,就会用PPT展示出若干配套题型,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思维训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凭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所以必须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信息,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物理课程内容来看,以图像影片为主的动态资料比静态文字更能引起学习兴趣,我们现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编排新颖,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图片,但限于篇幅,使得信息的深度与广度受到限制,“动态”展示几乎是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时,如摩擦起电的原因,虽能说清“其然”,却难以描述“其所以然”,常会造成一种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在朦胧迷茫状态中学习的不良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让学生感受极佳的动态效果,则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如: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分子的结构、磁场、磁感应线、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重难点内容均可采用实验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不是靠教师讲和灌,而是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交流—归纳—总结”来参与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来探究物理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安排上,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互动,比教师单方面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更能引起学习动机。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手段。它能展示很多生活中学生看不到的东西,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让难度较大的物理问题简单化,使静止的物理内容动态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物理思维。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很好的掌握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把这一教学手段用的恰到好处,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霍秀敏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与对策” 广州大学2012。
[2]曲婷婷 “中学物理教学中网络演示课件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关键词:物理情景;微观现象;宏观现象;课堂容量
对于信息技术的定义,从总体上说只要是在我们认知范围内可以想到的信息功能都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都可以统称为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物理教学处于初中学习教育当中的要点地位,这门学科能让学生适当的了解一部分自然科学的重点学科,所以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品质十分必要,同时想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品质,决定性因素便是合适的教学方式,我们对于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进行积极探讨和思考,来增强当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内部的科学运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包含“力、热、电、光、声”五部分内容,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生活,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初中学生,在成年人眼里,很多生活经验非常简单,但是学生或许根本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比如“水开了”是每个成年人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但我在上课的时候曾经问学生:“没见过水开了是什么样子的请举手。”班里半数的同学会举起手来。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如物体的质量的估测,凡是成年人都能估个差不离,但我们的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因为没有购物经验,哪里懂得一斤鸡蛋有几颗,所以不能很好的估测出来物体的质量。中考题常见的估测题型就是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能力,这个题型考查学生对质量、温度、速度、时间、长度等的估测能力,可惜每年中考后的試卷分析难度都小于0.4。因为生活经验是只有经过生活才能磨练出来的经验,对于锁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生活经验。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学生看不到的生活现象。例如,在学习”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这一节内容时,关于短路容易失火,学生是不会在生活中看到的。利用课件播放多地短路失火的视频,既让学生看到电路短路的危害,又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尤其是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的视频,让学生既明白了短路的危害,又一堵巴黎圣母院的风采。在学习“参照物”这一物理概念时,播放一段录像“小明坐在一列火车上,看到旁边的火车开动,让学生判断小明坐着的火车是否运动?”观看这段视频,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利用视频播放北京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既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又让学生了解了祖国的名胜古迹,而且培养学生对古人智慧的钦佩情怀。
二、借助信息技术将微观现象变成宏观现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服务的。八、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迅速成长,但抽象逻辑思维还欠缺的年龄。虽然他们也相信看不见的然而确实存在的东西,比如空气、水蒸气,因为生命需要空气和水。但是对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却无法想象出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因此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微观粒子放大。例如,在学习电学中“电流的形成”时,学生的想象力还达不到想象出分子原子时,怎么能想象出原子中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的运动情况呢,这时候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很形象地展示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且利用动画播放插入插入电极的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和钠离子同时反向而动,便于归纳电流方向的规定。
人类作为地球上一个物种,与分子做比较可以算作庞然大物,但与地球比,与太阳系比,与银河系比,简直渺小的微不足道。给学生播放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其他星系,学生受到的震撼是语言教学无法达到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轻易地把我们看不到的宇宙,看不见的微观用视频或动画播放出来,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图、文、声并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做过有关的测试,发现只听不看和只看不听,都不如边看边听的效果好。当一个人的视觉和听觉同时启动的时候,大脑皮层的兴奋点才能达到更佳,如果再配上动手就更好了。
利用视频播放教学所需的素材,能够把生活中看不到的火箭升空,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核潜艇在水下运行都展示出来。例如:在学习发电机的原理时,首先利用视频播放宏伟的长江三峡水利发电站,再用动画课件播放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最好加上演示实验,用手摇发电机模型发电使小灯泡发光,如此一来,学生既领略了长江三峡水利发电站的雄伟,又形象的看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最后亲眼看到发电机发出的电让小灯泡亮了起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既增长见识,又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知识。在学习内燃机的结构时,利用动画播放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把看不见的东西用课件变成看得见的。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又快乐。学习大气压的测量时,托里拆利实验要用水银完成,但是水银有毒,不能在教室里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所以利用视频教学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学生反映物理知识听起来容易,作题较难,所以每当学完一个知识点,就会用PPT展示出若干配套题型,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思维训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凭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所以必须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信息,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物理课程内容来看,以图像影片为主的动态资料比静态文字更能引起学习兴趣,我们现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编排新颖,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图片,但限于篇幅,使得信息的深度与广度受到限制,“动态”展示几乎是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时,如摩擦起电的原因,虽能说清“其然”,却难以描述“其所以然”,常会造成一种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在朦胧迷茫状态中学习的不良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让学生感受极佳的动态效果,则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如: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分子的结构、磁场、磁感应线、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重难点内容均可采用实验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不是靠教师讲和灌,而是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交流—归纳—总结”来参与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来探究物理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安排上,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学习的互动,比教师单方面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更能引起学习动机。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手段。它能展示很多生活中学生看不到的东西,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让难度较大的物理问题简单化,使静止的物理内容动态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物理思维。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很好的掌握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把这一教学手段用的恰到好处,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霍秀敏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与对策” 广州大学2012。
[2]曲婷婷 “中学物理教学中网络演示课件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