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学习理论是班杜拉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之一,它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在行为主义学习论有关模仿学习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结合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分析了观察学习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着重强调其在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实际过程中如何应用,并对其理论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观察学习;榜样;示范;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68-02
  一、观察学习理论背景研究
  (一)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
  艾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 1925-至今)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于1965年进行了著名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实验以及口头劝说和榜样行为对儿童的利他行为的影响实验,强调强化在观察学习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主要是先行的而不是结果的影响。行为的示范对儿童的外部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观察学习受四个组成过程的制约:注意过程控制对被示范行为的探索与感知;通过保持过程,暂时的经验转换为符号概念以利于记忆表征,这些观念成为反应产生和反应纠错标准的内部范型;动作再现过程对各子技能组织成新的反应模式起控制作用;动机过程决定是否将观察获得的能力付诸实践。
  (二)观察学习理论的内涵。
  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人的主体能力中替代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的基本涵义界定为“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主体称为观察者,榜样通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而影响观察者的过程,称为示范作用,所以观察学习也可以被称为示范过程。
  (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但要使榜样行为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响,学习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保持过程是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形成动作观念),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贮存在头脑中,对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再通过认知组织、实际动作和动作监控三步共同完成。这些过程需要来自过去别人和自己在类似行为上受到的强化即人的活动动机。
  二、观察学习实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学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学习现象,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他看来观察学习的对象,即榜样反应了社会规范的要求,社会规范通过榜样的行为而对观察者产生影响,他通过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观察学习的规律,特别是他在理论中提出的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使人们对榜样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重要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下面就笔者在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运用观察学习理论的心得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必须强调教师的示范性,突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
  有人认为大学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的传授,而不应手把手地进行指导,笔者却不以为然。我认为教学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特征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方能有效地实施教学,否则将会陷入两眼一抹黑,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因此,要认真分析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教师真诚的示范结合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即一个较强的专业技能且认真做示范并享受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无形中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以采用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教师、学生以及小组示范教学;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教学;课堂训练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注意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一样,并自觉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二)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编码。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讲解的直观性,特别要提到一点就是语言不一定要多而要精炼、形象,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作出充分的准备,否则将陷入口水话废话危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言语简练、认真示范,使学生能在观察中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编码。因为,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者在信息存贮过程中需要对示范行为进行符号表征。而符号表征的效果又与示范行为的规范性密切相关。
  (三)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没有注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
  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学生从外界接受信息并通过符号表征并进行存储 → 形成概念 → 转化为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向行为的转变过程首先要进行反应选择和组织,也就是要通过回忆和练习来弥补反应组成部分的不完整和反应技能差的不足,因此,需要进行监察,也就是要通过自我和他人及时的进行调整和纠正再现的行为反应,使之接近于示范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长采用多种再现形式,例如动作再现、言语再现、作品再现、实地情境教学等,让学生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准确掌握示范行为。
  (四)强调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的兴趣爱好调整自己并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观察学习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一)班杜拉明确地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的区分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它能使广大教师有选择地运用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而不至于把直接经验学习研究中得出的规律生搬硬套地用于课堂教学,也不能用直接经验学习的理论解释学生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二)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揭示了观察学习的规律。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特别是班杜拉提出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这让教育工作者更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针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本人认为班杜拉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这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教育实验本身的一大缺点班杜拉也无法避免,也就是教育道德的问题,即儿童是发展的,而消极行为的示范是否会对实验组儿童将来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接近完美,只有教育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方能对教育教学研究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卫海 蒋孟萍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天津师大学报1996年第五期。
  [2]孔国忠 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阴山学刊 2000年12月,第13卷第四期。
  [3]高新平 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现实意义 樏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第八卷第三期。
  [4]蒋晓 略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教育理论与经验。
  作者简介:黄建延,保山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其他文献
在某工程施工的浴室设计按国家标准设计图集02D501-2《等地位联结安装》(下称图集)第16页(浴室局部等电位联结示例)实施。在施工过程中只引出一根与浴室地面钢筋网联结的引出线(Ф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
<正> 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通的,抒情小说中常常有丰富的音乐性。花建在《小说与音乐的联姻》(《艺术世界》85年第2期)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具体论证: 小说的王国与音乐的王国风格迥异,却有动人的联姻,音乐性的小说是它们美的宠儿。音乐的特征是有节奏的声音在时间中流动,人的感情也是在时间中延续的。音乐在时间的进程中,以节奏和旋律来表现人的感情生活和周围世界的律动,把生活中广阔多样的数的结构与深刻的感情内容和谐地融合起来,成为黑格尔所说的“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的最情感的艺术”,而小说是以叙述故事为首
风车作为重要的沿海发电设备,因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经常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不仅会造成电力供应中断,还会带来人身伤害。法国的技术人员制造了一种可倒式风车,当自然灾害特别是台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分析了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改革的协调发展,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企业管理改革思想。在企业管理改革当中建立专门的企
新入园幼儿离开了亲人的照顾,从几个人的呵护中置身于一个幼儿群体,从一个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面对生疏的环境多数幼儿会有害怕甚至大哭大闹的现象,怎样帮助幼儿尽快适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有台老拉膜机,主要功能是制作化学试剂的薄膜。具体操作是把专用玻璃片慢速浸入特定的试剂中,再慢速反向提拉上来,在玻璃片上形成一层膜。机械机构是由直流电动
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产业,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朝阳产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和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的研发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中药
现代品牌设计研究经验已经有很多年的理论积累.但高校在传播自身品牌时很少使用系统的设计语言。通过研究和调研找到中国高校视觉形象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中国
摘要: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框架,将徐志摩的翻译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从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两个层面对比原著和译文,探讨了翻译规范与徐志摩对文本及翻译策略的选择的相互关系,说明规范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对作为行动主体的徐志摩的翻译活动是具有约束性的;另一方面徐志摩自身对规范的理解及因此而做出的翻译策略选择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翻译规范;汉诗英译;徐志摩  中图分类号:H315